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区云峰村改造(彭埠入城口整治)及安置房建设
上城区馒头山区块综合整治蝶变一角
杭州网讯 走进如今的馒头山区块,白墙黛瓦、绿意葱葱、整洁一新,和原先破旧脏乱的城中村面貌相比,有了颠覆性的改变,更是多了一份老杭州市井韵味。
城中村犹如一张张牛皮癣,一直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顽疾。记者从杭州市建委获悉,杭州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次例会在日前召开。这也标志着,到2020年,杭州将基本完成主城区现有城中村改造。
246个城中村将华丽转身为“都市新区”
已完成改造68个村要进行“回头看”
杭州市从1998年启动城中村改造,至2015年底,主城区246个城中村中有68个村完成改造。
市建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内,要完成剩余178个村的改造任务,而且大多是征迁成本高、遗留问题多、资金缺口大的“硬骨头”。
这场“攻坚战”,计划在“十三五”期间要完成改造178个村,其中,按拆除重建139个、综合整治21个、拆整结合18个。具体的改造时间表也有了明确:2016年21个村、2017年22个村、2018年27个村、2019年32个村、2020年76个村。
同时,还要对2015年底前已完成改造68个村进行“回头看”,未达到标准的村,在2017年底前完成改造。也就是说,至2020年杭州主城区要基本完成改造246个城中村。
至“十三五”末,杭州的246个城中村将华丽转身为“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都市新区”。
出台三大政策
更人性化更惠民利民
这次会议提出了责任、任务、政策三落实。强化市城中村改造办牵头责任,实施各区(管委会)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制,落实市直有关部门协同责任。
市城中村改造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场“攻坚战”与过去相比政策更人性化,更惠民利民。最大的亮点就是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以人为本、以民为先。
城中村改造时,征收被补偿人如何安置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将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逐步减少实物安置房建设,推行“1+X”综合安置办法,即原则上每户1套安置房,其余实行货币化安置的方式。
在保障村民利益方面,留用地指标落实多样化。既可拿钱拿地,又可将多个指标打包落地,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比如以实物方式落实留用地指标的,可以采取多个城中村留用地指标打包方式落实选址,结合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同时,改造资金筹措有了更多渠道。截至目前,杭州主城区有5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获批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授信额度463.8亿元。此外,还将积极探索PPP、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等多种方式筹措改造资金。
“攻坚战”各区战果初现
馒头山、常青夕照两区块蝶变为“杭州范本”
市城中村改造办负责人说,焕然一新的馒头山、常青夕照两区块在短时间内完成区域内拆迁整治,区块的蝶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也将成为城中村整治的“杭州范本”。
截至目前,2016年“攻坚战”中全市完成征迁农户2687户、企业89家,农户安置3230户,农户整治653户。
“攻坚战”中,各区战果初现。比如,江干、拱墅力推“1+X”安置政策,拆迁进度明显提速,江干云峰村彭埠入城口、常青村夕照区块整治分别在86天和2个月内实现征迁“清零”。
西湖(含之江度假区)花园村8月初拉开了整村拆除重建的序幕,5天内完成240户的签约,计划9月底腾空拆房;滨江区则通过创新收购、自主拆迁、跨区域安置等改造方式,杨家墩、岩大房等整村改造成效明显;下城以控规修编为抓手,启动了长木、沈家、草庵三村连片改造的前期工作,并积极探索PPP新模式缓解改造资金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