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家中外媒体来杭采访 聚焦杭网议事厅 |
hwyst.hangzhou.com.cn 2011年09月08日 15:02:19 星期四 |
杭州网讯 坚持执政为民、建设阳光政府,新形势下杭州市加强政府建设工作日益备受关注。今天上午,40余位中外媒体记者抵达杭州市综合性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杭州市市民之家进行采访。行政权力在这里怎样公开透明运行,如何促进政府反腐倡廉建设,这些都是记者们迫切寻求的答案。 中外媒体记者采访团,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俄通社-塔斯社,日本《朝日新闻》、法国《费加罗报》等知名中外媒体记者组成。他们来到市民之家的第一站,就是“杭网议事厅”。 网络是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查阅信息、交流情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载体。“杭网议事厅”正是杭州市市民之家供市民群众发表对公共政策意见建议、与政府官员进行对话交流的“网上互动平台”。40余位记者在会议室坐下后,面前摆放着一台台电脑,呈现的就是“杭网议事厅”的网络页面。从中外记者熟络地手击键盘的那一刻起,互动交流就这样开始了。 此时,在“杭网议事厅”演播室里正在举行一场网络互动访谈活动,主题是“西湖‘后申遗时代’的保护之路”。杭州刚刚申遗成功,西湖未来的保护是网民热议的话题,同时也是备受国际关注。 三位作客的嘉宾身份颇具代表性,一位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书记、西湖申遗办主任王水法,他全程参与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位是杭州文史专家王其煌,他对杭州的历史文化颇有见地,也为杭州西湖申遗工作倾注了很多心血,还有一位是杭州网网友俞真,她参加的杭网义工分会常年为保护西湖环境默默地作着自己的努力。 中外媒体采访团中的一位记者,向嘉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西湖成功申遗后,中外游客必将大幅度增长,既要最大限度保证中外游客游览西湖美景,又要对西湖进行保护,在这方面杭州有没有考虑出台什么措施,会不会对来西湖的游客的人流量进行控制?” 王水法表示,西湖成为遗产以后,杭州的做法叫做“分流不限客”,也就是说对游客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管理,来解决结构性矛盾,比如时间上,节假日采取以控制车流的办法来分流客流,再比如通过一些鼓励措施,鼓励外地车辆停在周围,用公交车来换乘。 “西湖申遗成功后,我们杭州还是非常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王水法肯定的说。“在节假日,我们动员市民,让湖给游客来看,因为我们杭州人生活在西湖边,随时可以看,但是人多的时候,杭州的市民就采取自动调节,‘上山下乡‘,把西湖空间腾出来,让给外地的游客,这样对外地游客也是尊重。西湖对外地游客从开始时的‘冷待’,到后来的‘优待’,再到现在的‘厚待’,就是为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世界遗产的这番韵味。” 访谈进行一半的时候,中外记者饶有兴致地从会议室来到了演播室外,通过透明玻璃观看演播室内的访谈。从看网络屏幕到看现场互动,中外记者对“杭网议事厅”的兴趣又增加了。他们围在导播台前,拍摄着访谈的过程,手中的相机、摄像机忙个不停。 国际台记者卢凯拉住了杭州网总经理沈杰和副总编严勤,他抛出了两个具体的问题:杭网议事厅的互动话题是怎样选择的,来参加互动的嘉宾又是怎样产生的? “杭网议事厅的话题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情,来访谈的嘉宾也都是这一行业或领域内的负责人、专家、网民代表。”两位杭州网的负责人以之前刚刚结束的一场“校车”互动访谈为例,向卢凯详细介绍了情况。 “杭网议事厅”通过“网上服务、热点热议、问计于民、新闻发布、民生恳谈”这五大栏目,在政府与网民之间架设起了一座通畅的桥梁。截至今年6月底,“杭网议事厅”总点击达3560多万次,网民意见建议留言8500多条,践行着“助党委政府决策、为市民百姓解难”的宗旨,也推动了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 随后,中外媒体采访团还实地参观了市民卡中心、江干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窗口、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了解杭州市综合性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情况。 |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徐洁/文 李苾罡/图 蓝震/视频 编辑:谢洁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