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精髓,是创造差异性的核心要素。旅游业是一个文化型经济产业,它离不开文化。目前乡村旅游产品普遍存在的缺乏文化内涵的现象,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亟须创新思路,提高文化品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与教育开发相结合。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许多乡村一年四季绿树荫荫、春季花香不断,有条件开发成一个个大的“自然教室”、“花卉教室”。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村落还可以开发为“农村社会实践基地”、“生态环境示范基地”。与此同时,发掘传统的农耕文化资源,恢复或陈列几近绝迹的水车、水磨、石碾、风车、织布机、斗篷、蓑衣等,让城里的游客有机会了解传统的农耕方式和习俗。
2、增加科技含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仿生仿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创造出千姿百态的乡村旅游产品,营造出千奇百怪的农业自然景观。利用现代技术对农业的自然之谜、极端现象、农业史上有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进行模拟演示,可以增加乡村旅游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文化品味,对大多数城市居民和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加强饮食文化的开发利用。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培养出许许多多的平民美食家,开发出了众多乡村特色菜品。除继续挖掘和创新各种特色平民饮食外,应增加饮食文化的内涵,下功夫从多方面体现民间饮食文化的特点。其他相关资源如“饮食与文人”、“饮食与健康”、“饮食与文化”等都可以进行开发。
4、与旅游商品的开发相结合。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就是在进行营销宣传。当游人买下哪怕是一件很小的旅游纪念品时就把旅游地的“广告”带到了四面八方。首先是开发传统工艺品,如剪刀、筷子、折扇、风筝、油纸扇、竹编、泥塑等,它们虽然工艺简单,确是民俗文化的直接载体,体现出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另外,还要在本地资源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上做文章,形成品牌。
5、增加旅游硬件设施的文化内涵。文化硬件设施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如具有乡村旅游景区标志的村门、寨门、院门、雕塑、公共汽车站台、厕所,甚至是招牌、路牌,都要既实用美观,又有文化品位。即使是一块提醒人们爱护花木的“警示牌”,也要写得文雅温馨,造型也要有艺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