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在杭州“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城市国际化列入了“十三五”时期的首位战略和首要任务。随着G20峰会、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赛事主办地花落杭州,杭州的城市国际化要如何发展?正是摆在眼前的课题。
4月24日,由杭州市规划局主办的“2016杭州城市国家化发展论坛”在市民中心举行,论坛以“走向全球的创新活力之城”为主题,来自国内规划建设领域知名专家和省内产业经济领域的7位专家,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与行动推动杭州城市转型发展。
副市长项永丹出席并讲话。他表示,城市国际化是杭州发展的目标,是杭州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杭州要在城市建设、环境品质、道路交通、产业布局、治理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升杭州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能级,建设更加宜居、繁荣、安全的世界名城。
国际绿色城市发展的新理念:重建城市微循环
国务院参事仇保兴是杭州的老朋友了,曾是杭州市市长的他,和大家分享了国际绿色城市发展的新理念——重建城市微循环。
仇保兴介绍,通过推行“微降解、微能源、微冲击、微更生、微交通、微绿地、微调控”等措施,将成为城市转型、提升竞争力、建设“国际城市”的必由之路。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一些更先进的技术和优化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城市的变得更生态、更可持续,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大开大发、大拆大建。
比如,利用生物滤池技术来净化水体;推广公共自行车、穿街入城的步行系统等方式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屋顶、外立面、高架下等有限空间种植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节能减排。
着力打造有杭州特色的高品质文化空间
伦敦有两家歌剧院、五个交响乐团、两百余家剧院、各类文化设施620多家,303座博物馆。当前,东京、巴黎等国际大都市越来越重视文化要素所形成的综合竞争力。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如何结合文化和创新,塑造具有杭州气质底蕴的国际城市?
作为国内城市空间和历史文化风貌研究的顶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教授表示,文化的发展需要相应城市空间的支撑,杭州作为一座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应当在国际化进程中着力打造高品质的文化空间。
将杭州国际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成全省开放高地
有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机场前五十名排名中,萧山机场名列第十。加快杭州国际空港综合枢纽建设,在杭州市“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已提出。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介绍,从国际经验看,依托大型枢纽机场建设空港新城,承载国际化高端城市功能,是国际城市和都市区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比如韩国仁川经济自由区,吸引了思科、三星、IBM等一批世界级企业,成为了首尔都市圈最具活力的国际化新城。
朱李鸣表示,杭州也正在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他建议将临空经济示范区定位为航空港型自由贸易园区,在规划过程中将目前范围延展到钱江世纪城板块,将钱江世纪城的会展、金融、体育设施规划等纳入其中,涵盖钱塘江金融港湾的核心区块。
把杭州定位为“东方靚都、国际名城”
什么是城市国际化?如果用字面意思来表达,是具有世界或区域中心地位和影响(辐射)能力的现代化城市。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教授在论坛上提出,杭州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为“东方靚都、国际名城”。
他认为,杭州城市国际化可行目标应该定位于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以及在若干功能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功能凸显型的国际化城市。“首先在休闲、旅游和会展领域获得突破,进而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
陈建军提出,杭州要打造成国际名城,需要走出一条契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的国际化路径,形成自身的国际化特色。将建设东方靚都作为城市国际化的主要抓手,要从灵动山水、江南文化、创智空间、和谐家园这四个方面来推进杭州特色的国际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