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建议后续要建立长效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凝聚共识,以法治和制度巩固“五水共治”成果,助推“五水共治”进一步深化,实现水环境的长效监管。
一、建议政府提升污水排放标准,对偷排污水的行为要实施严厉的处罚措施。如果企业偷偷超标排污,一旦发现,政府应关停企业,企业不仅要支付造成污染的赔偿金,还应被强行要求引入处理污水的机器设备。如果企业每年排出的废水中固体悬浮物容量超过一定标准,则需负担额外的处理费用。
二、提升防洪排涝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并且进行超前规划,并对60年、70年甚至更强雨量预留空间。同时针对排洪沟、雨水管、地下通道、学区道路、地下车库等各方面应制定非常详细的标准和执行细则。
三、城市中可增设蓄水系统,新建道路可渗水地面比率应不低于40%。新建的小区楼顶铺设草坪,而老旧小区里则可采用自制过滤和收集雨水装置,除了防涝外,还能用于冲厕、浇水等。
四、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强化了水资源保护。建议有效控制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废水排放,不仅应明确规定每公顷农田氮肥和磷肥的使用量,而且对小麦、青草、土豆等各种作物使用化肥的最高标准加以限制,防止对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污染。在水资源周围设立三级保护区,在第一、二级保护区内不准人为种植作物或施用化肥、农药,第三级保护区不准堆放垃圾或施用硝酸盐类及硫磷类化合物,防止有害离子随水渗入供水源。
五、增强全民节水意识。采用屋顶节水,在建筑物屋檐下设置集水槽,再由排水管汇入地下排水管网,送入污水处理厂或用于浇灌花木。鼓励居民将水龙头、淋浴喷头或抽水马桶等卫浴用具改为节水型,给予居民免费更换或实行补贴;设立专用电话以方便人们向相关部门报告滴漏情况,及时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