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4月23日:重拳出击 违停现象能否消失?
hwyst.hangzhou.com.cn  2012年04月24日 15:12:56 星期二

423:重拳出击 违停现象能否消失? 

主持人郑煜: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圆桌会》。从今年的四月份开始,杭州的交警部门,对杭州的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这个集中整治的行动开展以来,就有杭州的有车族反映了,现在在杭州要找一个合法的停车位非常的困难,于是他们一边是面对着是交警的依法查处,一面是面对着停车难的问题。这个时候杭州的有车族,他们的停车该怎么办呢?在这里我们就想,停车难这是一个老顽疾了,对这个事情我们有没有缓解之策呢,今天我们圆桌会,就来关注一下这个话题,在节目开始之前,依旧来关注一下本期嘉宾,他们分别是。

嘉宾介绍:杭州市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道路秩序处处长孔万峰;杭州市两难办工作人员黄丹;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综合管理处处长何国辉;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谭永朝;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资深媒体人王群力;市民薛冰;市民钱航。

主持人郑煜:其实对于停车难,包括机动车违法停车这个事情,其实由来已久的。现在交警部门,四月份开展整治活动以来,到底情况是怎么样,我们先来看一段VCR

VTR

解说:为了规范停车秩序,促进道理通畅,公安交管部门从416日起,启动了全市范围的静态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

孔万峰(交警局):在违法停车突出的,重点区域和道路,增加固定管理力量,强化现场管控。

解说:这次静态交通违法专项整治活动,将秉“承宣传与纳谏并重,管理与劝告并重,处罚与出路并重”的执法原则,在开展违法集中整治的同时,公安交管部门,将主动加强与辖区街道,城管部门等单位的沟通协调,联动各职能部门,对违法停车进行劝导。

孔万峰(交警局):我们每个月增以,50007000个泊位的速度在递增,鼓励社会民间力量,投资建设参与公共停车场的建设。

解说:公关交管部门也提醒大家,有车一族特别是在医院,学校附近车辆务必停放在,停车泊位内,尊重他人的道路使用权。另外为了缓解停车难问题,单位内部停车泊位,向社会错时开放等措施,正在提交审批,一旦批复将会有近十万个车位,方便市民停车。在静态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的同时,杭州市解决交通两难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也公开向广大市民和网友征集建议,市民有关停车难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发邮件和寄信的方式反馈给两难办。

主持人郑煜:好的,我们看到片子里也讲到,关于整治行为,孔处其实我们知道,对于机动车违法违停,交通部门一直都在查处,一直都在做这个工作,为什么从今年的四月份,又开始进一步加强,对他们集中整治的查处,为什么,这个初衷是什么?

孔万峰(交警局):前两年我们主要是从管理和处罚这两条线,发挥交警自身的职能和职责,我主要是管理。哪些位置不能停的,你停下来,按照道路安全法实施处罚。这一次我们的特点就是处罚、宣传、纳谏、引导、劝导,和有关部门一起找出路,用综合施策的办法来推进杭州市环节停车难的工作向纵度和深度发展尤其我们是建委系统,在加快停车场库建设的时候,为我们管理越来越推进。包括我们今年即将要出台杭州市机动车建设和管理办法。也是想通过这一次的宣传整治,结合这个,能够为我们下一步机动车停车场库的管理和建设,能够广泛地听取民意,最后形成一些制度、规章来执行。

主持人郑煜:说到这里我们来看一个题板,关于违停的,违停的这种事情,引发的交通事故,就刚才你提到从2008年,20081月份到目前,因为违法停车所造成的,各类交通事故,一共是89起,其中造成人员死亡的就达到24起,受伤的有76人,直接产生损失的是11万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在这样的一个现状下面,目前是不是觉得违停,已经到了我们必须要,出重权的这么一个状态?

孔万峰(交警局):违停引发的事故,主要是对交通的通行权,道路的通行权发生了变化,他一停下来非机动车行人,机动车各类,在交通参与过程当中,他的通行权发生变化以后,会引发交通事故,造成各行其道原则,它无法在它本身的,自身车道里面行使,诱发了或者给我们交通安全,增加了隐患。这个隐患我们就是说,我们从数据的事故当中,已经感到逐年在加重,所以我们交警部门认为,它要作为我们目前一个,重中之重的一个违法行为,来严加管理。

主持人郑煜:因为出现了这种现象,所以两难办也针对,这次的集中整治,既然要集中整治,也进行了一个社会上的,民意的一个征集,我不知道从四月份开始,黄丹你们这边,有没有征集到什么样的名义。

黄丹(两难办):这样子目前为止,截止到昨天,我理了一下,有34位的热心市民,参与了献计献策,其中我理了一下有56条的,建议或者意见。

主持人郑煜:有没有集中的意见。

黄丹(两难办):特别集中的像建议,杭州市能够多一点力量,去建设一些停车库,开发地下的资源,和学校操场下面,把它能够挖掘一下,比如说还有像就近的这种,单位小区和一些单位,能够错时停放,这些还是比较多的,这几点是大家集中的,相对来说比较多的。

主持人郑煜:好的,其实黄丹也说到,现在收到了很多的,关于市民的建议和反馈。其实对于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杭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也是做了很多工作了,接下来我们看个短片,看看这几年杭州市政府,都做哪些工作。

VTR

解说:早在2003年杭州市就成立了,解决道路交通两难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简称两难办。而为了缓解停车难问题,两难办也出了不少新招数。2008年杭州推出了停车新政,不仅新增了2.5万个停车位,而且还降低了公共泊位的停车费用,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认可。随后每年杭州都在挖掘停车潜力新增不同数量的停车位。截止到2011年底,杭州已经有35.9万个停车位。与此同时杭州,还实行了错时停车,目前杭州市已有103个社区,与113个单位开展错时停车,错时利用泊位5775个。而在地面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的老城区,在不影响地面功能的前提下,新建的停车场库尽量考虑往地下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并且规定建一个泊位,可以按建设安装成本的25%申请政府补助。另外政府对停车位,也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利用小区附近的公园、绿地、操场增建停车场,对新建项目严格按,标准配件停车位。同时杭州在查处违规挪用的停车场库,还库于车。截止2011年已经查处违规,挪用的停车场库37处,共计1380个停车泊位。据了解接下来杭州在进一步,推进公共交通发展的同时,将根据社会民意调查情况,完善区域划分和停车收费政策,用经济杠杆调节来缓解核心区停车难。

 

主持人郑煜:我们看到这个短片当中,提到了杭州市政府,从2008年开始新增了,停车位有2.5万个,而且它不断的降低,公共区域的泊车位的停车费用,其实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努力。在这儿我想问一下黄丹,以前其实我们要出台相应的,比如说要治理违章停车的事情,两难办一直也在做,但是两难办以前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两难办要争取民意。这次为什么会特别推出来,要有个争取民意,听取大家的意见,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黄丹(两难办):因为整个杭州市的停车难,应该是全市的市民,所有人共存的一个问题。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这边两难办的角度能够,向全市人民征集意见建议,有没有好的计策,能够进一步再去,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薛冰(市民):34位市民提56条的意见,实际上我的感觉是,这个参与度太低,而且参与的深度可能太浅。是不是能够这样,有些数字对我来讲,都是第一次听到,或者说了解的很少,你如果要大家参与的话,因为民间事实上有很多高手,或者说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只是说他没有机会参与进来。如果你要大家献计献策,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征集一个意见,而是说现在到底交通情况处在什么样一个状况,要有一个比较详细的,情况的分类。

主持人郑煜:现在交通情况,特别是违章停车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在这儿接着你这个话题,我想问一下在场的嘉宾,你们有没有因为办事情,或者是其他出行的时候违停过,有没有?都有过。当然我们今天,这个小范围的了解一下,但不能代表大面积的。现在杭州这种违停的压力,就是停车难这个压力,究竟到了哪一步?

孔万峰(交警局):随着杭州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快速的增长,我们从2002年的10万,已经到目前三月底截止,已经到86.2万机动车。这个机动车的泊位,也在逐年的增长,但是它跟不上我们,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所以道路停车的矛盾,日益在加剧,已经严重到道路通行和安全。

主持人郑煜:交通部门了解到的,杭州汽车的保有量的增速,到底是多少?

孔万峰(交警局):目前我们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速,现在基本上在15%左右。什么概念呢?每年的递增速在12万左右,这样一个数字。这里面有个什么呢,就竞争,它有一个逐年自然报废的数字,但是这个数字现在量不大,因为它有一个周期过程。现在我们机动车是,2003年到现在是高度的,到15年以后它就进入,一个平衡期了,现在2003年买的车子,还没有达到报废,比如说15年到了,我们2018年开始,购车和自然淘汰呈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例,现在就是不断的对接上去。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去年10月份,净增车辆,10月份限行以后9571辆,11月份10642辆,12月份12094辆,到了1月份,15747辆。

谭永朝(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一般用车和停车首先看我们要撇清楚,车子毕竟是停的时候长,开的时候短。像杭州也做过调查,停的时候是占了11,开的时候只占了1,是111时间是这么一个关系。按理说停的时间长,应该非常重视,你每一次出行都是由停开始,然后到停结束。但事实上我们原来这块可能是重视不够,更重视的是动。现在的话按照国内外,通行的一个标准,一辆车应该配几个车位,1.21.51是他自备车位,你买一辆车就像你必须,有一个家一样自备的车位,不论是你租的,还是你自己买的房子,一个是必须有的。0.20.5等于说你开出去,办事情周转的公共车位。

主持人郑煜:那您说的一辆车配,1.21.5的车位,那目前我们杭州的情况是怎么样?

谭永朝(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我们现在只有0.40.5,是一辆车,主城区最合法的泊位,我们只有0.42,就是刚才处讲的数据,我们才34万个泊位,80多辆车,老城区,矛盾非常的突出,这个难都存在的。

主持人郑煜:那么这个难既然存在,应该如何通过我们现有的方法,和措施来缓解它呢?我们先进广告,广告之后继续关注,感谢朋友们,广告之后继续关注我们圆桌会。

主持人郑煜:广告之前刚才吴老师提到了,其实停车难的问题,在发展过程当中,它一直可能都会存在,那么既然存在就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和办法,来进行缓解这个难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不知道面对这样的情况,王老师您有什么想法和见地?

王群力(媒体人):我觉得有三个资源,一定要把它用足掉。第一个城市的物理空间,这个资源一定要用足掉,我杭州肯定是没有用足。第二个叫管理思路的资源,没有枯竭之前,真的有没有办法了吗,前路就技穷了吗,没有技穷之前一定不要放弃。第三政策资源有没有用足。就是这三个资源在枯竭的时候,才可以出这种,我们叫做踩刹车杀手锏。

主持人郑煜:您这个三点建议,一下子把我们今天邀请到的,所有部门都问进去了。你有管理的思维,又有物理空间,包括还有政策性的问题,我们来看一看物理空间。

谭永朝(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王老师讲的物理空间,我理解是把现在,用地资源给用足,是的,事实上像现在市里面,非常重视停车困难的问题,主要的措施包括这几个方面。一个提高配件标准,配件标准提得比较高。每一户都1.21.5辆车,按照这个标准去配,但是事实上主城区都是建成区,不可能大量把,既有的房子拆去建,所以提高这个配件标准,把这个物理空间用足,操作上解决问题是杯水车薪。买一辆车是很容易,你今天决定买,明天一交钱就可以拿到,车子在流水线上生产,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生产一辆,但是你要造一个公共的停车位,甚至现在寸土寸金,要地下地上去找空间那是很难,没有一年半载根本不可能完成,所以就造成这个矛盾。

何国辉(城市管理委员会):所以这里面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

主持人郑煜:一个是动态的,一个是阶梯式的,在这我想问一下谭主任,刚才你说道,每年其实我们建设这种,公共停车位都是有目标的,我想问一下到2012年,我们的目标是多少?

谭永朝(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现在每一年称为58,总共主城区要增加5万个泊位,其中8000个公共停车位。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我很赞成谭主任刚刚讲的。我认为杭州的停车位,增加的物理空间,如果分成几个层次的话,至少路面停车的话,车位的增加是极其有限。按照正常的科学路网配置,主干道和次干道支小路,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形的,杭州倒金字塔形的。我们不可能在主干道上,划出很多的停车位,肯定要把停车位发到次干道和支小路上,而支小路和次干道,本身就是严重的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路面停车空间,要更多的开出来是不可能的。但是另外一些方面是可以挖掘的,比如讲我们可以采取换乘的方式,在郊区或者城郊结合部,建更多的换乘点,建大型的停车厂和停车库,这是一个。另外一个,也可以像国外有些发达国家学习,像新加坡他更多的是,政府出钱来建居民区,或者办公楼附近的停车楼,建得高一点集中停车,而且智能化的,也是一个可选的方法。

钱航(市民):解决停车难问题以后,包括我们现在主城区,我相信市政府把能挖的地方,都挖出来,我们现在跟国际社会,通行的比例相比,已经非常高了。该有的车位已经有了,那我觉得你停在该停的车位上,保证你的权益,你停在不该停的车位上,那么我们根据法律的规定。

薛冰(市民):我不是反对要挖掘物理空间,但是我赞同钱行说的一句话,可能该挖掘的都挖掘得差不多了,我相信现在的政府部门,工作的效率,包括我们经常会看到新闻,立交桥下面各方面,能够找到的空间他们肯定在找。第二个路面上我们也看到,有些能划的地方,包括两棵树之间,自行车道跟人行道之间,很多也都划上了。我之所以觉得,这个解决不了问题。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挖掘了,再要想这个当中,去寻找多少原来没有的,空出来的车位,这个孔怕不太现实。而且以后的矛盾可能会更突出,就像我们现在假设,还有一万个能挖出来,那么再以后呢,这个矛盾还是存在,你觉得这个矛盾没有,根本的去解决了,不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空间的寻找挖掘来解决,但是存在的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一个现象是什么,就是对现在存量的车位,我们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水平非常的低,完全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

孔万峰(交警局):这个实际上是我们在争论当中,经常会引发的,两种典型的观点,一种就是面前了我们学校、医院、社区等等,现在停车位不够,我要加快投入这是一种,那么它带来的结果是,现在满足了未来五年,十年我的增长,那么我这个空间划到什么程度,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我建了对核心区域,刚才方天元讲的三个挖掘的问题。如果我这些政策资源用尽了以后,我不给满足了,我就到这个极限了,要使我们所有即将要满足的人,和已经现在拥有车辆的人,要改变出行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在做的,刚刚是把这两个观点,结合起来应用,也就是在中心城区,我现有的泊位充分利用好,第二我在还没有空间挖进的时候,把它挖进这是我们的观点。

何国辉(城市管理委员会):解决停车难问题,一定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建的问题。现在目前80多万辆的保有量,和现在34万停车泊位,严重不匹配,存在这些问题是必然的。一个方面要解决建,在目前情况下,无论是有多困难,都必须要做的,哪怕解决一个也是好的,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要加强管理,我们交警部门严格管理,我认为非常必要。

谭永朝(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事实上老城区按照传统的方式,有这个需要我就要办法,建这个泊位解决他的需求,肯定是做不到的。因为老城区前面也说过了,房子基本建成,新造的项目很少,你配件指标再高,你有好的项目在多,没有实质的条件。所以从老城区,要解决停车矛盾的问题,肯定从疏跟堵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所谓堵就是限制他控制他,比如说作为交警,目前停车作为违停严查,这就是限制他的违法使用,违章使用,可以通过投诉区还有飞,还有现场及时的处罚,加大处罚力度,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作为严控像小区里面,包括外围公共停车泊位,需要提高周转率,就是提高收费标准,还有缩短他停车的时间。

主持人郑煜:那么既然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在接下来,大家会有什么好的方法或点子,能够缓解这个政策呢,我们明天将继续关注。《我们圆桌会》感谢收看本期圆桌会,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沈达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活动预告:周五“12345”携手“杭网议事厅”走进东新街道
·“杭网议事厅”获得“市民之家”2012年一季度流动红旗
·杭州部署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 办好“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成功入选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案例”优秀案例20强
·杭州网杭网议事厅登上市两会宣传屏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2011年度优秀窗口微博
·市领导慰问杭州网采编人员
·市民代表承诺要为杭州民主民生贡献力量
·杭网议事厅荣获杭报集团“最佳新媒”奖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名专栏”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