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3月4日北京讯昨天下午采访时,在浙江代表团会议厅外,碰见了几位来自浙江的同行,正与来自台州的全国人大代表任美琴聊着“如何为学生减负”的话题,不禁停下脚步听了起来。
“升学指挥棒、家长望子成龙、重点班的划分......您认为哪个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最大?”一名记者问道。
任美琴说,从这几个选项来看,无疑升学指挥棒带来的压力最大,但是,学生的负担增重,其实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首先,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竞争;其次,从家长角度来讲,都有望子成龙的心里,都希望孩子能接受优质教育,迫使孩子不停学习;再则,一些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排名,导致了唯分数论的现象等等。”
“那我又应当如何为学生减轻负担呢?”该记者继续问道。
“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学。”任美琴说,从老师的角度,要承担减负的职责,努力提高学生兴趣;从学校角度,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打造高效率、高质量课堂教学;从家庭来说,不要给孩子施加更多的压力;从社会来说,应该给孩子们提供更轻松的学习环境,别以分数、学校去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
其实,对于减负这个问题,不少地方都在采取行动。去年3月,杭州就编制了《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中小学严格执行课时计划和课程标准,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学校的教学活动安排要公示,课业负担要征求意见,并实行举报和问责制度;高中实施学分制,推进选课走班;孩子“偏科”也不要紧,杭州要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建设一批人文、艺术、科技等特色高中。
前不久,辽宁省也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要求学校统筹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和次数,不得随意提升考试难度;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所辖学校下达高考、中考升学指标等。
可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学生减负问题。然而,要真正做到减负,光有政策、规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多方位的共同努力。只有当我们不再唯分数论,不再为能获得优质教育而拼得“头破血流”,不再让孩子参加不感兴趣的“兴趣班”的时候,学习才会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