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书记、主任翁歆
嘉宾:康乐养老院院长赵克勤
老人也希望“被需要” 杭州有间“时间银行”
马良将居家养老看成是国外社区照顾服务模式的延伸,也将“老有所为”的概念提了出来。“我们正逐步从物质上满足老人们的需求,但并没有关注他们心中所想。”马良说,如今的我们习惯性的将老人看作特殊群体,纯粹提供服务。而在国外,更多地老年人喜欢发挥余热,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利用高科技的服务设施,80岁的老人都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这就实现了‘老有所为’。”
马良认为,在未来老龄化的发展中,如果只将老人当作需要提供服务的对象,是不利于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老人需要社会交往,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就感,可以通过老年人之间的互助,老人对年轻人的影响以及为社区提供贡献来体现他们的社会价值。”马良说,老人需要的是“被需要”而不完全是“被服务”。
在杭州,有个社区为老人建立起“时间银行”,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社区里会把你的服务时间记录并储存在时间银行里,如果哪一天你需要帮助了,或者也到了高龄,就可以用这些时间来换取他人为你服务。”陈娜说,这样既能有“被需要”的满足感,也能在需要的时候,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
如果有一天老了 你会怎么办?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会选择什么方式养老?在访谈最后,几位嘉宾谈起了自己的养老打算。
陈娜特别推崇健康老龄化,养老目标是“老有善养”。她认为,老人能够健康自理的生活越长,老年生活就更幸福。如果身体还健康,会选择居家养老,万一哪一天失能了,专业的养老机构会是最好选择。
马良描绘出一幅心目中的老年生活图景:三五好友,结伴而住,或品茗清谈,或钓鱼散步,大家尽可能自己照顾自己,儿孙绕膝,其乐融融。
翁歆将老年生活划分为三段式——75岁之前,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75岁之后,当自己的身体活动能力较差时,希望能住进老年社区,待到高龄时,也只能住进机构养老。翁歆说,当独生子女无法承担双亲后续养老的重担时,老人们需要换一种思路来让自己“老有所依”。
在身体尚可的情况下,赵克勤也希望自己能居住在熟悉的环境中,每天干点活舒活下筋骨,尽可能让每天的生活充实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