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如何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
hwyst.hangzhou.com.cn  2014年08月11日 16:51:45 星期一

  分提要2:

  东平巷社区主任郑欣:厨余垃圾堆肥桶,两个星期到四个星期左右,它就可以发酵成为一个液体。

  杭州市环卫科研所(固废中心)环境评价研究室主任程光华:有些比较创新的,成功的,我觉的完全可以推广。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龙於洋:我最担心的就是技术过不过硬。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教授博导范柏乃:技术问题我倒不是很担心,最担心的是管理问题。

  如何更好的推进垃圾分类,《我们圆桌会》稍后继续深入讨论。

  民情观察员田思宁:我还有个问题要说,就是刚才在说市场化运作我就觉得,市场化运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政府部门,他没有这个权利去做,盈利性的东西,所以一定要市场化运作,但是我就怕,市场化运作的单位,把可以做的东西做掉了,然后把厨余垃圾收也收了,是收了,但是就往天子岭去一扔,说起来已经减少了多少量了,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最近刚好跟环保总队,杭州市的环保志愿者总队的队长聊过,他们有这个想法,就是首先家里面,家庭当中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的话,是要占50%以上

  那么这块垃圾,他们有这个想法,一个就是果皮和菜叶都做成酵素,再一个的话,就是剩下来的垃圾,就像用他们这个桶。

  主持人张平:这个桶是什么桶,给我们看一下。

  绿色浙江工作人员王玲:这个就是一个,厨余垃圾堆肥桶,里面是有工具的,还有我们的菌种,居民可以把平时家里的,厨余垃圾全部放在这个桶里面,我们先铺一层菌种,然后再放厨余垃圾,然后菌种铺上去之后,经过两到四个星期左右,它就可以发酵成为一个液体,就是我们平常用的营养液,营养液经过稀释之后,它就是一个肥料,营养液就是从这个龙头下来,然后它就是稀释之后,就可以到我们的,花花草草,蔬菜上面,就是他们的化肥,肥料。

  主持人张平:另外里面那些残渣,也是可以做肥料用吗。

  绿色浙江工作人员王玲:对,它就是不停地会发酵,导致里面的垃圾,全部都没有了,就是这个桶主持人张平:要买的话,里面的发酵粉,也是配里面的是吗。

  绿色浙江工作人员王玲:对对。有卖的,哪里可以买的,淘宝上也有,也是我们绿色浙江,一直在推广的项目,淘宝上都可以看到,对对。

  主持人张平:这个倒是不错的东西。

  杭州日报资深媒体人特约评论员陈华胜:他这个东西,你这个东西,两天就没有了,厨余垃圾的话

  每天每个人家放个2天的东西,就不够了,你现在是要发酵,要两三个礼拜才行。

  绿色浙江工作人员王玲:我们有不同规格。

  主持人张平:还有更大的是吗,也有大,也有小的。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龙於洋:这是一个处理能力的问题,我插一句,这个我们也是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也尝试着摸索这么一种手段

  采取在家庭进行原位削减,甚至原位利用的方式,当然这种类似的产品很多很多,还有比它更先进的也有

  确是是有,那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但是也不能,当然从市场推广上来说,可能是一个好的办法,不能说大家全部都一窝蜂去做,不一定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小区都有这个条件。

  杭州市环卫科研所(固废中心)环境评价研究室主任程光华:我觉得现在有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在我们社区,包括我们的家庭,现在都在探索,摸索试点,我觉得有一些比较创新的,成功的,我觉得完全可以推广,那么像刚才提到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减量化试点,我们现在也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现在这个小区里,我们现在有5台机器,在小区里,就是每天,它可以处理1吨厨房垃圾,每天都可以处理掉,不用外运,另外一个像我们申奇公司,他们在去年,对低价值废品回收进行定点定时的收运,它每天的收运量,已经达到了2吨,仅仅是在25个小区,我们估计一下的话,如果我们在全市生活小区,如果都推广这种模式的话,一天至少可以达到150吨,这个减量效果,所以它这个量也是比较可观的,另外一个

  我们在8个小区,试点了智能回收低价值废品。

  主持人张平:我想问一下,这些举措的主要行为者,是谁在做,社区干部吗。

  杭州市环卫科研所(固废中心)环境评价研究室主任程光华:这个都是目前来说,作为厨余垃圾的处理,这个我们是政府部门,在搞这个试点,由财政来购置生物处理机,或者非生化处理机,那么现在这个,低价值废品回收,主要现在通过企业化,它在运作,这里当然主要是从,企业化的运作角度来说,我们政府可能还是需要,出台一些配套的鼓励政策,补贴政策,来扶持企业,来扩大它的试点规模.

  主持人张平:好的,大家讨论到现在,几种模式怎样能可行,更科学,更合理,首先可能对于市场化的运作,可能大家都还比较认同的,它有几个好处,它可以大大地减轻,政府的这种压力,也可以减轻,我们社区干部的压力,同时它有它自己生长空间,可能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条思路,目前在我们今天讨论当中,可能是大家基本上,都是赞同的一种思路。

  众人:共识,应该是一种共识。

  绿色浙江秘书长忻皓:而且环保组织也非常欢迎,因为环保组织跟一些企业,相对来说就容易形成一个闭环,它能找到自己可以做什么,因为我们可以做企业不做的,比如说你教育什么的,我就很容易跟我们李总这边,达成这样的一些合作,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教育方面、宣传方面的这些优势,但是我们跟政府部门,往往就是找不着那种,我们可以做什么的,这样的一种感觉。

  主持人张平:好的,对于这样的一种达成共识

  两位专家,你们从你们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可行性

  它是不是有理论支撑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教授博导范柏乃:企业化,市场化是必然之路,你要做得彻底做得好,做得让老百姓满意,那肯定是一条路子,那我们政府的话,主要是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比如说财政补贴政策,政府购买政策或者反对垄断,鼓励竞争的政策,只要把这些东西做好了,因为老百姓的,我们企业的智慧是无穷的,政府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只要让他(企业)有利可图,在市场上面获得好处,那我们的话

  企业的智慧肯定足够解决,垃圾面临的重大问题。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龙於洋:我在范老师的基础上补充一下,我不是做政策我是做技术的,我最担心的就是技术过不过硬,说实在的,现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一些,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技术,太多太多了,我们自己也是做技术的,也做过这方面的试验结果,有一些结果,我们是持乐观态度的,但有一些东西,我们不见得非常乐观

  如果做不好,你去向哪里,最后的压力还是在哪里,还是我们没有实现,就相当于在小区里,社区里,实行的数字化的减量,最后可能压力全部还是在我们的城市,还在我们的政府,我是有技术上的担忧,其他的我觉得,企业运作化的方式,应该是我们当前这种

  也是我们倡导的四分里面,最好的很好的一个补充。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教授博导范柏乃:技术问题我倒不是很担忧,最担心的是管理问题,我们说技术的话,我们应该是足够能解决问题,你怎么样把这个问题管理好,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监管,有了管理的话

  那这个技术问题,就会解除了,现在垃圾分类焚烧,应该说不是很难的问题,就是刚才专家说到的,监管的问题,我觉得对他公司化的运作的监督,那就是法治要立法来,那不是志愿者的问题。

  主持人张平:这是一个方面政府怎么样放手,让市场发挥它的作用,来减轻政府的压力,我觉得这一点真的是个,很好的出路还有一点,我觉得每个市民都有责任,这个工作到底该怎么做,我觉得首先一点,在宣传上面,我们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对市民意识的宣传,这些方面我们真正要增加投入,要增加我们的工作。

  民情观察员田思宁:我刚才就在想如果是他们一家公司的话,公司化运作,这个力量还是不够的,因为小区的垃圾分类,靠他们公司派人,用那么多的员工,他承受不了的,所以这个就应该通过,我们的志愿者队伍,这个队伍的组织,我觉得任务应该是

  社区和我们的志愿者协会,来合作地组织这个力量,就在自己的小区里面,管住这一块,配合他们把工作做好,那我们杭州市的垃圾分类,才能够真正地做好

  做到实处。

  主持人张平:好,对不对,掌声鼓励。我们的政府专业部门,要好好琢磨琢磨,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跟市民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互动,使市民能够容易接受,我觉得这个工作,真的是很重要很重要,咱们的城管委同志,今天也来了,我希望能够把意见带回去,好的非常感谢各位,咱们提了那么好的建议,也希望通过我们圆桌会,我们这样的渠道,把这个信息,我们也传达给大家,好不好。其实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我们都是有责任的,大家牢记这一点,好的,谢谢各位,谢谢收看,再见。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陈浩鼎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获2013年度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网议事厅”再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年度红旗窗口殊荣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 杭网议事厅“社区服务岗”荣获杭州新闻奖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网友赞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