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教育的杭州实践|人大附中杭州学校:让学生在中西融合中收获广阔人生 |
hwyst.hangzhou.com.cn 2020年06月22日 14:12:38 星期一 |
在背靠青山,风过竹林的校园里,早晨的阳光穿过报告厅的落地窗,铺陈在宽阔的大厅,环形图书馆的书在灯光下排列成七彩的颜色,悠扬的提琴声从走廊里传来...... 这是不是你想象当中美好校园的样子? 这样的场景,每一天都会在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的校园里发生,即使是尚未复学的时期,仍然保持着这样的美好。彼时,偌大的校园里还没迎来学生,学校的教师们仍旧专注地备课上课,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将课堂搬到了“云上”。 “停课不停学”期间,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的老师们仍然坚持将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提供给学生,校园依旧诗歌朗读声、音符声、欢笑声不断.....人们不禁好奇,这所“别人家的学校”究竟是什么样的? 近日,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的执行校长Bruce Thompson和副校长章东娟走进了杭州网演播室,为网友们进行了解答。 中西教育融合的“山水画” 开学后,洒满阳光的校园里恢复了朗朗的书声。走进一间教室,在一堂义务教育的科学课中,授课的外籍老师正用英语生动地为学生讲述着科学知识。在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一种生动的融合。 “融合中西方教育精粹,建立世界一流学习共同体”,正是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的使命。 在传统的认知里,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和基本功,而西方的教育更为重视探究性和创造性。 在Bruce校长看来,兼顾学生的基本功与创造力,融合中西方教育的内核,才是当代教育应该找寻的方向。 双语教育在字面意义上理解,似乎意味着语言能力的培养,但真正的双语教育真的只是拘泥于语言学习吗? “双语能力应该还包括对国际事件的敏感度,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及永远保持着一颗好奇心。”章东娟校长说道。 在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的课程里,语文、历史、地理等基础课程的培养也占据了很大的“权重”,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中国人的特质以及文化的素养。 “基础学科的学习是基石,而文体类的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拓展更广阔的人生。” 龙舟赛、音乐剧、文艺汇演……人大附中杭州学校在课外研究调查、运动、音乐、表演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 “有人擅长体育,有人擅长音乐,有人擅长学科,但是谁比谁更优秀呢?”在章东娟校长眼里,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孩子,都同样优秀。很多家长专注考试与升学,用固有的模式套用在孩子身上,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则很好地平衡了这种焦虑。 Bruce校长也表达了他的观点,“我们时常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点,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之间找到一个理想的支点。引导学生们走出舒适区,尝试做不擅长的事情,达成不易达成的成就,这亦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教育没有公式可以套用, 用热爱,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孩子 在访谈之前,杭州网的记者曾去往人大附中杭州学校参观,学校里剧院、多功能报告厅、室内篮球场、标准恒温泳池、音乐教室……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我们可以察觉到校园在设计时就本着“设计让孩子们喜欢的学校”的用心。 行走在风景秀丽的校园里,章东娟校长为记者介绍了学校的团队,她笑着说,“我最自豪的一点是—我选择的团队成员,每一位都真心热爱教育,对教育怀有一片赤诚之心。” 正是这一份热忱,让这所辽阔、优美的学校将这种宽广和美丽深入了校园的精神内核。 对于教师的选拔,Bruce校长很有经验,在从事教育三十余年里,他带领着优质的团队,培养出了各个领域的人才。 他说:“选择老师,我们首先要找的是具备强大学科能力的人,同时需要他对这个学科充满热情,因为这份热情,他会乐于将知识与孩子们传递和分享。” 此外,毕业于牛津大学的人文学专业,拥有拉丁文、希腊文、古代史、哲学等交叉学科背景,让Bruce校长对教育有了更宽领域的思考。 “好的教师不仅仅专攻一门学科,而应当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兴趣,他们能把专业以外的兴趣爱好分享给学生。” 美丽的校园,优质的师资力量已“配齐”,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 “认识你自己,是刻在希腊德尔菲神庙里的箴言。”访谈中,Bruce校长反复强调这句话。 这句话正印证着他心目中的学生,应该是知礼节,对自己做的事负责,拥有自我认知的能力的学生。 “‘百折不挠’是一个人身上最优秀的品质之一,不必苛求完美,从错误中学习,不要盯着问题本身,将它作为学习的机会。” 随后,章东娟校长补充道:“我是谁,我擅长什么?我未来追求的是什么?我想成为的是什么样的人?”章东娟校长的提问,将教育的从形而上的命题中带了回来,落回每一个学生本身,“帮助孩子了解他是谁,这是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灾难中学习, 成为宽容、得体的人 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有三种情感,强烈地支配着我”,其中一种是对人类的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在全球性的疫情面前,涌现出无数让人感动、引人深思的画面,而八方纷杂的信息也在此时扑面而来,在这样的时刻,学会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视角看待灾难,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趟真正的“社会之课”。 线上开学典礼时,远在大洋彼岸的Bruce校长在直播中对学生们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应对,如何把这段时间当作机会去学习。这次灾难让大家明白,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不能割裂的公民社区里,每个人的情况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Bruce校长强调,在之后的教学中,学校还将鼓励学生们从经济、社会、人道主义层面,去思考这场疫情所带来的广泛影响。 “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人大附中杭州学校在创校伊始,就将文明教育融入到了学校教育的日常。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在学校的每一间教室的墙面上,都悬挂着一个用中英双语写着五项“个人目标”的相框,只要走进教室,就能一眼看到。 相框里的内容从学习、生活、为人、衣着、保护公物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号召学生内化于心。 例如,其中一条提到,“始终保持衣着得体整洁,守时且有礼貌”。作为一个典型的英国绅士,Bruce校长开了一个玩笑,“当我穿着随意,没有刮胡子,没有擦干净鞋子地去面试一个工作,我一定不可能通过面试,因为穿着得体是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 这一种保持得体,尊重他人的习惯也融入了学校教学的细节中,比如物归原处,开门让他人通过,在别人说话时不打断等等。 不知礼,无以立也。“让孩子们明白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强制告诉他们什么是重要的。如果学生们真正达成了这些目标,在未来,他们就能够成为成功的人。”Bruce在访谈的最后说道。 |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郑维维 卢修远 实习生 张恒 摄像 钟南海 视频 陈悦心 摄影 闫雨婷 海报设计 包海青 编辑:徐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