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
 
杭州免费单车最高日租量达32万人次,每辆车每天被租借6次
hwyst.hangzhou.com.cn  2010年09月04日 07:02:25 星期六

过去的七八两月,杭城迎来高温天气。不过,杭州的公共自行车却未受到影响,日租车量仍有20多万人次。

自从2008年5月1日,杭州推出免费公共自行车开始,这一出行方式已经融入了很多人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而且,连外地来杭旅游的客人也都爱上了租用公共自行车。

现在,苏州、武汉等地也先后推出免费单车,纷纷效仿“杭州模式”。

就在各地还在磕磕碰碰摸索着前进时,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在不断扩大规模,惠及更多的市民。

昨天,记者了解到,萧山首批2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已经建成,首批1000辆公共自行车将在月底前投入使用。

单车出行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为了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控制机动车尾气,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首批61个服务点,2800辆红色的免费公共自行车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

运行两年多来,公共自行车已发展至2000个服务点、5万辆自行车。在市区、景区附近,每隔几百米就能找到服务点。从武林广场到武林门西,短短一段路上就有4个服务点。

65岁的陈三明被杭州公交集团评为首批“公交信誉乘客”。现在,他租公共自行车,不用再交200元押金了。

“我很喜欢骑自行车,杭州风景好,边骑边看风景,很舒服。”陈大伯说。公共自行车的推出,正合了他的胃口。“随借随还,去哪里都方便。”

每天早上6点多,陈大伯就出门了,在家门口租上一辆公共自行车,骑着去湖滨、玉泉锻炼身体,回来的时候顺便去趟菜场。

中午稍微休息一下,再骑车去老朋友那串门。每次租车快到一个小时了,陈大伯就赶紧找个服务点还掉,然后重租。“这样就可以免费骑了。”

据杭州市公交集团统计,平均每天20多万人次的租借者中,有超过90%的租用者实现了免费租用。

随着租车点的增加,公共自行车渐渐融入了大家的生活,而杭州的“野心”似乎更大:公共自行车的最终目标不是解决最后一公里,而是最后100米——让市民放弃家里的自行车,最好还能取代私家车。

高温天里租车人气依然火爆

上个月气温一度逼近40℃,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本想趁“淡季”,让自行车轮流 “放暑假”,来一次大检修。没想到租车量还是跟以往差不多。

今年6月,杭州日均租车量是245429人次。到了7月,天气明显热多了,租车量还有226503人次。

“这假是放不了,只能等‘寒假’再说了。” 公共自行车公司副经理陶雪军笑笑说。

据杭州公交集团透露,目前公共自行车日最高租用量已经达到32万人次,差不多每辆车每天被租借6次。

昨天上午8点半,树园小区的租车点就已经一辆不剩了。赶着去上班的小李一脸后悔:“今天起晚了,迟了10多分钟,居然就借不到车了。”

不论春夏秋冬,他每天都骑车上下班,渐渐也摸出了些门道。“如果起晚了,只好沿大树路走到凤起路,那边有几个服务点可能还剩有几辆车,或者去红会医院附近的服务点看看。”

据记者观察,树园小区、艮园小区等社区附近的租车点,上午基本上借不到车,下午偶尔会有几辆停着。而一到晚上,就会冒出一整排自行车,塞满租车点。

公共自行车公司解释说,他们做过调查,社区附近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是附近居民骑车去上班,晚上又骑车下班。而且这已经成为附近居民出行的习惯,借车数量受天气影响很小。

举例来说,8月13日杭州最高气温是39.5℃,路面温度高达60~62℃。当天大关租车点和艮园小区租车点的租车量,分别是325人次、227人次。而8月27日,杭州最高温度32℃,天气凉爽。这两个租车点的租车量分别是304人次、299人次。

如果遇上周末好天气,在景区随处都能看到几抹红色的车影。

推出亲子车、防刺车多种车型

公共自行车运行两年多来,为满足不同乘客的需要,杭州公交集团也费劲了心思,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车型,比如亲子车、防刺免充气车等等。

目前,公交集团已陆续投放了2000辆设有安全座椅,可带8岁以下儿童的公共自行车。但12周岁至18周岁的租车人不能携带儿童骑行。

当公共自行车日渐成为杭城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时,随之而来的5万辆公共自行车的维修保养,也成了主管部门最头痛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轮胎破损的自行车占了需维修自行车量的30%。为此,杭州投入了1000辆“防刺公共自行车”进行试运营。

这种防刺型轮胎代表了目前车胎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在制造工艺上,采用杜邦的防弹衣材料Kevlar,这是一种新型合成纤维,其强度是钢丝的5至6倍,韧性则是钢丝的2至3倍,具有超高强度以及耐高温和抗老化等特点。

厂家通过新工艺、新技术,将新型材料植入外胎的橡胶体内,就如同给车胎穿上了防弹衣。这样的车胎无论是骑行在碎玻璃,还是铁钉上,都不会伤及车胎。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章高航 编辑:郑海云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入选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年度区块
·王国平对“杭网议事厅”未来发展提出期望
·王国平调研杭网议事厅
·杭州网荣获市委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 贺国强考察“杭网议事厅”为民服务情况
·人大代表建议要加大对杭网议事厅的宣传
·蔡奇:发挥杭网议事厅等沟通平台的作用
·呼和浩特考察团到访“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受到网友追捧
·开通至今“杭网议事厅”点击量超180万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