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5月25日:现代公民意识 离我们还有多远
hwyst.hangzhou.com.cn  2012年05月27日 15:46:25 星期日

5月25日:现代公民意识离我们还有多远、 

前期回顾

解说:杭州K3路公交车失控事故,是维权意识增强还是公民意识缺失?

黄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尽管你的这个里面有合理的要求,但是任何的合理都是在相对意义上成立。

毛小榕(资深媒体人):有多少人认真的去看过,你有多少权利,你有多少义务。

解说:公民意识的培养究竟有多重要?

黄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公民社会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这种公共的区域空间。

季涛(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否则我们每个人都是很危险的,但是又非常非常缺失,随时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你就完蛋了。

解说:现代公民意识离我们还有多远,《我们圆桌会》今晚继续关注。

主持人张平:好,这里是《我们圆桌会》,各位好,我是张平。在我们昨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对K3公交车失控事件所折射出的一些深层的原因,我们进行了分析。在现代这个城市发展当中,公共领域的建立,公共领域规则的遵守,包括我们个人的这种公民意识,这些是不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当中是急需要建立起来的一套规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一个话题内容。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下嘉宾。

嘉宾介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季涛;资深媒体人朱成方;资深媒体人毛小榕;律师王永皓;市民之家市民代表冯刚。

主持人张平:在我们昨天的节目当中,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话题,在整个现代城市的这样一种发展当中,可能一个新的一个领域,或者说是一个新的这样一种认识,摆在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那就是公共领域这个概念,包括公共领域一些公共规则的遵守,包括我们每个人的这种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的。

季涛(浙大光华法学院):我觉得其实可以用非常具像的东西来形容,私人空间或者私人领域跟公共领域,也用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的比如说,我们经常讲家庭就是你的城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就是私人空间,很大的,或者你个人,这就是最典型的。但你出了家你到社会上去了,比如在学校里面,在公交车上,在电影院里面,在戏剧院里面,甚至你到国外去了,那些领域我觉得都属于公共空间,那么这个就是一个社会。其实公共领域还有一个领域,如果要比喻的话,比如说我们的人民大会堂,甚至是我们媒体,我们的网络,甚至有些是可以高到庙堂之上的一些大的东西它也是公共的空间,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私公的区分。在现代社会里面应该是看得比较清楚的,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国家、社会、私人,还有一个如果一定要把它用一个规则连接起来,公共规则的话,比如国家层面,法律、社会层面、道德、习俗、善良风俗;私人层面,那就我们通常讲的叫私德吧,社会公德是社会的公共道德。从规则层面,你说公共规则是什么呢?那我觉得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你私人的道德就是你家里去弄吧,孝不孝敬父母,爱不爱你儿子,你跟家庭之间的关系。但是你到外面来了,那你要遵守社会习俗、公德,或者说是国家的法律,这些东西是非常重要,而且我们也知道其实我们可能,因为我们传统文化里面,我们意识不到做一个守法的有道德的公民,对每个人个人的幸福生活有多重要。实际上说实话你就守着自己那点东西,家里面管管好,自扫门前雪之类的。你外面的世界将会如何,最后你也不会太幸福,所以我要讲到费孝通,他讲过我们中国的苏州河,他说美可以媲美意大利的威尼斯,但是我们苏州河是世界上最脏的河,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只管牢自己家里干净,然后外面就什么都往河里倒。所以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他一走出家门他就不讲德行。

黄健(浙江大学):我们人除了我们的自然属性之外,我们还有一个社会属性,如果说用公德和私德,或者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简单地比喻来讲,属于你自然的你个人的,刚才季老师说的包括你的家庭的,这就是你的私人领域,我们讲任何一个人他又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不可能孤立地生活,这就使得我们在每一个人不能孤立生活,进入到这个社会空间的这个过程当中,你就要考虑,你跨入这个门,你进入这个空间,你就不是你一个人,你就要考虑到他人,就像你在家庭里面考虑到你家人一样,因为我们常常说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里面一定确立你的,公共的公德公共的规则,因为你尊重这个规则,实际上最大的获益者也是你自己,同时你也对这个社会做了贡献,所以我们从这两点上来讲,我们今天尤其是从原来的,熟人社会 乡村的社会,进入到这样一种工业的社会,工业化的社会,这种现代的社会里面,我们五湖四海的人来到这个空间里面,彼此之间不相识,或者彼此之间熟悉程度也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我们遵守公共的规则,来公平理性地处理我们之间的关系,那这个社会就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毛小榕(评论员):举个例子比方说整个环西湖的公园,都是免收门票的,它是公共空间,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为大家服务的一个休息的场所。但是如果我把进入公园,进入景区要买门票,作为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一个对比的话,我觉得就当每一个个人,要进入公共领域的时候,你必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是什么,对自我的某种程度的约束。

主持人张平:我们就说公园,我们拿这个作为一个具体的一个案例,比如说我进这个公园去游玩,我买了票,这个票就是我的权利,在这样的一个关系当中,怎么来判断我们公共和个人,权利和义务。

王永皓(律师):我们为什么要给一个人私人的空间,是因为社会尊重你的人格。因为财产权在,归根结底其实是你人格权的表现。我们社会尊重你的人格,所以允许你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你到了这个社会上以后,你为什么要尊重公共空间,是你要尊重所有人的人格,其实就这么个道理。就像你刚才去公园的道理一样的,大家尊重你的私人人格,因为你买了票你就有权利进来,这是你的财产,你有权利进来我尊重你的人格,你可以在这里游玩。但是你不要忘了,其他在这个公园里的人也是买了票的,他们也有人格,你必须要尊重他们,用自己的人格所换来的财产权的表现。每个人都是把别人的人格都考虑到,就是别人也是有人格的我也要尊重,这样一个(意识)放在前面,有尊重这个前提,公共空间跟私人空间的领域,自然而然地就分开了。

冯刚(市民):但是这个里面我倒觉得,有一点就刚才主持人说的公园的问题,我们所面对的公民,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是公民,所有的游客,所有的这些公民,这些人他们接受的文化程度,他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我们对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宽容,我们不能所有要求他们都是跟雷锋一样,都是处处为别人考虑,是不是,人都是自私的。

主持人张平:就是我觉得我们这个热心市民,他说了一个字,说不能够让进入公园的人,不能够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像雷锋一样,我觉得可能他这个观点上,又反映出了一个认识,可能还是什么叫公共领域,难道在公共领域里面遵守规则,我们就是雷锋吗。

冯刚(市民):就把它上升到了一个高标准。

黄健(浙江大学):公共领域里面有两个,一个是公共的道德,一个是公共的法律。因为法律和道德它是相辅相成的。刚才冯先生讲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游客都成为一个雷锋,没有那么高尚的道德,但是起码你要守法。你进入到这个空间里面,这个空间有空间的规则,你作为一个进入公园里面,空间的这么一个个体,你不能说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那不行,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公共的法则,它对你有一种制约。你必须在符合这个法则的前提下,来享受你的权利,这样的话彼此之间就在公共空间领域,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系,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往往很多人都强调自己的权利,而漠视了他人的权利,这个是最要紧的。他到公园里他就可以践踏草地,草地上乱跑,他说这又不是我家的。

朱成方(评论员):有人还在公园的长椅上他睡觉了,照理说你只有一个位置可以坐,旁边也有人要坐的,他就睡觉了,他觉得我先来的我就坐了,这种很小的事情就体现了这个东西,你一个小我跟大我之间的差别。

主持人张平:《我们圆桌会》的微博的微友,他们也在发表他们一些看法,你看一个叫午后的水妖的微友说,虽然每天生活在群体中,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彼此分享时空和一切资源,只有输赢利害而没有公义,改变别人是愿意的却是难的,改变自己是不愿意的却是可行的。这可能是普遍的大家的一个认识,觉得好像我在用这些时空和资源,但是都是为我所用,可能这是个共同的认识。那我在想比如说这个公园,如果进入这个公园之后,我不随地吐痰,我礼貌行走,我不去拥挤,我给别人让路,如果这些都做好的话,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朱成方(评论员):他其实是维护了自己一个最大的权利,你到公园里去你也能享受到,宁静的安静的一个环境,我觉得我们很少。很多人老是讲外国人是一根筋,特别是穿马路,我到国外去过很了解,(在国外)旁边没有人也没有车的,他们就等在红灯前面,一定要等绿灯了他才走过去,很多我们中国人旁边一看没人,没车就走过去了。

主持人张平:他说你真傻,还会嘲笑外国人。

朱成方(评论员):我们其实就是缺乏这一根筋的做法。

黄健(浙江大学):这里跟我们文化习惯有关系,因为我们的文化习惯觉得,你不吃白不吃,老实人吃亏,所以你看红灯亮了以后没有车,他过去不就过去了吗,我站那老实等,车要来了,等一会儿绿灯亮了以后,那么多人拥挤我过不去。

朱成方(评论员):在一根筋的国外人看来,他觉得这个红灯就是法律是法规,我不能逾越的。

毛小榕(评论员):你站在那个地方的时候,实际上你是对自己的一种道德要求,你如果穿过去没有人会发现。

主持人张平:我倒认为不是道德要求,你在那个红灯面前,是维护你的生命的权利,还有别人生命的权利。

毛小榕(评论员):有的人认为没有监控,我就可以放纵一下自己。

黄健(浙江大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你尊重法律,尊重公共规则,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朱成方(评论员):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很和谐的,就是我跟我们之间的差别就在这里。

主持人张平:这个认识一定要清楚,季老师。

季涛(浙大光华法学院):而且法律很容易改进自己,你刚才讲到很傻地站在那里,其实现在他们都改变了。比如说像英国的交通规则的话,如果是红灯它叫你看,它有规则规定,看没有车你可以过,它已经改进了,他们也不是傻,但他们还是要按规则来办。你看一看有没有车,就像还有比如说车路过铁路道口的时候,他们有规则,他有规则你过铁路道口,要观察过两边没有车辆,就是你注意了你过。

主持人张平:其实我们知道,国家是由每个个人组成的,国家所有的一切,都是应该为我们个人服务的,他制造所有的规则,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好,这种关系必须让大家要充分地认识清楚。那么好,能认识清楚了,遵守这样的规则,遵守这个公共领域的这样的一种要求,做一个有理性的现代的公民,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们先进段广告,广告之后我们接着进行探讨。

分提要

解说:在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毛小榕(评论员):输送社会空间是大家共有的,不是你个人的这样一个意识。

解说:加强公民教育哪些方面还需完善?

黄健(浙江大学):大家能够获得自觉,这才是我们最高的境界。

王永皓(律师):当你做过界了就一定要有处罚

解说:现代公民意识离我们还有多远,《我们圆桌会》正在关注。

主持人张平:广告回来接着我们刚才这个话题,现代城市生活的发展,我们需要认识到种种新的事物,公共领域,现代公民,包括理性的公民应该什么样的,其实我们在做这个节目之前,我们在街头也进行了一个随机采访,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VTR

解说:作为现代公民,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那么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好一个现代公民?这样的话题或许遥远,但是却又非常现实。日前记者随即就此进行了采访。

市民1责任是最重要的。应该多一些功德心。

市民2责任意识关键在与他自身的责任感,包括国家责任感,包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体现的一种责任。

市民3我觉得基本的法律意识,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这些都应该要有的

市民4我觉得作为一个公民,最主要的要有社会责任心,要以身作则。

解说:在接受采访时,许多市民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责任”这个词。与此同时,大家也在感叹,眼下最缺乏的也正是这些的意识。

市民5我觉得这个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我觉得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就行了。

市民6很多的都停留在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整个社会都是流动性的,这样的话要求公民在处理自己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他人。

市民7现在人都比较急功近利,都比较现实,比较自私,对群体 对社会的这种观念。

市民8公共责任欠缺一些。

市民9因为有一些意识因为是从小培养的,但是我觉得可能在这一方面的培养不够。

主持人张平:我在想通过这些年轻人的采访来看的话,大家普遍对这个还是有认识的。关键是怎么来构建,能够把这些意识传达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的道德意识,我们现在每个人的这种权利意识,有显著的进步。

黄健(浙江大学):这个是非常有显著的进步的。

朱成方(评论员):但是义务意识好像还是,责任意识没有跟上。

毛小榕(评论员):我就认为权利意识是法律赋予你的,它是一个底线就是兜底了,你不能击穿,但是就是这里讲的公民意识,是对一个人的道德要求,道德要求是属于这个社会里对你的,比较高的要求,我现在就觉得我们很多人是处在,这种夹心层里面,还是我讲的放大了权利赋予自己的需求,而缩小了这个道德对自己的,提炼要求 约束。

朱成方(评论员):关键这个义务、责任这方面的意识,到底该怎么来树立。首先要搞好他律然后再自律,我们老是在强调自律,要道德要教育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高层次的,那么怎么他律呢,要造成这么一个氛围。一个氛围是什么呢,一个是法律层面上的氛围,你违反了、违背了我就严惩,就是按照法律条文来做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舆论上的,就是道义上的大家来参与,不能就是做看客,你事情做坏了我就指责你,你这样是不对的。

冯刚(市民):如何帮助公民树立公民意识,刚才说到我们公园里面的事情,违反公园相关的规定,吐痰或者攀折花木、踩踏草坪,像这种情况,现在比如说我们公园里面一般采取,一个是管理人员的严格的管理,甚至于处罚、行政处罚,还有一个大家看到,现在太子湾公园办展览,植物园办大型花展,我们有一支很好的力量,就是志愿者力量,在劝导,让志愿者他去劝导,而且志愿者劝导的作用,要比我们执法人员去处罚效果来得好。

黄健(浙江大学):所以这里就涉及了一个问题,我们任何的公共的法则的建立,它有刚性的一面,同时它也有柔性的一面。因为人性都是有弱点的,每一个人都有,你用柔性的东西,怎么来使弱点的东西在刚性的执法管不到的情况下,用一种柔性的力量,让他获得他内心的这种自觉。包括内心的这种明白,所以我们公共的法则的建立,我们不能一味地只看到刚性,它的柔性的这一面也是需要的,社会空间,环境空间里头。

毛小榕(评论员):我觉得现在我们缺少的是一个中间地带,就是缓冲地带。我们的缓冲地带建立得不够,要不就罚你,要不就让你恣意妄为地在那边闹,中间的这个缓冲地带很少。缓冲地带主力军应该是谁,不能够指望政府,政府不是全能的,就是要有一些,包括像志愿者这样的一个机构,还有一个缓冲地带要强化,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我们的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的这些楼道,居民代表,强化在公民中间输送,社会空间是大家共有的,不是你个人的这样一个意识。

黄健(浙江大学):公民社会的建设里面,它有一个公民的文化。公民的文化里面,它更加地强调,我们刚才所说的刚柔并济的各种多元的,它不是一味地说罚罚罚,你罚了我以后我还不一定服气。但是柔性的力量,柔性的心理以后,社会的正气的弘扬以后,大家能够获得自觉,这才是我们最高的境界。

季涛(浙大光华法学院):其实有一个伟人叫保罗他讲过一句话,立志行善由得我,能够去真的行动去行善由不得我。这实际上是人很多是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都知道,我知道我也想真的想这么去做,这由得我,我的意志自由,但真要去做我做不出来,这由不得我。他说我真是苦,我跟你讲做好人也要有勇气的,所以我就在想公民空间怎么来造,我觉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国家应该怎么办,政府要有意识要尊重个人。因为个人是很宝贵的要尊重他们,这个是一个方面。第二对社会来讲应该有社会意识,公共空间对公共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制衡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我觉得对个人来讲的话,你要意识到自我教育等等。包括我们媒体现在在做的这些事情,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否则我想到一个东西就是说什么呢,一个人想游泳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就是去游,如果你要有一个公民社会,或者要成为一个公民,你如果连一个公民社会都没有,你都不能进入到这个里面去做,我觉得你要变成一个公民,或者培养公民意识,我觉得是很困难的。

黄健(浙江大学):我们就要营造这个公民社会的,进入到现代社会的,公民社会的这样一种公民的文化,包括这个文化里,包括社会的生态、人文的生态,我们以前都是讲生态,讲自然生态讲得多,其实人文生态非常重要,因为人文生态里面,它对应了我们的精神的世界里面,使我们真正能够自觉。

主持人张平: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多了,NGO组织也越来越多的人在参与。我们杭州现在有几十万,70多万的志愿者,活跃在我们这个城市里头,其实大家对这个社会,这样一种气氛的呼唤,是越来越强烈,而且也在身体力行,这是很积极的一面。但是关键是我们着力要培养什么,每个人的对公共领域的无意识,和在这个公共领域里面,如何能够生活相处这样的无意识。在西方社会他们整个的发展文明,比我们已经是进了很多步,但是他们在公民教育和培育这方面,他们也是一直在抓的,我们来有请我们的信息小灵通,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国外他们的做法。

小灵通:您好,主持人。国外很多国家都有深厚的公民教育传统。在美国,《《公民和政府》的国家标准》中规定,优良的公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性格。正式的公民教育主要集中于中学阶段。新世纪以来,公民教育逐渐成为英国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英国公民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八个方面。除了公民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等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多元社会中的角色和关系”。加拿大的公民教育中有一个“多维公民”的概念,认为公民主要不仅有个人维度,还有社会、时间和空间维度。无独有偶。韩国的公民教育也突出了“我”和“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在强化国民精神培育、关注儒家文化的同时,韩国教育中强调,公民绝不是“没有任何制约的自我”。好的主持人,我这里情况就是这样。

主持人张平:你看大家共同强调一点就是人和社会,多维度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多元的存在这样一种关系,一直在强调这方面的关系,这个目前可能也是我们现在,咱们在发展中的中国,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急需这方面的培养。

毛小榕(评论员):多维度的和多元的,你在这个社会的空间和时间里,你不是唯一的,你也不是独立的,你一定是跟别人多维的,跟别人纠缠在一起的。就像我们连环一样的,只要有一个环脱节,可能整条链条都会出现问题,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是缺失的,真的是缺失的。

黄健(浙江大学):我们的公民教育应该就是说,我们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面,你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你是独立的个体,同时又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这两个教育都要通。现在我们公民教育有点缺失,我们强调个人无条件地服从这样一个社会,这个来讲就会造成公民教育的一些缺失,无条件也做不到。事实上公民教育它是一个在多元的角度里,是相互尊重的关系,个人尊重社会,社会保障个人的权利,那么这样的话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社会的生态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毛小榕(评论员):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就是把他人为地拔高,把他拔高到非常高的高度。你去问问那些孩子,老师有没有给你讲过,你遵守规矩的时候,是为了要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你的小朋友,有没有这样讲,没有。老师讲我们要学雷锋,我们要什么样,他没想到这种关系。

黄健(浙江大学):其实这个公民社会就是很简单,你为人人,人人为你,大家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冯刚(市民):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包容,理解,这个社会上发生冲突的概率会更加小。

主持人张平:你包容别人,宽容别人,别人也会来包容你,宽容你,你自己也是最大的受利者,这种关系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认识清楚。

王永皓(律师):从另外一方面对那些击破底线的,达到底线甚至穿越底线的。那些公民或者说市民,一定要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真正的惩罚,这就是反面的,一个是正面的。就像刚才黄老师他们讲的这样,正面的我对你进行教育,我要你明白自己的角色,另外一个反面,当你做过界了就一定要有处罚,这个处罚必须是严厉而且及时的。

朱成方(评论员):这个处罚是两种,一个是什么呢,一个是有关部门要处罚,依照法律的强制性的处罚。第二个人人都斥责,舆论上的这个很要紧,道义上的,这个假如说没有的话还是做不好。

王永皓(律师):社会要把这个引为,不好的一种习惯要予以鞭策。

黄健(浙江大学):刚才说的环境非常重要。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在一个五星级的宾馆里面,这个环境约束了你不会随地吐痰,哪怕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他也不会吐,相互的,他会收敛的。但是你在一个环境,非常破烂不堪的脏不拉几的,这样的环境里面,你是一个很文雅的人你也会干,这么脏的地方我也吐一个又有什么关系。所以环境的建设,也就公民社会环境的建设那也非常重要。这个环境里包罗万象,我们刚才讲了文化的、教育的、法律的,这些都需要的。我们现在在这一方面,综合的治理方面我们是比较匮乏的,我们只做到了某一个方面,甚至强调了过多的,社会对个人的这种要求,没有强调整个环境的建设。

主持人张平:我们讨论到现在其实我在想,通过这么一个公交车的事件,我们折射出这么多的一种深层的思考。现在往更高层面走,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我是一个公民,我在一个公共领域里面,我怎么样能够行为做事,我怎么考虑到别人的这种感受和利益。希望通过我们这个节目其实是抛砖引玉,能够引起我们全社会,对这个话题的一些关注和思考和讨论。好,谢谢各位嘉宾,也谢谢电视机前观众朋友们的收看,再见。

再说几句

朱成方(评论员):好多人都想到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没想到我要付出义务,我觉得要多想想义务,这对我们、对你、对他都很重要。

黄健(浙江大学):我们今天就要呼唤,我们要建立这种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一个公民的这种意识,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情况下,积极地参与社会的一个公共空间的建设。

毛小榕(评论员):把自己的道德约束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的公民,应该给予一定的褒奖,成为一种社会化,对于那些击穿道德底线,击穿法律底线的这些行为,一定要落到实处地严惩。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沈达
5月24日:失控的公交与失控的理性5月29日:用“智慧”管理城市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州“民意好声音”奖 杭州网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杭网议事厅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民之家”2016年度“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期话题:现代公民意识 离我们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