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中山南路恢复双面街整治建设工程主要是为了恢复东面街的历史面貌。

今天,中山南路恢复双面街整治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中山南路恢复双面街整治建设工程将于今年十一隆重开街。

本次整治范围南起万松龄路口,北至十五奎巷,全长1400米。
如果你看过《清明上河图》,那么你一定会记得汴梁城内热闹的街市和临街商铺绚烂而富于变化的建筑风格。今年国庆,如果你到杭州的中山南路去走走逛逛,也许就能找到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今天,中山南路恢复双面街整治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将于今年十一隆重开街。
历史上,中山南路一直保持着“双面街”的形态,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河高架开建,东侧建筑被拆除,这才变成了单面街。可以说,此次中山南路恢复双面街整治建设工程主要是为了恢复东面街的历史面貌,把中山南路打造成美食夜市一条街。
本次整治范围南起万松龄路口,北至十五奎巷,全长1400米。以太庙广场为中心,共分三段:A段为十五奎巷到察院前巷,长520米,注重美食街的打造;B段为察院前巷到高士坊巷,长520米,重点为夜市和历史景观意象的呈现;C段为高士坊巷到万松岭路,长360米,将作为以后通向南宋皇城遗址的重要节点和通道。
目前,该项工程已经完成了《中山南路东侧建筑的设计导则》、《中山南路区域交通组织方案》和《中山南路纵深区域的设计导则纲要》。具体设计方案由中国美院和浙江省古建设计院操刀,目前还在商议阶段,最终方案将在两家的设计中各取所长。
据杭州市吴山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徐一东介绍,街面风格将大量采用宋式建筑,而这在杭州目前的建筑中是没有的。“宋代的建筑风格趋向于精致绮丽,屋顶形式极丰富多样,装修细巧,门、窗、勾栏等棂格花样繁多。但是目前没有实体参考的样式,我们将大量参考史料、书籍,再结合技术设计和专家意见来做一些推断,得出最终的设计图样。”
中山南路美食夜市一条街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既有建筑业态调整、东面街规划建设、烟厂地块综合整治、动静态交通规划建设,以及纵深区域坊巷整治、支小路建设、背街小巷改善、庭院改善、危旧房改善等多项内容。工程将以“最小干预”为原则,对绿化、遗址、既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特别是乔木,原则上只增不减,原树迁移。
在交通问题上,除了优化完善公共交通、动静态交通、旅游交通组织等,还将增加免费单车租赁点,研究电瓶车开通的方式和线路,系统考虑沿线闲置地块利用,加快停车场库建设以及慢行系统建设等。中山南路双面街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特别重民主的意见。在工程实施期间,将开展一系列民主促民生活动,以强化工程组织保障。
新闻附件:
受精神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建筑结构在宋代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斗拱的承重作用大大减弱,且拱高与柱高之比越来越小。原来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昂,有些已被斜袱代替,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
此时期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