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卫生计生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卫生应急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获得有益经验。但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相对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仍然较低,专业人才缺乏,难以适应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 进一步加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保障力度
建议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和支持,加大财政对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并优化建设经费的使用结构,确保硬件配置、软件开发、系统维护、安全保护、人员培训和咨询管理等费用比例均衡,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市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参照周边卫生信息化工作先进地区的做法,加大对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卫生信息平台、基础数据资源库等建设的投入,确保卫生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镇街要加大对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把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和信息化管理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予以保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着力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重点推进电子病历实施、检验检查治疗电子开单、全预约分时段诊疗、市民卡智慧医疗结算等信息系统软硬件建设。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发展速度
建议结合我市实际,优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形成完善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加快完善覆盖全行业的数字卫生专网,消除“信息孤岛”;以“大数据”思维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避免“信息烟囱”;完善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破除“信息壁垒”。加快推进区域医院信息系统(HIS)、检验信息系统(LIS)、体检信息系统(PEIS)、影像信息系统(PACS)、电子病历系统(EMR)、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的建设与完善,同时,加强行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以居民身份证为主索引的身份识别体系,探索应用移动自助便民健康服务。不断加强卫生信息化部门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和服务于技术、应用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三、 进一步重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工作
信息发展与信息网络安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信息化水平越高信息化安全越重要。卫生信息系统安全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议要坚持一手抓信息化建设,一手抓网络和信息安全,制定完备的安全策略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不断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系统故障等风险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努力构建一个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体系。强化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制订并完善适应电子签名、远程会诊应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工作制度。
四、 进一步发挥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建议以市卫生信息平台为依托,进一步整合我市已有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和医疗保障等各项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统筹使用应用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提高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逐步建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经济高效、服务协同、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维护便捷、安全稳定的全区卫生信息系统网络,使其成为我市卫生计生科学管理和决策的支持平台和各医疗卫生单位业务系统交互枢纽。充分发挥卫生信息化对深化我市医改和强化我市卫生服务管理的科技支撑和引导作用,以实施智慧医疗为抓手,“激活”现有医疗资源,产生资源增量效应,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品质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改善就医体验,降低医药费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共享,提升和拓展现代健康服务业的水平和内涵,并实现对卫生工作的实时监督、动态管理、科学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