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发掘确立了捍海塘的地理坐标
海塘外侧结构
杭州网讯 据记载,公元910年潮水侵袭杭郡,百姓苦不堪言,钱镠令矢人造箭三千只,募强弩五百人以射涛头,使“潮回钱塘,东趋西陵”,至今仍然被后人津乐道。当时钱王真的是以这个方式阻挡了凶猛的钱江大潮吗?1月21日,在杭州考古年度新闻发布会上揭开了千年之前的吴越捍海塘遗址的秘密。
偶然间发现的五代遗址
2014年6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上城区江城路以东原江城文化宫进行了考古发掘时,偶然发现了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这也是杭州目前发现最早的捍海塘遗址。
据市考古所郎旭峰副所长介绍,此次是第二次发掘处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遗址的发现距离临安城东东城墙遗址东侧约80米,整个遗址面积约450平方米,发掘深度约7米。而目前挖掘出的不过是当时十几甚至几十公里捍海塘的一小段,整个海塘预计在通江门到侯潮门以南。
勘探显示,这一大小相当于一个篮球场的面积的捍海塘遗址片段呈南北走向,横截面呈梯形,自东向西分布着迎水面、顶面和背水面三部分,已发掘部分的总宽度约34米,迎水面宽约14米,顶面宽约18米,背水面因发掘面积所限仅发掘2米。
阻挡了钱江潮200年五代捍海塘
从遗址现场来看,当时钱王以竹木为桩,中间实以巨石,再加上运用了榫卯结构,以及梯形阻挡浪潮的设计构筑海塘,透过此项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海岸附近的田地,使百姓得以生息。而从五代到北宋初年经过三次不同规模的修缮增筑,但也足以推测这座捍海塘从吴越到北宋初年依然起着抵挡钱江大浪的功能。
“通过发掘揭露的地层关系,首次明确了海塘修建、使用、修缮和废弃的相对年代。” 郎旭峰说。到北宋中期吴越捍海塘所处位置已成为陆地,海塘完全废弃并逐渐湮没,南宋后已经完全成为杭州城市的一部分。
据悉,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的最早海塘实物,对研究唐五代土木工程技术和海塘修筑技术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作为历史地理坐标对研究杭州古代城市发展史也有着重要意义。
“箭射潮水”不过只是一个反映钱王英勇气概的传说故事,但在修建捍海塘的勘测来看,也足以体现钱王更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君王。
除了五代捍海塘遗址外,考古发布会上还公布了:拱墅区半山八卦墩遗址、建德梅城明清严州府城南城墙的发掘以及杭州发现临安知府洪起畏夫妇合葬墓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和文物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