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视频报道)
杭州市民开始习惯将废旧衣物喂给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大熊猫”项目源于“衣循环 爱循环”的公益理念,目的是“让旧衣零抛弃”。
今年5月15日,市民政局、申奇公司将17吨捐赠的旧衣物送进了西藏聂拉木县门布乡等地。
去年4月起,在杭州一些社区和单位门口,相继出现了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它们专门“吃”人们捐赠来的旧衣服。
如今,1年多过去了,“大熊猫”共吃了多少衣服,这些承载着人们爱心的衣服,后来都去了哪里?
带着这些疑问,杭州网记者前往“大熊猫”项目大本营杭州申奇废品回收连锁有限公司寻找答案。
李震说,市民政牵手申奇在杭州主城区一共放置了1200多个“大熊猫”废旧衣服回收桶,平均每500户家庭有一只,截至今年5月底接收破旧衣服199. 79吨,到现在已经200度吨了。
申奇公司将定期对“大熊猫”桶内的衣服进行回收。
回收回来的衣服由分拣员进行分拣。
用废旧衣物制作成的拖把。
制成拖把、毡布、地毯、手套 绽放“二次生命”
在位于余杭崇贤申奇公司一楼厂房里,一进门就能看见堆成2米多高的拖把,仔细一看便可发现,这些拖把和普通拖不同,它的拖把头全是用废旧衣服撕成长条制成的。
除了拖把外,最显眼的莫过于堆成3米多高的旧衣服,不仅有春夏秋冬各季的服装,还有各类皮鞋、包包,甚至还有抱抱熊之类的长绒毛玩具,四位分拣员一刻不停地把服装分拣到不同的篮筐中,先把好的差的分开,然后把好的按照各季服装分开,再把男女儿童细分。
这些拖把便是由分拣下来8成以下棉、涤等吸水性材质衣物制成的。李震告诉记者,目前申奇通过废旧衣服共制做了2万把拖把,这些拖把将通过民政、城管等渠道无偿回馈给社区。
除制成拖把外,旧衣服还可以通过加工制成沙发内部的填充料、也制作汽车上的隔热、隔音板,还可以做成蔬菜大棚的毡布和地毯、手套和拖把等居家生活用品,标上统一‘ReClothe’(再穿)品牌标志,公开在市场上出售,部分产品也会以赠品的形式奖励回收量较多的社区或单位。
8城以上的衣物正在进行臭氧和紫外线消毒。
经分拣清洗消毒的衣服成列出来宛若新衣。
处理的衣服分类打包存放,将被送外贫困地区进行捐赠。
分拣清洗消毒打包捐 赠给贫困地区
“大熊猫”吃回来旧衣物其中有15%左右是8成新的,这些衣服则将经历清洗消毒打包寻找新的主人。
在申奇公司二楼厂房,成列着一件件干净整齐的衣物,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绝对不会想到这些衣服竟也是从“大熊猫”回收桶收回来的旧衣服。不过收回的衣服要被成放在这里,分拣只是第一步。
分拣出来8成新上的衣服,首先需送去清洗烘干,还将在消毒室,臭氧和紫外线消毒4个小时以上,然后再按男人、女人、儿童进行分别打包。
除成列在展厅的衣服外,记者看到申奇公司看到他们分为男人、女人、儿童衣服专门准备储存间。这些处理好的衣物先由塑料包装袋打包好,再分类装在编织袋里。
今年5月15日,一辆又杭州出发装满15000件、17吨捐赠的旧衣物的大货车将杭州人的温暖和爱心送进了西藏聂拉木县门布乡等地。这17吨的旧衣物就出自这里。
除送进贫困地区进行捐赠外,也有一部分处理好的旧衣物放到杭州各个社区的慈善超市,供需要的人前来认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