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网议事厅 | 网上服务 | 热点热议 | 问计于民 | 新闻发布 | 民生恳谈 | 记者出击 | 政策库 | 我们圆桌会 | 使用帮助 | 频道简介
  当前位置:
杭网议事厅>>热点热议>>关爱农民工 传递城市温暖>>媒体关注>>  

记者亲历农民工返乡路:六个新年愿望

2012年01月19日 15:18:05 星期四  浙江在线

下午3时20分许,L8620次临时客车抵达阜阳,1702名乘客全部下车

  还有9天时间,龙年春节即将来临。随着春节的临近,从杭州发往安徽、江西等方向的中短途客流开始进入高峰。在浙江辛苦一年的外来务工者们陆续背上行囊,开始踏上漫漫的返乡过年之路。

  安徽阜阳,全国最大的劳务输出市之一。节前一周,从杭州发往阜阳方向的客流开始猛增,为应对客流高峰,方便外来务工人员返乡,铁路杭州站共开出了12趟发往阜阳方向的临时客车,是有史以来最多的。

  今天凌晨5点53分,本网记者徐晓、潘杰乘坐从杭州前往阜阳的L8620次临时客车,和广大安徽籍外来务工人员一同体验春运回家路。L8620次临时列车从杭州出发后,将途经德清、长兴、合肥抵达终点站阜阳,到达时间为14日下午3点,全程666公里。

  这趟列车是双层空调车,其中硬座车厢6节,软座车厢5节,在始发站杭州共有1436名乘客上车,超员32人。在德清、长兴、合肥陆续上客近300人,抵达阜阳时车上共有乘客1702人。

  在全程666公里的返乡路上,记者选取了六位外来务工人员,回顾他们买票的历程、回家的心情和龙年的新愿望。

  服装厂老板娘:带女儿回家是给老人最好的新年礼物

  凌晨3点多,家住九堡的李焕新将正在睡梦中的5岁女儿李冰洁叫醒,和丈夫匆匆告别,提着前一晚收拾好的行李冒雨直奔杭州城站火车站。

  李焕新和丈夫都是阜阳临泉人,在杭打工多年,两年前在九堡开了一个服装加工厂,手下有10多个工人。由于节前的厂里的订单很多,她和丈夫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带着女儿回家置办年货,丈夫则晚两天再回来。

  12天前,李焕新托朋友网上订票,买到了一张L8620次临时客车的软座车票,131元。她一直选择坐火车回老家,一是火车票比汽车票便宜,二是比较安全。

  凌晨5点左右,李焕新带着睡眼朦胧的女儿赶到城站火车站的3号候车室,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准备回家的安徽老乡。20分钟后,L8620次开始检票上车,李焕新紧紧拽着女儿的手,被人流裹着来到了1号站台上了8号车厢,顺利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加班车要多一些,网络订票后,车票也相对好买一些。“在李焕新记忆里,每年节前从杭州回老家都是这番热闹的景象。去年,为了能买到过年回家的车票,她的丈夫在原汽车东站的火车站临时售票处还彻夜排过队。

  由于带着女儿一起回家,李焕新并没有准备太多的行李。“年货就到老家置办,大半年没回过家了,家里的老人想孙女了,带上女儿回家,就是给他们最好的新年礼物了。”李焕新笑着说,她的新年心愿是在杭州的服装加工厂生意能更好一些。

  “85后”小夫妻:带着婚纱照和宝宝回家补办婚礼

  在9号软席车厢上层,一对年轻的小夫妻将位置让出来留给熟睡中的女儿,在他们的座位旁边,还放着一张巨幅的婚纱照。这对小夫妻都是阜阳人,丈夫叫王磊,24岁,在上海工作。妻子叫王玉娟,25岁,在杭州工作。

  一个多星期前,他在上海排队买到了两张从杭州回阜阳的火车票,昨天下午,从上海赶到杭州和妻子、女儿汇合,在城站附近找到一家旅馆住下,凌晨五点赶到车站候车。

  “我们是2010年在上海结的婚,孩子马上就要满周岁了,我爸妈还没见过,今年过年带着孩子回家让老人看看,还要在老家补办一下婚礼。”王磊看了一眼正在熟睡中的女儿,一脸的幸福。他这次回家,专门带上了在上海拍的婚纱照,准备挂在家里给父母看看。

  “我和老婆是聚少离多,自己没有尽到丈夫的义务,要感谢她对我的支持和理解。”王磊说,他在上海工作很忙,妻子则在杭州开餐馆,孩子一直是丈母娘照顾着。他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到杭州找到工作,在一个城市就方便照顾到家人了。

  仓库保管员:盼望着全家一起顿吃团圆年夜饭

  随着L8620次缓缓驶出杭州城站火车站,41岁的王显涛终于踏上了他的回家之路。由于只买到的是一张无座票,扛着一个大编织袋上车后,他来到了7号车厢的楼梯口,摊开一张报纸坐下。接下来近9个小时,这里就将是他的“座位”。

  王显涛是安徽亳州人,在杭打工近5年,是拱墅区一家企业的仓库保管员,每个月的工资3000元。一个星期前,他和几个老乡一起到火车票代售点排队买过年回家的票,轮到他的时候只剩下无坐票了。老板今年春节给他放了半个月的假,正月初八就要回来上班,为了能早一天回家过年,他就咬咬牙买下来了。“在火车上和老乡聊聊天,半天功夫就到了。”

  “儿子今年18岁了,在泉州打工,女儿还在上学。”聊到家人,王显涛一脸的兴奋。他和儿子都在外打工,一家人整整一年没团聚了,就等着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个团圆饭。

  王显涛的大编织袋里,除了几身换洗衣服,剩下的都是给家人带的新年礼物,有给老婆带的杭州梅干菜扣肉,给女儿准备的新衣服,还有两条准备在春节时给亲戚朋友分发的香烟。

  新晋奶爸:新的一年,希望女儿能健康成长

  “哇,好可爱的孩子,嘴动了。”在4号车厢,乘务员林燕正乐呵呵地看着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女婴,她有个融合了父母元素的名字:梅瑞欣。爸爸梅瑞强是安徽阜阳人,在永康从事电子发热管的研发。这回是小瑞欣第二次坐火车,只是上一次她还在妈妈的肚子里。

  “她才出生一个多月,这次第一次带她回家过年。”,由于在浙江出生,小瑞欣的很多亲戚都还没见过她,这次回家除了过年,还要办次满月酒,在龙年春节亮个相。

  “往年我都是一个人回家,如果买不到永康回去的票,就得先到杭州再买。买不到直达票的时候,就得先到合肥,再转车去阜阳。”

  今年,梅瑞强回家的队伍一下子壮大到了8个人,妻子女儿、弟弟弟媳、叔嫂侄子。买票又成了他的心事,好在他最后幸运地买到了3张座位票。9个多小时的回家路,热闹了,也舒服多了。

  “今年回家好,车上也不是很挤。我们到了阜阳还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才到家,以前都是半夜才能到,很麻烦的。我们昨天晚上到的杭州,今天下午就能到家,方便很多。”梅瑞强开心地说,新的一年,希望女儿能健康成长。

  “90后”油漆工:期待来年接爷爷来杭州一起过年

  与软席车厢相比,硬座车厢显得拥挤一些。在6号硬座车厢口,一位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坐在油漆桶上。他叫刘阔,阜阳阜南人,23岁,典型的“90后”外来务工者,和父母、妹妹一起回家过年。

  刘阔一家在萧山打工,他跟着父亲刘勇义做油漆工,妹妹在四季青帮忙买服装,母亲则在家里帮忙做一些家务。

  “两天前,老板刚和我们结清了一年的工资,就赶紧买回家的火车票了,结果只有无座票了。”刘阔说,这一年他和父亲共拿到了十多万的的工钱。原本打算在萧山过年,老家的爷爷70多岁了,身体不是很好,今年已经住了两次院了,所以决定回家陪老人过个年。

  刘阔的父亲刘勇义今年44岁,年轻时走南闯北讨生活,在淮北下过煤矿,在无锡做过家具,10多年前来到萧山做油漆,稳定下来后将家人都接了过来。“我最早的时候,从杭州坐过闷罐车回老家过年,那时候车子少,挤得连脚都没地方放。”刘勇义说,每年从杭州回阜阳过年的的人特别多,有好几年他因为买不到车票只好留下来过年了。

  “我给爷爷专门带了一箱优乐美奶茶,让他尝尝新鲜。”小学毕业的刘阔很懂事,也是爷爷最喜欢的孙子。他说,过完年后准备把爷爷接到杭州来,这样明年春节就可以留下来过年了,不用全家人一起挤火车。

  电镀工人:希望能把女儿接到杭州读书

  在L8620次临时客车上,大部分乘客都是在杭州、湖州等地打工的安徽籍外来务工者,他们大都是和几个老乡一起结伴同行。

  在3号车厢下层,李林松夫妇正坐在位置上和几个老乡开心地聊着天。李林松是萧山一家电镀厂的工人,他的妻子党礼远则在临浦一家羽绒被厂工作。

  “今年回家的车票,她们厂的老板帮我们在网上订的。”李林松笑着说,今年能买到回家的火车票,是沾了老婆的光。今年铁路推出了网络订票,为了方便厂里的职工能顺利买到火车票返乡过年,她们厂里给几十个外地职工集体网上订票,顺便也把他这个职工家属的票也订了。

  李林松有个女儿,今年5岁了,在老家由父母帮着照看。“一年最多只能过年才能回家一趟,我特别想女儿。”这次回家,他准备到阜阳给女儿买一些学前儿童读物,等到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希望能把她接到杭州来读书。

作者:记者 徐晓 潘杰 通讯员 王椰萍 编辑:赵恬宁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赵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