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是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趋势密不可分的。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2%,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8%,均已超过了国际上老龄人口的平均比重。不仅“未富先老”,而且未来老龄化的速度和老龄化的程度,都将是史无前例的。
老年社会都有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精神养老”问题。“精神养老”与“物质养老”对老年人来说同等重要,随着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提升一代的新老年人对“精神养老”的需求反映比较强烈。做好精神养老能将大大减少老年人患病机率,减少医疗开支。
为此建议:一是采取多种手段,教育家庭的子女们担当起“精神养老”第一责任人的重任,督促他们尽最大可能地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同时牢记“常回家看看”的法律道德义务。
二是倡导老年人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生活理念,即以健康长寿为中心,轻松愉快点,潇洒放开点,就或多或少地包含了这样的内容,给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大的“自由空间”。
三是加大老年大学、社区活动中心、职工之家等阵地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加大社会重视精神养老社会氛围,采取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多渠道投资等办法,兴办幸福院、康复院、托老院等社会公益性事业,奉献爱心;“三下乡”活动,也应关注多给老年人送些“精神食粮”;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强化他们的敬老爱老意识;新闻媒体应保留老年专题或专栏节目,重点宣传关注老年事业、热心老年服务的典型,进而营造全社会尊老养老的良好氛围。
五是建设自助养老社区。老年人可以选择志趣相同的老友同住一座公寓楼。这里不仅提供老年人需要的各种服务,而且设有各种小作坊、小农场、小鱼塘等。凡是老年人能想到的,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老人们可以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情,共同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
六是突破传统婚姻、情感禁锢,对孤寡老人应倍加关爱。婚介、妇联、社区等部门应热心“牵线搭桥”,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使这部分老年人精神有所寄托,情感得到慰藉。社会一方面,作为只剩单亲家庭的子女,不应对老年人再婚说三道四、评头品足;另一方面,老年人也要摒弃世俗偏见,把握婚姻命运,必要时,应运用法律武器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并珍惜晚年的幸福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