18年城市奋斗史:一个木工班班组长的励志故事 |
2012年01月13日 10:59:42 星期五 杭州网 |
编者按:临近春节,在我们这座城市中忙碌、打拼了一年的农民工兄弟都开始陆续返乡。这一年,杭城又变美了,但是“美丽”的背后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作和无私奉献。他们,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为了感谢广大农民工兄弟这一年来为城市作出的贡献,春节前夕,杭网议事厅特别推出“农民工兄弟,辛苦了!”系列报道,还原他们的生活状态,追述他们为这个城市做出的贡献,倾听他们心中的愿景和梦想。 徐远江今年46岁,供职于浙江新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所在的项目是杭政储出(2009)50号地块商品住宅工程。 18年前,他独自一人从四川一个叫做农权村的山沟沟来到了杭州。当时的火车票是90块一张,路上要坐两天两夜。因为家里穷,小学毕业后他没能继续上学,在老家,他唯一会做的是帮人钉木板。 今天,坐在我面前的徐远江已经承包了一整个木工班组,一年的收入达到20万。整个班组有一百余个工人,这些工人的平均年薪也达到了5万元。这两天,他刚给工人们结完了账,明天,他就打算和儿子开着新买的现代越野车自驾回家过年了。 是的,这绝对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一包榨菜过两顿饭 一个月省下两千块 徐远江的家在四川省长宁县长宁镇农权村。1994年他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家里有双亲、有妻子、有儿子。 用他的话说,他想要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减轻父母的负担。本着一个简单的愿望,他收拾行囊跨上了来杭的列车,开启了他的打工生涯。 来到杭州后,他过过很长一段时间苦闷的日子,找不到工作,到处遭遇拒绝。在一次网上聊天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安徽的朋友,正在新盛集团做钢筋工,经介绍就来到了这家公司。 有了老家帮人钉木板的“工作经验”,徐远江第一天的表现在老板眼里得到了满分,就这么定下了11块钱做一天的价格,开始做起了木工。 “那个时候家里穷,就想着要拼命干、多赚钱。”徐远江回忆说,自己一般一个月做工26天,每天只吃两顿饭,唯一下饭的菜就是当时两毛钱一包的榨菜,其他一分钱都舍不得用,全部存起来寄回老家去。第一年,徐远江就存下了两千元。 十八年奋斗拼出有房有车的高品质生活 让徐远江很欣慰的一件事情就是,来到新盛以后,一直得到老板的看中,工资待遇也在不断提升。 第一年的下半年,他的工钱已经从11元/天涨到了18元/天,之后每年都会再涨个十几块。 到1997年的时候,他开始做起了班组长,帮着老板做管理。也是在这一年,他把老婆儿子都带来了杭州,一起在这个工地上干活。 2002年,他正式开始自己带班,成立了木工班组,在公司里承包木工项目。手下的很多工友都是四川老乡,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慕名而来的—— 当时,村里和徐远江一样出来打工的青壮年超过80%,但是做出成绩来的,全村只有两个,徐远江是其中之一。七八年前,他就花费20万在县城里买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三四年前,他每年过年回家已经打上了“飞的”;现在,又花费18万购置了一辆车。这些在村里都是令人羡慕的事情。 现在,徐远江手下的木工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人,兄弟们的收入都在不断提升,他自己的效益也是水涨船高。 对此,徐远江的态度是谦虚中带着一点骄傲,他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功成不忘知遇之恩 打工族最在意的诚信他们都在坚持 徐远江现在从事的这个工种,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家庭装修的木工,而是在造房子之前先搭建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浇灌混凝土,之后再将这层木质的外壳去掉,房子就成型了。 这其实是一项十分危险的高空作业,十分考验技巧和安全意识,尤其注重安全方面的培训。 徐远江坦言,仅凭自己当年出来打工时的小学文化,是不可能做出今天这样的成绩的。“自己的努力加上公司的培训吧,两个都很重要的!” 公司组织的民工学校,徐远江总是带头参加,不缺席任何一堂课。每次优秀学员评选中,他都排在榜首。现在,他早已通过了劳动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获得了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等级证》。在建筑业务工人员岗前培训后,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证书。 从自己的业务来说,他除了对建筑工程中最难的木工工程图纸翻样能够精通,他现在还能给项目部新来的施工员当师傅,眼下他正在学习CAD电脑制图。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他更注重对兄弟们的安全技能培训,一天十余个小时在现场监督,预防出错。每天晚饭后,他也会习惯性地到每个房间去转,和兄弟们分析每天的工作,温故知新。 在工作期间,他和他的兄弟们,没有出过一次安全事故。 公司给予徐远江的,除了安全教育、质量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之外,还有一层很深远的影响,那就是:守信。 他说,这么多年来,他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这里从来没有拖欠工资,承诺的定期涨幅也都会按时兑现。“对于我们打工的来说,能够按时拿到工资,能够给家人寄回去,就好了,没啥不满足的了。” 这份影响一直到徐远江自己从事管理以来也都在持续着,对于他的工友兄弟,他自己也从未拖欠过一分钱。回顾这么多年,他都一直和公司、和员工和睦相处,没有发生过一点矛盾,他觉得这份诚信的维系十分重要。 采访后记: 工程都做得这么大了,有没有想过跳出公司,自己单干呢? 说没有,那是假的。 正如当初身无分文来杭打工的那个小伙子,徐远江怎么都想不到会有现在这样的成绩。那么现在的放手一搏,有没有可能换来日后更加惊人的变化呢? 考虑良久,徐远江还是摇了摇头:“文化程度不够,不现实的。”他说,现在最遗憾的事情就是自己和儿子当时都因为家中窘迫而没有办法读书,早早地出来打工,荒废了学业。 现在条件好了,他最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保证女儿继续读书:“只要她肯读,读多少年我都供她。将来还有孙子孙女儿,都要读书,一定要好好读书。” 相关新闻: |
作者:记者 施文 编辑:谢洁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