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观音”景点改建于2003年,旁边有详细的碑文介绍。
徐老先生说,原来的观音立像有一棵树那么高。
“古白鹿泉”的石刻被徐老先生的典故给推翻了。
水中“观影” “百鹿”饮水
随着西湖综保工程以及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工程的推进,紫阳山的不少景点得到了修缮和改建。徐老先生所指的景点之一——“泼水观音”改建于2003年,旁边还有详细的碑文介绍:“在紫阳山东麓古白鹿泉所在的水池石壁东面,有一线刻观音立像。因日久石壁长满青苔,不易辨识,雨后或经水浇泼,阳光下线刻凹槽处积水后,立像痕迹便较明显。原像于上世纪70年代末毁去,2003年重修。”
徐宝泉说,其实这碑文只说对了一半,“泼水观音”的名字也只写对了一半。“立像毁去的时候我还是个年轻小伙子,那座像约有三米高,上方就用石头写着‘泼水观影’的字样。那时候,我听老人说,这线刻观音像是需要经过雨淋或是水浇才能显现出来的,于是前来朝拜的人就纷纷把水泼到立像上,然后观音的样子就会显现出来,并倒影在下方的池水中。人们一边朝拜,一边就能看到观音像在水池中形成的影子,正所谓‘泼水观影’”。
观音像下方的池子正是碑文中介绍的“古白鹿泉”,然而这个名字也被徐老先生的典故给推翻了:“当时这个池子是活水,不断有山泉注入,紫阳山上多寺院、道观,和尚和尼姑大多来这个池子挑水喝。他们挑着扁担、侧着身子打水的样子,远远看去就好像一只只梅花鹿弯下脖子在池中饮水,所以就被称为‘百鹿池’”至于“百鹿”被误传称为了“白鹿”,徐老先生认为是杭州话的口口相传造成了口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