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专题首页  现场直击  阳光组工  他山之石  创先争优  典型聚焦
您现在的位置: 杭网议事厅>>热点热议>>提高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在线访谈>>典型聚焦>>
太行山魂——追记河北邯郸丛台区委原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
2010-08-06 16:10:56杭州网

他,从巍巍八百里太行山深处走来——涉县、曲周、丛台。带着眷恋,他给自己取了网名——“山生”。

山的壮美不仅仅在山体,更在山魂。熟识“山生”的人都说,无论做事、做人还是做官,都光明磊落,堪为楷模,无愧于“太行之子”的称誉。

大山有形。博客中的他,一张照片定格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前,微胖,中等个,戴着宽边眼镜,略有笑容的嘴角些许上翘,一切平和而淡定。

山魂无形。现实中的他,悄然走完了49岁的人生旅程,在身患重病的一千多个日夜里,与病痛抗争、与时间赛跑,践行了“为党选好人、为人民服好务”的铿锵誓言,谱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熔铸着共产党员、组工干部的大山之魂。

他,就是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委原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

他有山的博大仁爱,对群众情深意厚,把根紧紧扎在人民的大地沃土之中

涉县,太行东麓,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古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之称。刘邓率领的一二九师当年就把司令部设在县城附近的赤岸村。

王彦生出生在太行山环抱中的一个小村。母亲在他4岁时故去,在彦生的记忆里,“娘“只是个符号,是在被打疼了哭叫时嘴里喊出的一个词。

母亲走的时候,躺在冰冷的土炕上,头上插着一朵小白花,父亲伏在桌上哭泣。从小失去母亲,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亲人们和山里的百姓把彦生养大。

叫“山生”,再贴切不过。

怀着感恩的心,王彦生用行动诠释着对父老乡亲的浓浓爱意,对太行老区的赤子之情。

1996年8月,太行山区发生数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涉县受灾严重,一时间桥毁房塌。由于山体滑坡,西达镇后匡门村21人被夺去生命,70多人受伤,村民们被困大山。

时任县组织部副部长的王彦生顾不上自己家受灾,带领同事身背肩扛水和粮食,翻山越岭驰援后匡门村。

8月10日上午的一幕,让66岁的原村党支部书记江宋昌刻骨铭心——

王彦生磨破脚趾、一身泥泞来到村民面前。

“感谢党!感谢政府!”几百名老乡齐刷刷跪地高呼。

“彦生也跪下了,大伙儿不起来,他也不起来。大家一起哭。”江宋昌记得王彦生一见面就喊他“叔”。

“叔!你带我到村里转转,看谁家被水冲得厉害。”

那些天,彦生总是哭,见到哪位乡亲家受了损失就掉眼泪,看到挖出来的遇难乡亲遗体就大哭。

“孩子,你别老是哭啊,这是天灾,是不能抗拒的事!”

“叔,我不是好哭,是乡亲们太惨了,我见不得你们受难。”

一连五天,彦生成了乡亲们的主心骨,他一边联系上级,一边逐户察看灾情组织乡亲自救。很快,武警官兵送来了米面,并从山上辟出了与外际联系的简易通道。伤员由于救治及时,全部脱离了危险。灾后没有一个村民死于冻饿。

“我对这孩子印象很深,我们相处时间不长,可我当时就感觉,这孩子肯定是个好官。他没官架子,心软,知道心疼人,我没见过这么心软的干部。”江宋昌回忆起彦生,眼中泪光闪烁。

“王彦生总跟我说,他从小没了娘,是农民的儿子。我就爱听他这句话。”江宋昌说。

每一位父老乡亲的疾苦都让他眼含热泪。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这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在抢险救灾队伍中他奋勇争先,在赈灾捐款箱前他慷慨解囊;在困难群众面前有他亲切的问候,在孤苦孩子身边有他心疼的眼泪。

外出调研时,随身带上几百元钱,看到生活艰难的群众,就主动接济,尽自己绵薄之力。

每次下乡,只要路遇出行的老人或小孩,总让司机停下车来带他们一段,捎他们一程,顺便了解村情民意。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这真情有多重,爱有多深——

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又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承包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

丛台80多岁的高连荣老人,无儿无女,常年瘫痪在床;福利厂下岗职工何梅田和丈夫都身有残疾,没有收入来源,他立即和这两户结成了对子,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山生”的“根”深,“山生”的“情”浓——

在社区村落之间有他忙碌的身影,在平民百姓家中有他谈天的笑声。他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储存着孤寡老人的生日、给五保户送补贴的时间、生活困难党员情况、承诺给百姓办的实事等上百条提示信息。

他说,“这是一本民心账,只有还清了账,才不觉得亏欠,才活得踏实!”

大山,把自己当成大地的一个标点,与大地血肉相连,血脉相通,跳动着同一心律。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杨维汉、王民    编辑:谢洁青    
 
现场直击 更多>>
嘉宾于跃敏
杭州网直播访谈
于跃敏查看网友留言 ...
于跃敏回答网友提问 ...
访谈现场
于跃敏妙语连珠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谢洁青  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