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措施,对促进中医药业发展利好。委员认为,接下来,我国中医药的进一步的发展还面临几个问题亟待重视,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中医药步入良性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是中医药从业人员严重短缺和流失。根据近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而目前每万人中只有3名中医,不足医生总数的15%。在对一些地区和县级中医院的调研估计,其中只有10%的中医开汤药处方,在某些地区尤其偏远地区的县区中医中药普遍不受重视;二是中药材特别是道地中药的产销比例失调,造成中药价格普涨。如太子参在短短一年内价格上涨达10倍,东阿阿胶相较20年前的价格上涨了20倍,冬虫夏草则超过实际价值200倍……;三是中药污染严重或残留农药、防腐剂超标现象普遍,造成消费者或患者肝肾损害,使部分人群远离中医药;四是中医的诊疗手段与收费均较西医为少,患者更倾向于向年老中医就医,造成中医师一般比西医师收入低,使相当多的中医尤其年轻中医不愿使用中药汤剂治疗或改行;五是中医师的挂号诊疗费与同级的西医师挂号费相同,而开处方的时间和精力则大大多于西医的处方,造成分配不均,同时必然以较高的中药利润予以弥补,客观上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六是医疗机构或中药房的中药煎药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有些甚至未经过严格培训即仓促上岗,或者有些中药房因为时间紧促,煎药不规范,造成药效未能发挥实际作用;七是我国中药剂型单一,服用麻烦且口感较差,流失相当部分人群使用;八是目前患者普遍愿意接受副作用相对较大的西药或损伤较大的手术治疗,而对副作用较小的针灸、拔罐、推拿和气功疗法则知之甚少,不去尝试,反过来也导致传统的中医疗法退步,形成恶性循环。
对此,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尝试改善:一是有计划地规划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完善中医药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提高学习人员的学习兴趣。在进修、继续教育和晋级科研上给予中医药人员以方便;二是发展中药材的生产和供应,尤其应重视道地中药的生产,提高药农的生产积极性,如可以鼓励农民多养殖毛驴,并设定国家保护价收购驴皮以生产阿胶,平抑药价,对于毛驴的其余部分则应帮助推广销路,提高这些农民的净收入;三是严格制定和实施中药材的合格标准,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对于违反者,按律严惩不贷;四是在做好患者解释工作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中医的诊疗费用,同时逐步降低中药的零售价格,达到真正降低患者实际费用的目的,使医患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可能的话,亦可设立中医药工龄补贴鼓励从业人员使用中药;五是加大经费改良中药的剂型,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改善其口感和使用时间,又能保持传统中药的疗效。建议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前提下大力推广应用中药胶囊剂,这有待相关科研人员进一步研发;六是对中药房煎药人员严格培训,待考核合格酌发上岗证,并定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坚决不用;七是对于包括中药内外用法在内的其他中医疗法如气功、针灸、拔罐、刮痧和推拿按摩等疗法加大宣传,供人选择使用;八是考虑增加医药卫生人员尤其中医药人员在两院院士中的占有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