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如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政协委员共话“智治”之策 |
hwyst.hangzhou.com.cn 2020年04月28日 13:18:56 星期二 |
杭州网讯 健全基层协商民主体系、发挥大数据作用、提升基层应对公共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完善法制保障……4月25日下午,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的“总结应对疫情防控经验和启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联组会议上,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 “城市大脑”框架下开发“社区小脑” 提升社区“智治”水平 社区既是社会治理基本单元,也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首道防线。杭州市依托城市大脑在全国率先上线“健康码”,实现了对流动人群的快速甄别精准管理。数字赋能社区抗疫工作,为杭州争取“两战全胜”提供了强大动能。 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郎晓波肯定了杭州疫情期间的工作成绩,但她指出社区常态化治理过程中仍存在短板。 经过走访调查,郎晓波发现,数字赋能推动社区“智治”的能力有待提升。“很多社区层面数据进出通道和数据归集平台都不唯一,部门没有真正实现实时联动共享,社工重复报数,减负成效有限,这体现出社区常态化治理过程中信息统筹程度低,而且很多信息排摸工作还要靠人员上门登记的传统方式,也加大了信息管理和更新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郎晓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以在‘城市大脑’框架下加快‘社区小脑’开发工作,让大脑‘重数据、重硬件、重决策’,小脑‘重应用、重软件、重收集’,如此分工以加快提升社区智慧化信息化治理水平。同时,要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地整合数据,使数据‘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降低数据更新、迭代升级中的人力成本。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不断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使社区服务变得便捷精细,社区智慧应用水平得到拓展。” 将物业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明确物业应对突发公卫事件职责 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工作者全力抗疫,为阻断病毒、维护稳定、保障民生作出重要贡献。同时,物业在此次抗疫情中也承担了公共服务职责,其作用不可小觑。 市政协科协界别委员俞梁把目光聚焦在了物业管理领域,经过调查和思考,他对物业的发展之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物业在突发公卫事件应急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参与机制、责任义务不够明确,导致其与其它主体配合不够,还有主管部门缺少对物业监管的情况,影响防控成效。” 俞梁建议,应将物业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明确物业在应对突发公卫事件中的职责。在业委会与物业签订合同时,可以增加物业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权责条款,允许防疫经费在物业服务费中合理支出。卫健、住建部门及社区和物业协会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研究制定公卫事件应急管理制度,促进疫情防控规范化。 成立高校和社区共建的志愿者队伍 满足应急管理需求 高校同样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街道辖区范围内的高校有省属、市属之分,按照隶属关系,归口各级管理部门。疫情发生以来,来自高校的市政协社会福利、少数民族、宗教界别的政协委员薛茹,发现由于部分高校和辖区政府部门平时接触和联系不多,存在条块分割的现状,很多防疫工作难以开展。 薛茹建议以区域大党建为载体,进一步深化街道、社区和属地高校的共建共治,让街道、社区和高校三方的联系更加紧密。 她还指出,高校的在校学生是一支很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但由于这次疫情的特殊性,高校学生这支力量难以发挥作用,建议成立由街道统领、高校和社区共建的网格志愿者队伍,分层管理,按年龄、性质分建不同特色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满足应急管理的各种需求。 |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楼子璇 编辑: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