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老东站艮新天桥下面空无一人。
小伙子钻进被窝,蒙住头,看到有人送东西,偷偷露出眼睛,说了句谢谢。
60人住进避寒点38人进了救助站34人送车票回老家
昨晚8点多,雪停,但冷雨还在下个不停,温度1℃,刺骨的冷,街面上人很少。
我接到报料去采访流浪乞讨人员的现场救助活动,出门前的温暖和勇气,来自于我妈煮了我最爱的可乐生姜汤,倒进保温杯里喝一口御寒。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温暖,可能就来自于社会的关心,即便小到一件棉衣或一碗方便面,也足够让他们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感到一些温暖。
寒潮来了,那些街头流浪汉怎么过?
我随杭州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委和市救助管理站等相关工作人员,一同上街巡逻,主动去寻找流浪人员,看看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我们的首站是老东站艮新天桥下面,往桥底下找了一圈,空无一人。
这里之前住了10个左右的流浪汉,他们白天帮人打打零工,捡捡纸板,晚上睡在桥底下,可是,昨晚他们都去了哪里?
原来,他们被江干区民政局安排到附近小旅馆去了。
工作人员排查得很细,在每一处流浪汉住过的地方驻足查看,生怕这些恋旧的流浪汉又偷偷跑回来。
这个住处还算“豪华”,一张用砖头垫着的弹簧床上架了一个帐篷,一张方凳子周围摆着四张不同形状的椅子。
我们来到新塘路一家小旅馆,救助队员给住旅馆的流浪汉送去了厚棉衣和一些干粮。
3楼一个双人间,一个小伙子瘸着腿来开门,暖气扑面而来,空调打到了30℃。小伙子江西人,看到我们来了,“嗖”的钻回被窝,蒙住头,看到有人给他送来吃的,他偷偷露出眼睛,说了句谢谢。
他的室友叫老朱,78岁,诸暨人,双手插在脑后,悠闲地靠在床头看电视剧,《刀光枪影》,是讲抗战的,电视机屏幕上还闪着雪花。
老朱之前给人有两个深刻的印象,第一,他很爱干净,不乱丢垃圾;第二,去年9月份,救助站联系了他外甥女把他接回了老家,过了几天,他又回来了。
关于第二点,老朱解释说,他得了忧郁症,家里太寂寞了,恐惧,还是在外面大家聚在一起住的感觉好。在杭州,他帮一家小吃店洗洗菜,或者打打开水,一个月一千多块,空的时候拾荒。
这是他第一次住旅馆,昨天是第三个晚上。他说,救助站他不去的,要自力更生。
这几天,救助员早已摸排了一遍杭州各个角落里的流浪乞讨人员露宿点,将愿意进救助站的人陆续送去救助站,不愿意去救助站的,对他们采取保护性救助措施,送到附近的避寒点。
目前,全市已有60名流浪汉住进了避寒点,38人住进了救助站,34人被送回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