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着统一的服装,传递同一个理念。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奉献”从来都是发自内心。
他们不分年龄,不分种族,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
他们,就叫做“志愿者”。
10月18日,“市民之家”落成开放了,与之同时开始上岗工作的,还有44位志愿者。他们从103位报名者中经过面试层层选拔,开始为“市民之家”提供志愿服务。
杭州网记者粗粗翻看“市民之家”的志愿者花名册,除了一些在校大学生和少量的上班族、高中生外,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平均年龄,大概在45岁左右。
杭州资历最老志愿者 十年累计志愿服务15000个小时
“老开心”是一起从事志愿服务的同事们给徐德章大爷起的绰号,已经70岁高龄的徐老爷子应该说是这些志愿者们的老大哥了。徐大爷从1999年开始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至今已经整整10年,也是杭州市资历最老的志愿者之一。
“他们给我算过,这10年我已经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5000个小时了,等于说是不吃不喝连续工作六七年”,徐大爷自豪地跟记者说起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平海路60号,那个最初杭州市志愿者组织起源的地方,是徐老一直念念不忘的另一个家。
1999年,徐德章从铁路系统退休了,平时就喜欢运动的他对退休后的安逸生活很不适应。“我出去旅游玩了一圈,回来后在家里,腿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偶然间在报纸上看到的一次志愿者招募,让徐德章从此走上了志愿服务之路。
作为杭州市志愿者协会理事,同时又担任协调部部长的徐德章是个喜欢忙前忙后的热心人,“从10月15日王国平书记来市民之家视察以后,我们志愿者协会就开始忙活起来了”,从志愿者的报名、招募,到培训、上岗,徐德章大爷全部亲力亲为,一个环节都不落下,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则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我只是稍微有点心得而已”。
“加上后来新增的,在市民之家我们已经有五十多位固定的志愿者了”,徐大爷看着自己一手参与组建的团队,分外高兴。
老杭州崔大伯在给办事市民详细讲解
很多市民不知道怎么取号,都来找戴阿姨
“我奉献,我快乐”
“志愿者服务在国外已经是很普遍了,特别是欧洲,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刚到市民之家参与志愿者工作的唐阿姨原来是学校的一名老师,现在市民之家社团服务办公室做志愿者,加入志愿者队伍半年,说起自己的组织,她一脸的自豪。
退休后做过两年交通协管员,熟知杭州城角角落落的老杭州崔大伯;将一周仅有的一天休息日奉献给志愿服务的万师傅;一直用好脾气和微笑对待来办事市民的戴阿姨……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奉献,我快乐”这是志愿者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们看来,这是对志愿者工作最好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