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媒体联动
 
城市“老漂族”:放不下的儿女,回不去的故乡
hwyst.hangzhou.com.cn  2021年09月25日 09:30:00 星期六

随着9月初全市小学、幼儿园的开学、开班,承担着孙辈们上下学接送、准备三餐任务的老年人又开始忙碌起来。在这个群体中,有一部分是为了支持儿女事业像“候鸟”一样离开家乡,专程“漂”到杭城照料儿孙辈的老年人,他们被称“杭漂族”。

据《杭州老龄事业公报》数据,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06.2万,减去上一年公布的174.44万在籍老年人。大致估算外来老龄人口达到30万,占全部外来人口的12%左右。这个数据还在持续增长之中。

“放不下的儿女,回不去的故乡”,身体和心灵处于“双重漂泊”的随迁老人构成当今老龄化中国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图景。他们承受着可能比年轻人更大生活压力,要克服更多的困难。

近日,本报联合杭州乐活公益服务中心对“杭漂”老人的现状、困境、需求等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2份。结合本报记者对“杭漂”老人的实地体察、深度访谈,一起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

342位“杭漂”老人的342种生活

“儿孙辈”几乎是所有人的重心

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杭漂”老人中,年龄最大的调查对象92岁,年龄最小的50岁。342位“杭漂”老人中,来杭帮子女照顾孙辈的占比50.58%,来杭养老占比15.79%,照顾子女生活和打工分别占比13.45%和12.28%。

随着杭州城市发展建设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杭州人来到杭州工作和生活,随之而来的还有帮忙照顾子女和孙辈的老人们。

以蒋村街道西溪里社区为例,“目前社区外地来杭的老人大约3600人,约占社区总人口18%,绝大部分都是来帮子女照顾孙辈的。从历年社区走访登记情况来看,这个数据正逐年上升。”社区党总支书记包治芳告诉记者。

据本报调查显示,64.62%的老人在杭居住年数超过8年,2年-5年和5年-8年均占比14.04%,2年以下占比7.31%。

“我孙子今年10岁,上小学二年级,从他一出生我就来杭照顾他,基本上没有回过老家。”今年65岁的黄姿颖来自山西,她告诉记者,小区里有许多像她一样的‘杭漂’老人,都是孙辈一两岁时过来帮忙带,有些一直照顾到上初中。

记者实地调查了解到,有许多像黄姿颖一样的“杭漂”老人,虽已来杭多年,但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上远离亲戚朋友等原因,他们面对着许多困难,始终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本次问卷调查也显示,37.72%的老人觉得在杭生活成本高、经济压力大,31.58%的老人有缺乏朋友和社交困难的困扰,19.88%的“杭漂”老人面临着照顾子女、孙辈压力大的困境,14.04%对目前的“杭漂”环境不适应,2.92%的老人觉得和子女、孙辈相处不融洽,甚至有焦虑、失眠等情况。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朋友缺失、活动范围小……“杭漂”老人们虽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杭州靓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们爱上了这座包容、热情的文明城市。据问卷统计分析,74.85%的老人们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很满意,想回老家的老人仅仅占比7.89%。

夫妻分离,异地医保,社交困难……

“杭漂”老人更需要精神赡养

每天6点起床做好早饭,7点从菜场回来后再送孙子去幼儿园,下午在家打扫卫生准备晚饭,16点准时去接孙子放学……这就是葛小群每天的生活。

3年前葛小群为照顾孙辈从老家湖南来到杭州。原本想和老伴一起来杭,但儿子在杭州居住的房子不大,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商量后决定葛小群一人来到杭州,老伴留守在老家。

老伴身体不太好,担心其身体的葛小群每天视频提醒他吃药。有时她看到老伴一个人一碗白饭就着榨菜咸菜吃,也只能干着急,心疼他不为身体着想。

“都说老来伴,现在变成了‘老来离’。离孙子小学毕业还有六七年,再次和老伴一起生活估计我们都到古稀之年,怕是连吵架都吵不动了。”葛小群笑着说道,但这笑容里带着些苦涩。

三代同堂按理说应该是其乐融融,但记者调查发现并非如此,不少老年人和老伴长年分居两地,无人倾诉的痛苦与陌生孤寂的异地环境,让他们身心俱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三科主任陈梅芳介绍,分居两地的老年人因为身处异地,情感无法输出,不能直面交流沟通,很容易遇到一些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和家庭关系的问题。

“老年夫妻相濡以沫几十年,他们为了家庭和下一代迫不得已两地分居,作为子女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善待。老人帮忙照顾孙辈并不是他们的义务,应充分尊重老人的意愿,尽可能还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晚年。”陈梅芳建议,子女在做好老人“物质赡养”的同时,更要重视“精神赡养”,多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倾听他们的诉求需求。

在异地生活,除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就医难”“就医贵”仍是他们当下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报的“杭漂”老人热线电话就收到了一位读者的来电:自己在老家退休,为照顾孙辈跟随子女来到杭州居住。因为医保在老家,生病就医报销比例较低,后续报销流程也非常复杂,常常面临报销周期长、医疗费用高等问题,即使报销后也还要花费一笔不小的开支。

除此之外,无法适应节奏快速的城市生活也阻碍了他们融入新环境的进程。两年前从老家金华来到杭州帮忙带孙辈的胡建民,曾是犁地种田的一把好手。但因没上过学,看不懂路牌,平常在杭州的活动范围只在小区楼下和经常去的菜市场。早些年劳作落下了旧疾,他还有腰疼腿麻的毛病,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他时常感觉自己“老了不中用”。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然 见习记者 叶歆 通讯员 赵烜臻 包治芳 编辑:郑海云
去美容院进行减肥瘦身却被烫伤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州“民意好声音”奖 杭州网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杭网议事厅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民之家”2016年度“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州“民意好声音”奖 杭州网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杭网议事厅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民之家”2016年度“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