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东:提高公共事务参与意识 《邻里公约》值得借鉴 |
hwyst.hangzhou.com.cn 2011年12月04日 11:02:26 星期日 |
今年三月份,在杭州有一个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杭州余杭一个叫良渚文化村的小区里出现了一份包含有26条“村规”的《村民公约》,这份“公约”实现了我们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这么一种和谐相处,互爱互助的邻里关系状态。 就在这个月与良渚文化村拥有同一家物管的西溪蝶园、魅力之城、钱江湾花园三个小区的5500户业主又斟酌推敲出了一份19条《邻里公约》,再次引起网友的关注。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郑晓东分析,这个社区相对来说处于城市远郊,拥有充分的公共空间,使得居民之间更为熟悉,共同的体验也更为充分,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建立发达的关系网络和充分的普遍信任,也就是说更容易积累“社会资本”,因此他们更能够充分动员、广泛参与、互动沟通、达成共识。 郑晓东教授表示,这种形式的社区治理其实还是有一些条件的,比如充分的公共空间,经常性的沟通平台,普遍具有较高素质的业主等等,当然还要有物业公司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几个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业主发挥发起人、协调人的作用。有特定小区的特殊性,要很快全面推开还是有一些难度。不过作为培养公民权利和责任,倡导现代公益精神,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还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他认为,政府方面除了努力培养公民的理性意识,还应该给社会和公民更多的空间,不要盲目依靠政府的权利,迷信市场的力量,要将更多的事情交给社会群体本身来办,这两个“公约”就是摆在我们生活当中最鲜活的例子。 |
来源:杭州网 作者:杨超 编辑: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