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政策库
 
杭州市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
hwyst.hangzhou.com.cn  2010年08月31日 15:52:18 星期二

    为创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充分就业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就我市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创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充分就业城市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以农村行政村(含农村社区,下同)为创建对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目标,全面推进积极就业政策向农村延伸,通过提升乡镇(街道)、行政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就业服务水平和就业援助能力,发挥行政村基层组织作用,在农村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和就业体系,重点帮扶农村低保家庭人员、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农村复转军人和有一定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农村残疾人等农村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就业增加收入。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活动,力争2010年年底前主城区所有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标准,萧山区、余杭区和五县(市)30%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标准;2011年年底前,力争萧山区、余杭区和五县(市)85%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标准。

    三、创建标准

    充分就业行政村是指行政村中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不含在校生,以下简称农村劳动力)纯务农的比例稳定在适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合理水平,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达到较高比例,人均收入增幅超过本区、县(市)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具体创建标准为:

    (一)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农村劳动力求职信息库;

    (二)行政村劳动年龄段内农村劳动力总体就业率达到96%左右;

    (三)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四)农村低保家庭及低收入农户中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愿望的劳动者至少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

    (五)为未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实用技术或创业培训以及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加大《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证》(以下简称《求职登记证》)发放管理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做到应发尽发;

    (六)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室建设达到“六到位”(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到位)标准。

    四、创建考核与评审奖励

    (一)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的考核评审周期为上年的11月1日至当年10月31日,各区、县(市)于4月30日前将当年准备参与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的名单上报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行政村考核基数以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全市行政村总数为准。

    (二)充分就业行政村评审考核办法参照充分就业社区评审考核办法执行。11月上旬由行政村进行自评自查,乡镇初审;11月底前,各区、县(市)创建领导小组将认定的充分就业行政村名单报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按不低于5%的比例对区、县(市)认定的充分就业行政村组织抽查,具体工作按照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相关办法操作执行。

    (三)对符合创建标准的行政村进行表彰奖励。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安排相应经费用于农村劳动力基础情况调查及充分就业行政村创建工作,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所需经费可在当地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充分就业行政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区、县(市)也要确定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人员配备,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负责本地区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工作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劳动保障、农办、民政、财政等相关责任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创建工作。

    (二)加强农村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总体要求,明确建设标准,理顺管理体制,做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建设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服务到位、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室。到2010年年底前,全市所有农村行政村都要建立劳动保障服务室。

    (三)动态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各区、县(市)要根据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活动安排和具体工作部署,准确掌握辖区内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建立行政村劳动力及就业情况台帐。要加强《求职登记证》发放和管理工作,确保发放使用及相关政策举措宣传到位,实现《求职登记证》应发尽发;对持《求职登记证》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行政村未转移就业持证人员跟踪服务台帐,通过各种渠道,做到农村劳动力底数清、就业类型清、培训意向清、家庭情况清。

    (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各区、县(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以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农村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对农村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乡镇(街道)、行政村基层组织作用,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用工补贴和社保补贴政策,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转移就业,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帮助农村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就业增加收入。

    (五)加大对农村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要坚持创业与就业并举原则,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扶持种养殖业基地发展,注重打造传统工艺产业、农村休闲园区等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创业项目,鼓励和引进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等符合农村实际的就业创业项目,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努力营造农民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对有创业要求的要落实创业培训、项目推介、资金扶持等政策,形成适合农村实际需要的“一条龙”创业服务体系。

    (六)继续组织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以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富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为重点,采取培训与就业结合、培训与创业联动,形成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创业、脱贫推致富的良好机制。推进“双证制”教育培训从城区向农村延伸,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分层次、有重点地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农民技术员、种养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5支队伍,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本实施意见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解释。

来源: 作者:中国杭州 编辑:张睿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入选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年度区块
·王国平对“杭网议事厅”未来发展提出期望
·王国平调研杭网议事厅
·杭州网荣获市委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 贺国强考察“杭网议事厅”为民服务情况
·人大代表建议要加大对杭网议事厅的宣传
·蔡奇:发挥杭网议事厅等沟通平台的作用
·呼和浩特考察团到访“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受到网友追捧
·开通至今“杭网议事厅”点击量超180万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