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前段时间,杭网议事厅记者就游泳馆卫生问题,进行了相关报道(《杭州游泳馆水质和管理大调查》,《杭网深度调查:告别健康证 杭城游泳馆就不要健康了吗?》)。针对目前游泳馆的现状,杭网议事厅记者又走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听听他们对游泳馆卫生管理有些什么建议和看法。
杨建华:为游泳者建立“信用档案”管理体制
“每个市民,在享受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教授认为,既然游泳馆是公共健身场所,那么就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
杨教授表示,游泳池管理机构方面,不但要做好水质维护,还应配合医疗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告知市民,哪些疾病可能根据水质传播;而游泳者方面,则应加强自我健康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
结合现状来看,杨教授认为,游泳馆卫生还不能完全依靠游泳者自律,需要建立配套的‘他律’管理体制,来进行约束。
杨教授建议,健康申报制可以和个人“信用档案”相结合,对不如实申报者,做好信用缺失记录,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蓝蔚青:让近期的体检证明利用起来
“取消了健康证后,虽然有些游泳馆会安排专业医生在现场进行检查,但从游泳者自身来说,如果每次进入游泳馆都要进行一次检查,实在不方便。”
原省社科联副主席蓝蔚青表示,既然没有了健康证,那么进入游泳馆游泳全靠市民的自觉。同时,取消健康证也是对游泳馆本身的一种检验。
“从游泳馆本身来说,管理者应该要及时对水质进行检查、消毒,每天报告游泳馆的水质状况;而从游泳者来说,要有一种公共意识,即自觉遵守各项规定。”
此外,蓝蔚青也建议,可以提供近期的体检证明,例如在暑假期间要去游泳的,那就可以在暑假开始前,在医院做一个全面的体检。“这样做既保证了自己的健康,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秦均平:办理游泳健康证还是很有必要
杭师大社会学教授秦均平认为,无论有没有健康证,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强全社会对公共卫生的意识。
例如在日本,公民对于公共卫生的意识都很强,如果一个人感冒了,他在公共场合就一定会佩戴口罩,防止传染。
从中国现阶段来说,这种公共意识的增强是很必要的,他提出,不要等到危机发生了,才意识到要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他认为,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办理游泳健康证,还是很有必要的。
张静蓉:健康证本身缺乏一定的实际效应
“健康证的设置,本身就缺乏一定的实际效应。”省委党校教授张静蓉教授认为,游泳馆健康问题并不在健康证上,而是市民的自觉接受程度和游泳馆本身的管理。”
张教授建议,首先游泳馆的管理人员应该对游泳池水质进行更为彻底的管理,每天能公布水质的检测状况。其次,在现阶段,很多市民仍然对哪些疾病是不能进入游泳池缺乏正确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应该要有一定的说明,正确全面的普及常识。
同时,从游泳者自身来说,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游泳者的自觉性,在知道自己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就不要去游泳,这是一种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的责任。
相关报道:《杭州游泳馆水质和管理大调查》
《杭网深度调查:告别健康证 杭城游泳馆就不要健康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