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拼载计价器的是与非
总提要
解说:杭州的哥陈立虎自行安装了一个拼在计价器,这个计价器是如何诞生的?、
陈立虎(的哥):往往有很多女同志抱着小孩在雨中等。我们自己的出租车实际上只有一个乘客坐在那里。
拼在计价器为何引来诸多争议?
王轶伦(市民):我觉得这个好处是应该给乘客的,而不是给出租车司机的。
(市民):出租车司机其实收入不低的。
我们计价器外观上不得超过3个按钮。
陈立虎(的哥):就3个按钮,我跟你说现在就3个按钮。
解说:拼在计价器的是与非,《我们圆桌会》今晚关注。
主持人郑煜: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圆桌会。在我们杭州有一位名叫陈立虎的出租车司机,他在他的出租车上面,装载了一个特殊的计价器,叫拼载计价器。这个拼载计价器顾名思义,就是为那些要拼载的乘客,分别计价分别打印发票。那么这个计价器,一经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后,引起了社会管理的争论。那么今天对于这个计价器,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节目开始之前,先看来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VTR
陈立虎(的哥):调到他们的计价那么32元,你是11元。
解说:这个计价器就是仅有初中文化的的哥陈立虎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开发的“出租车拼载优惠计价器”,这个计价器解决了拼车乘客如何计算车费的问题。
陈立虎(的哥):大体就是每个乘客,假如说我们征求,第一个乘客同意之后,那么第二个乘客,是同一条线上的可以合乘的话,第二个乘客上来按一个按纽,那么第二个计价器就打开了,打开了之后就进行合乘。然后过1公里的时候,前面的乘客将受到,2块钱的客时奖励。到2公里的时候,每个乘客都有行程奖励1块钱。
记者:那发票能打吗?
陈立虎(的哥):发票每个乘客都能够打。
解说:除了能拿到独立发票以外,每位拼车乘客,还能在车费上享受优惠。优惠分客次奖励和里程奖励,客次奖励为同一拼载的乘客,每加一人可在总价上优惠2元;里程奖励分拼在里程数,在10公里内的每公里优惠0.5元,10公里以外的,每公里优惠1元。
以记者所乘线路为例,在第一名前往城站火车站的,乘客上车之后记者上车,前往银泰商场庆春店,途中第一名乘客下车后,又上来一名乘客与记者前往同一目的地,所以最后大家所付的车费为,第一名乘客优惠前车费为21元,因为同意记者上车拼载,立减两元客次奖,加上3元的里程奖,所以第一名乘客实收费用为16元。记者优惠前车费为45元,因为记者同意与两位乘客拼车,减4元客次奖加上6元的里程奖,所以记者最终只付了35元车费。第3名乘客优惠前车费为14元,因为最后一个上车,所有没有客次奖,但是可以减免2元的里程奖,所以实付12元。所以这样看来不管如何,每一位拼车乘客,都有一定幅度的优惠。
乘客:收费自己收自己的,没有给我们什么奖励,没有像这辆这么好。
解说:除了乘客能得到优惠之外,陈师傅做这样一单生意,他所赚的钱是一人一车的2倍。
主持人郑煜:我们看了这个短片,其实今天我们节目当中,也很荣幸请到了这个计价器的研发者陈立虎先生来到我们这个节目。对于拼载计价器这么一件事情,它是否会给杭州出租车,拼车的这么一个老话题,带来一个新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话题。在节目开始之前,关注一下本期嘉宾。
嘉宾介绍:出租车司机陈立虎;杭州市运管局出租车管理处处长肖敏;杭州市物价局收费管理处处长任方宏;杭州市质监局计量处处长吕倩;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金珊;新闻评论员叶峰;律师,;出租车司机桂金梁;市民方扬帆、王轶伦。
主持人郑煜:感谢各位的到来.节目开始之前这个短片,讲到这个计价器,在这先问一下陈先生,当时你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你会研发这么一个拼车的计价器?
陈立虎(的哥):我从事营运工作十多年了,看到雨天或者天热,或者高峰这一系列的问题,杭州市儿宝医院,往往有很多女同志抱着小孩,抱着小孩在雨中等在那里,我们的出租车实际上,只有一个乘客坐在那里。但是我一直在考虑,是不是需要我们出租车驾驶员,作为一个承载社会运能的,出租车驾驶员来做一点什么?我们运管处也提出来,在征得前一名乘客同意的情况下,允许合理合乘。什么叫合理合乘?一争得第一名乘客的同意,第二就是收费的问题怎么解决。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说实在的遇到了,很多收费问题的麻烦。比如说绕道这一系列的。
主持人郑煜:那么你这个事从你研究,到现在开始在试用阶段,花了多少时间?
陈立虎(的哥):我是2008年开始搞调研做方案,2010年的时候,找技术团队人员跟我合作,在2011年6月份团队出来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说实在的原来物价局的局长,以及运管局的局长,以及技术监督局的领导,对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我们价格方面,以及我们编成需要原始数据,他们都支持我帮助我,把这些资料给我,我才有这个产品出来,这一块也非常感谢他们。
主持人郑煜:我想问一下陈先生,你自己在试运行阶段,有没有对你的车进行投诉过?
陈立虎(的哥):没有。这么多年来,我都没有被投诉过这是第一。第二假如说拼载的话,我们必须争得第一个乘客同意。因为你既然第一个乘客坐上车,他空间使用权是他的,为了解决其他人,达不到这个劳动问题,以及我们实际收费问题的话,你既然要侵占别人的资源,肯定要争得别人同意。第二整个社会的打车难,带来的被动拼车,也在慢慢的拼车比例有所增加。我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既然大家都在拼车,为什么不把拼车搞得更规范,按照有一个标准来,比如说乘客要发票的问题,怎么解决?还有一个你拼车的过程中,绕道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我们都要用技术手段来解决。
主持人郑煜:就是你们现在已经有这个技术了?
陈立虎(的哥):对,我们都在开发,就快完成了。
主持人郑煜:刚才陈先生谈了计价器,大体的情况和概念,我首先问一下李老师,你这个计价器,现在脑子里有概念吗。
李金珊(浙江大学):我没碰到过,但是我想计价器,在技术上处理是不难的。
王轶伦(市民):你这个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是运力不够的话,应该是运管的结果,再把出租车开放,再投入进来对不对,如果你要增收的话,是物价部门来考虑的,比如说你油价上涨,出租车价格上次已经涨过。但是拼来拼去,作为一个乘客很莫名其妙。我作为一个乘客空间损失了,价格上面虽然看起来,你给我便宜了这么一点点,但是你想想看,出租车按车次计价。如果我和一个人拼车的话,那应该是除以2。如果是三个人的话,是不是应该除以3。这样的话乘客既又拼在一起,大家又方便了,每个乘客又得到好处。我觉得这个好处应该是给乘客的,而不是给你出租车司机的。
主持人郑煜:你刚才提到了一个,问他是不是为了解决,打车难的问题,陈先生是不是这个初衷。
陈立虎(的哥):是的,打车难有几个问题。我们目前整个公共服务,无法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无法满足市民需求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增加车辆投入,而不是搞这种,你说增大投入,我再反过来问你一件事情,我们目前每一个司机,一天的收入多少你知道吗?
王轶伦(市民):多少,我知道你们有份子钱要交,但是我各自提出来这么一个问题,你们的钱收入少,这是你们收入分配制度问题。你们的收入还有你们的风险,都是由出租车司机承担的,这一点我是非常同情出租车司机的。我就觉得你们的钱少,首先不应该从乘客身上去找。
肖敏(运管局):你了解的信息也不是这样子,油价涨现在都是政府补贴的,刚才陈师傅讲到,出租车收入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讲一下出租车收入,究竟是多少。
出租车司机收入其实是不低的,我坦率的讲。我认为出租车司机,他作为一个简单的劳动技能,其实他的收入是不低的。
你指的收入少,所以你们才这样做吗?
陈立虎(的哥):不单是收入这只是一部分。打车难早晚高峰时间差的问题。那你增加太多的车辆也没用,也无济于事。只有提高我们整个车辆的运转力。
我也比较赞成市民的意见,就是我乘客牺牲了自己的空间,结果我得到的利益是小头,反而你出租车司机得到了大头,这样的一个比例原则在哪里?如果真的是为了解决你所说的,看到人家打车很难,我要补一下,或者解决打车难的问题,那么你在经济上的补偿,这一块你就应该更多的把利益让给乘客,而不是说拿到你口袋里。我觉得这里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陈师傅。第一个问题你刚才说,你们做研发,我注意到你说我们做研发,我想知道你们的们字是哪些?
陈立虎(的哥):我们自己的团队吧。
叶峰(评论员):你有一个团队。
陈立虎(的哥):对,这个团队是民间研发者。
叶峰(评论员):你讲研发我先姑且认可了,但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试研。第二个你说你在研发过程当中得到了政府部门,包括物价、质监和运管部门,政府部门的支持,给了你很多数据,如果今天我跟你要这些数据,你们给吗?
主持人郑煜:叶老师提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让我们今天在座的主管部门来说一说。
叶峰(评论员):这样的帮助如果真的帮助他了,你们行政上是合法的吗,我真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郑煜:有没有给过,你们这边对陈先生,有没有给过什么样的帮助。
肖敏(运管局):我手上是没有给过他,除非是一些公共数据。
叶峰(评论员):公共数据张三李四都可以给。
任方宏(物价局):价格上没有什么可以谈得上帮助的地方,价格是一种规定。
吕倩(质监局):我们技术监督局对计价器,实施强制检定,应该没有提供的数据。
主持人郑煜:在这我特别想要问一下,刚刚大家一直在,讨论计价器的时候,拼车的计价器怎么样,好坏的问题,我想问一下你们,你们对这个拼车计价器是怎么看的?
肖敏(运管局):陈师傅的拼载计价器,是对拼载后的收费打发票提出一种解决的方案,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一个大的前提是要不要拼载,政府要不要推出这种举措。
叶峰(评论员):我觉得接下来一个问题,是吕处这里,我们现在这个计价器,是国家强制检测的,法定计量器具,他在使用的能够打发票的,计量器具合法不合法。
吕倩(质监局):因为出租汽车计价器,它涉及到贸易计算和公共利益,计量法从1985年颁布以来,对涉及贸易计算的计量器具,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从它的制造、使用、维修,都是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它。无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可以在没有取得,制造计算计量许可证,就擅自的安装使用计价器。这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陈师傅这个信息,我们也一直在跟踪,他一直在讲试运行试用。实际上我们在对公共利益的时候,是不存在这种试运行,或者试用这么一个说法。如果是试运行的,那你就在实验室里进行试验,而不能用消费者直接试验,这是第一;第二现在生产了出租汽车计价器,它是有国家一个计量检定规程。也就是它在取证的时候,首先要取得一个叫,刑事批准的许可。这个刑事批准是有国家标准的,特别有一点我们计价器,外观上不得超过3个按纽。你想想看如果我们这个计价器,可以拼载4个人,它这上面需要多少个按纽。
陈立虎(的哥):就3个按纽。
吕倩(质监局):不是这么一个概念,涉及到贸易计算,不是说你一个人,我来按照这么一个规则,自己制定一个标准,就去进行生产。
陈立虎(的哥):吕处我现在向你说一下,我并没有说我要按照我的标准来,而是我想给我调研的数据,更好的展现给三位领导,让我们杭州市的市民出行更便利。
吕倩(质监局):我为什么要插话,刚才肖处讲得很对,计价器我刚才反复强调,它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它的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只要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可以拼载,而且制定出,拼载的物价标准,我们目前制造计量生产企业,应该都能生产出来,这是第一个。第二因为我们出租车汽车里面,它需要输入一个,当地的运价标准在里面的,所以说这个计价器,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去改变它的。
主持人郑煜:这个涉及到价格问题,这里面物价部门,对这个事情怎么看法?
任方宏(物价局):首先价格因为是为这些,这个拼载行为是一个支撑,所以我觉得第一点,刚才吕老师也讲了,很重要的一点,首先要明确它拼载,或者合乘这种行为,是不是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吕倩(质监局):而且需不需要用计价器来给它进行计费。
任方宏(物价局):而且符合规定,对它规范性的方方面面,要做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比方说能不能拼载,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怎样才能拼载,如何来解决强制拼载的问题。还有刚才主持人也讲到,多绕路这些东西,你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的,可以操作性的规范来制定,这个制定要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价格上面,如果这两个前提存在的话,那么行业主管部门,调查以后公众的需求方面,如果进行了广泛调查,有这个需求他如果提出申请,我们会来研究这个问题。
主持人郑煜:那么现在陈师傅所说的,他一整套的计价方式,其实还是不被物价部门所认可的。
任方宏(物价局):我们现在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定都没有。
主持人郑煜:好的。刚才麻侃你好象需要发言,你提的是什么内容?
麻侃(律师):我想有一点在杭州现在打车难,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放在这里。任处讲了要经过大量的调研,我们可能在制度上做一个调整,相应的拼乘的行为,包括收费的方法。当然合法性上都可以完备。我就想实际上这些工作,是在座的三位职能部门的领导,原本应该去做的。现在在第一线的出租车司机,本着中国人原有的“国之兴亡匹夫有责”有罢,或者说纯粹的是一种市场的冲动攫取利润的冲动也罢,也无可厚非的去做这样的一些实验,我就在想这个工作,是不是原本我们应该做在前面。或者我们讲的要有大量的调研,要有大量的数据,那么出租车打车难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有感受,为什么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调研数据出来呢,为什么没有制度的相应调整来体现呢?所以我就觉得,今天如果说我们只是,从合法性的角度来指责,这样一种社会实验性质的行为,我觉得光指责是不够的。
叶峰(评论员):我倒是不带同意马律师的观点,我觉得首先任何问题,第一要务是你合不合法,我觉得如果不合法,你别的都不要谈。情理是合法性以后的考虑问题,陈师傅这样在做,第一他实际上已经破坏了现有的营运秩序,你可以提建议提意见,你可以做科研、做发明,发明就像刚才李处讲的,你到实验室里去做,不能在路上营运。
主持人郑煜:我就想问一下桂师傅,您也是出租车司机,你对这个计价器是怎么看的?
桂金梁(的哥):我认为这个计价器,我作为一个出租车,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讲的话,我只问一个问题,这个计价器谁来承担费用?
陈立虎(的哥):我就问你吧,你现在有没有拼车,你有没有做拼车的生意?
桂金梁(的哥):拼车的生意说句良心话,您刚刚也说了,杭州的出租车司机,就算18000个驾驶员吧,可以说没做过拼车生意的驾驶员,等于零,可以这么说。
陈立虎(的哥):回答得很好,那么第二点你拼车,是怎样收费的?
桂金梁(的哥):对于这个价格的问题,只要客人能够接受,出租车司机能够接受的话,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价格的平摊。就一单一单去谈好了。
陈立虎(的哥):第三个问题,作为消费者的话,付了钱是不是应该,拿到他的票据发票。
桂金梁(的哥):发票可以用其他多余的发票,也就是其他客人不要的发票,这个完全可以用的。
叶峰(评论员):那不行。
桂金梁(的哥):这不是根本问题,除了有的客人需要单独的发票,就是我必须要。
叶峰(评论员):这个固定时间段的发票,从理论上讲,所有的发票都应该是,我本次消费行为的真实的记录,我同意你一个观点,交给计价器去解决。如果计价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都OK。问题现在是,这样的计价器,是不是他就可以做,不是,所以我觉得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桂金梁(的哥):我只考虑一个问题,这个计价器的钱谁来付。
主持人郑煜:他只关心这个计价器,万一一旦铺开的话,谁来买单?
陈立虎(的哥):首先要两个法规的修订,请示职能部门确定,我这个东西能不能上路跑。我现在还在做调研阶段,有的我们行业主管部门修正,做法律法规的修正之后,那么谁来买单,这个是下一步的问题,这个东西没法正身是不是?
主持人郑煜:好,我们明白,方先生。
方扬帆(市民):陈先生我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你这个方案最大的提问就是,国家对于这个拼车的政策,永远是不鼓励也不支持的,很中性的政策,所以每一个条款,它有一个前提假定,就是一个君子协定,也就是你乘客需要,跟车主进行一个交流,然后协定一个最终的价格。但是你这个方式的话,认为的跳过了协商,就直接给我们了一个,最终的制定结果,无论你所谓的系数,跟这个比例再怎么调,那都不是我们协商的结果,这是你既定的事实。第二个在这个事实,你给我们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所谓的,晚高峰早高峰打车比较难,但是我请问我能不能,倒过来这样推因为这样,所以只允许你这两个时间段,咱们来拼车,别的时间有不能拼。最后我想告诉你一点,可能你之前所有的调研,跟实际的操作,可能想通过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一些认可,但是实际上我个人理解,政府职能部门不会在逾越国家大方向上,给你过多的支持。所以说在是否能够拼车的问题上,我们要纠结,如果说你不跳过这个纠结的步骤,就去研发一套系统,那很有可能是不能实行的。
李金珊(浙江大学):我想说一下其实政府对,搭乘这个事情是既不鼓励,也不反对反正就是一种默许。这里涉及到政府,现在面临这种搭乘,这种搭乘的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多,政府面临这两种态度,我还是继续维持中性呢,还是要鼓励。那么到底是中性还是鼓励,我觉得不是我们这些人说了算。我觉得政府运管部门也好,物价部门也好,你们是可以去做一些调查的。调查下来如果多数人,是支持搭乘的,那么你这个时候的态度,其实是可以转向鼓励的,那么你这种鼓励的态度,其实也变成是合法的。那么我们如果是通过,这样子大规模的调查以后,你政府如果是转向,鼓励性的态度以后,我们作为消费者,因为我们打车,其实有一个消费习惯的问题。我现在的消费习惯,我估计我们在座的人,可能都是这种消费习惯,我打到车了,我根本就没想要拼别人车,如果看到别人打到车了,我也没想到要跟别人拼车,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态度。可是当你有了前面这个行为以后,人们的消费心理是会改变的。
主持人郑煜:陈先生刚才市民也好,或者嘉宾也好,都提出了很多关于你,装载这个拼载计价器的时候,有一些质疑,其中更多的包括这个东西,是不是具有合法性,那么面对这么多的质疑,你怎么想的你直线在研发,这套系统的时候,这个计价器的时候,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陈立虎(的哥):我考虑过。假如说我们杭州市,主管部门刚才都说了,我们运管部门表态多好,在得到第一个乘客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拼载是不是。那么物价跟质监,大家都做起来,三方一起合作一下,做一个大调研给它正身,那我这个东西不就合法了,无非就是优惠幅度各方面,这种技术都可以完成的,都可以解决的。
主持人郑煜:但是现在大家还没有做这一步,你怎么看?
陈立虎(的哥):现在没做但是中国人,总要有一个人做这个东西,能够提起社会的关注,都不去做的话还有什么机会,总要有一个人去做。虽然说我是冒了风险在做,但是我作为一个出租车驾驶员,应该承担起杭州市城市交通运能的责任来,我们每一个驾驶员,也都应该做,怎样给它做得更好,做得更合理,这一块也需要主管部门领导跟我们司机经常交流,经常探讨寻找一个最佳的点。
主持人郑煜:好的,麻侃。
麻侃(律师):关于拼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再讲一点我们现在也都在讲,我们政府要做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所谓服务型的政府,当然要密切的关注到,民众的需要,现在比如说出租车打车难,运能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是觉得相关的职能部门,是应该可以更有作为的,当然我作为一个律师,我当然提倡公民的行为也好,政府的行为也好,必须得严格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里面来行使相关的权利。陈师傅计价器的改造,应该说有迎合市场需求,一定的合理性在,所以我觉得怎么能把陈师傅,这样的一种行为,纳入到一个相对来说,更合法的渠道里面来。
叶峰(评论员):他说的这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觉得他的这个行为,有一定市场需求的合理性,我觉得这个不能作为,就是鼓励他的一个理由。
主持人郑煜:我觉得在讨论这个计价器的时候,我们忽然之间发现一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这个东西,是不是要拼车,刚才顺着麻侃的话,我就想到了刚才李老师说的话,对于这个事情,其实目前的拼载的事情,政府是中性的态度。那么在接下来,到底对这个事情,将来会怎么做,政府是怎么考虑的,它到底是要推广,还是保持中性的态度,也就决定这个计价器,它今后是否走向市场,还是就此打住。那么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明天圆桌会将继续讨论,感谢收看本期圆桌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