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问计于民>网民好建议>网民好建议列表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hwyst.hangzhou.com.cn  2016年02月17日 09:54:01 星期三

尽管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硕果满枝,建立起了初步的职业化教育体系,但离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中职教育体系建设现状与新的形势要求、群众期盼和社会需求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体系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 观念陈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已有近五十年,但只要提及中职教育,许多家长仍会认为,那是中考“分数不高”学生的无奈选择。目前高中招生模式也是先重高再普高,然后才轮到职高,这也客观上印证了职高是“差生”的选择。政府层面也同样重普高轻职高。每年的人事招聘也处处是“重学历、轻能力”现象,把大量的高职毕业学生拒之门外。二、机制不活。我国的中职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局面。办学体制也比较单一,都是政府主办的公立学校。教学体制死板,和普通高中大同小异,虽然十年前就施行弹性学制,但学生提前或延后毕业或边创业(就业)边学习交替毕业的情况非常稀少。在职教集团建设的探索上,由于成立的时间短,单位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存在不足,集团只是一种形式上、名义上的存在,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三、产教脱节。当前大多中职教育办学模式也比较单一,与国内的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结合不够紧密,造成的后果就是直接就业的学生大部分仅仅是企业的一名普通劳动力而已,离高素质技能人才相差甚远。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出路在于亲近产业,但现在的校企合作工作学校的热情很高,而企业由于在校企合作中收益不大,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仅仅是在用人时热情比较高,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校企合作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政府教育部门层面,也无法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支撑。四、师资难“通”。一是招高技能教师难。按目前人事招聘制度,相当一部分高技能人员或者无教师资格证,或者笔试考不过别人,导致招进来的许多专业教师在技能方面并不拔尖。二是在校教师为提高技能下企业实践仅停留在为达到“晋升职称条件”而“被迫”的见习行为。同时,因时间、经费、继续教育学分等方面政策缺乏,学校、企业、教师都被动应付这项工作,进企业后的效果总体较差。三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参与教学,传授先进的技能和知识,如何将企业技术人员的专项技能传授转化为课堂教学目前基本是个空白。五、保障滞后。因职业教育的设备投入和日常办学经费高的特点,职高的实训设备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实训场室数量、工位也配备不足。有些政策虽已出台,相关部门却没执行细则,使得政策仅停留在纸面、搁置在上面、浮在表面。如执行“企业接收实习学生后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导致企业把实习学生当成临时廉价劳动力使用。实习责任险的落实不明确使得企业不敢大胆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教师进企业涉及的交通、通讯、就餐等费用问题一直很难落实。企业涉及到教师进企业后带来的生产成本提高、管理费用提高,也无法落实。产教融合深入推进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些收益,但是,在现有的财务制度下,这些收益学校不能够合理支配,甚至连教师的加班也不能开支,这势必损伤老师及学校深入开展产、学、研的热情。

建议:十三五期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应尽快打造升级版“现代化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一、转变观念,能力为本。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新的观念。健全就业和用人机制政策,创造平等的就业环境,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岗位招考要放低学历门槛,能招聘高职毕业生,彻底改变职校毕业生在参加招聘时遭遇到学历歧视的现象,这样对其它用人单位也有正面的引导作用,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改变目前我市高中招生政策,把职高招生和普高招生放在平行志愿上。招生政策和用人机制双管齐下,让好生源愿意报考职业学校。二、创新机制,合力推进。进一步制定完善符合十三五规划精神的《全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大力发展”向“加快发展”转变。成立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应包含财政、人社、教育、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定期协商、统筹协调我市现代中职教育的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工作。充分发挥我国已经在探索实践的现有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组建政、行、企、校一体的办学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政、校、企联合办学体制,发挥各自优势。搭建社会力量参与职教办学的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职教办学,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明确学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形成多主体办学、多渠道投资、全方位、深层次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体系,增强办学活力。三、亲近产业,产教融合。十三五规划提出“职业教育要产教融合”。积极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和学校为主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投入、实训基地、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叠加和溢出效应。有效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促进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利用当地产业龙头企业的优势,让企业进校园、教师进车间、教学进现场,形成“校中企”、“企中校”相互交融的良好格局,采用“2+1”、“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双元制”、“弹性学制”等教育模式,教学生产化,课堂车间化,早日使中职教育走上一条“五个一体化”现代化发展之路,即生产、育人、研发一体化;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员工“输血和换血”一体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一体化;学校和企业经济利益一体化。四、师资互通,来源拓宽。建立职教师资来源多渠道机制,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队伍。制定灵活的编制政策和录用条件,在招聘时对专业性强、实训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可试行先面试后笔试等办法;对急需紧缺专业技术岗位,可采取考核认定后直接引进。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相互兼职交流制度,既是企业人,又是学校人。鼓励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学校专业教师参加行业协会,允许他们在企业兼职,让他们积极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和产品开发、技术指导,让专业教师成长为行业顶尖的专业人才。鼓励中职与中职、中职与高职院校之间建立专业联盟,实现专业教学资源特别是“双师型”教师资源共享。五、完善政策,保障跟进。建立科学合理、持续增长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特色专业、区域经济急需专业的投入力度。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产业龙头企业率先参与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来。出台校企合作机制下收益的合理分配政策,在制度上给以明确,收益的一部分可用于学校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合理开支。鼓励企业积极吸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和就业,建立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的补贴机制。同时,对接收学生实习或工作的企业,在社会保险、信用贷款、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补贴和倾斜。将学生顶岗实习纳入工伤保险,投保主体明确为财政承担。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的学分、经费保障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同时给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技术人员有更多的行业激励保障。企业出经费组织优秀教师、学生去境内外学习考察先进技术,可以纳入到税前扣除。

来源:杭州网 作者:肖锋、江小洪 编辑:沈妍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 荣获“2014年度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省政协常委陈琪一行考察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走进市民之家聆听新年新期待
·2014年记者节 杭州网记者进社区
·“杭网议事厅”获2013年度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网议事厅”再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年度红旗窗口殊荣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新浪微博: @杭网议事厅
微信ID: hzwhwyst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