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能否大于2?这些年 高新区(滨江)和萧山区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
hwyst.hangzhou.com.cn 2022年05月05日 08:56:49 星期四 |
都市快报报道 杭州高新区,是全国首批、浙江首个国家级高新区。地盘小,土地面积仅不到浙江省的千分之一。 不过,高新区(滨江)的实力冒尖,就在这不到浙江省千分之一的“弹丸之地”,创造出了占浙江省2.6%的地区生产总值。 萧山区有多大? 坐拥931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是高新区(滨江)的近13倍。 萧山区是浙江省第一个进入全国百强区县(市)的县级行政区,制造业基础雄厚。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推进,加快数字产业布局,成为摆在萧山区面前的新难题。 未来产业社区效果图 滨江区:破“有项目、缺空间”难题 4月29日,高新区(滨江)迎来第64家上市企业,上市企业之多位居浙江省各区县(市)第一位,坐稳浙江“资本第一区”,基本实现每平方公里1家上市企业。高新区(滨江)还拥有浙江省最高亩均税收、最高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和最高人均GDP的成绩。 2022年第一季度,高新区(滨江)实现生产总值522.0亿元,同比增长6.4%,总量保持全市前三,增速位列全市第二。 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在参评的157家国家高新区中,杭州高新区总排名全国第五。 从“希望的田野”到创新创业沃土,从三个传统乡镇到国际化现代化城区,一路马蹄疾驰的高新区(滨江),走出了一条具有“高新特色、滨江特点”的高质量产业发展之路。 但对高新区(滨江)而言,“有项目、缺空间”一直是它的隐痛,73平方公里的小地盘,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掣肘。 按区划面积来算,高新区(滨江)是杭州面积最小的区县(市),也是全国排名前十的高新区中唯一一个没有超过100平方公里的高新区。 5年来,这个杭州最小的区县(市)里,市场主体突破了8万家,仅2021年,就新增了15653家企业,平均每年都有超过3万人才奔赴于此,杭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都集聚于此。 “螺蛳壳里做道场”,高新区(滨江)的部分研发型企业缺少产业化空间,也阻碍了杭州高新区产业发展的辐射广度。 高新区(滨江)一家做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的“滨江籍”企业,这两年发展迅猛,因业务量扩大,急需近5万平方米的产业化空间。滨江区一下拿出这么多空间,有点难度。 此时,跨区合作,向城区外谋发展空间,对高新区(滨江)来说,成了一个必须考虑的新思路。 萧山区:破“有空间、缺项目”难题 一直以来,萧山区都是杭州的制造业强区。 萧山区的经济起家于乡镇企业,上世纪90年代,迎来了民营经济的全盛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鲁冠球和他的万向集团成为萧山名企。早在2003年,萧山的工业总量就超过了1000亿,位列全国县(市)之首。 但萧山的发展,这些年的成绩并未列于杭州前茅。 2022年一季度,GDP排名第一的仍然是余杭区。萧山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2.17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排名全市第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5.16亿元,同比增长6.7%。 这些年,萧山区一直被拿来和余杭区比较,也感觉到压力很大。 对萧山区来说,尽管发展空间广袤,还有4.7万亩的存量工业用地,但传统产业基础大,转型升级之路难行,急切需要引进创新产业,点燃发展引擎。 据统计,在萧山区12万亩的存量产业空间中,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的有4万多亩,被视为萧山区转型升级中的最大一块短板。 这是萧山区的短板,但也是发展潜力。 如果让存量空间实现有机更新,便能赢得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萧山区金城路39号,五幢呈L形布局的高端甲级写字楼拔地而起,这是由杜湖社区村级留用地开发而来的紫橙国际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商业和餐饮等业态一体的产业园,如今是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的一个主要区块,已经入驻中睿信数字技术、杭州云合智网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未来,这里将引入智慧医疗、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打造新制造“数字大脑”产业园。 对萧山区而言,打造特别合作园要破解的难题,是“有空间、缺项目”。 与高新区(滨江)合力打造特别合作园,将进一步放大高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吸引更多创新要素集聚萧山区,推动两地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充分涌流、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编辑:高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