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提要:
【学生家长楼梅芳】:老师让他坐在负一排。
【浙江图书馆教育中心主任初阳书院发起者吴志坚】:孩子是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他觉得不快乐。
【省社会心理学培训中心主任顾俊峰】:有些家长他自个儿没有拿到上岗证。
【初中学生周弈聪】:所说的这些权威,他们的观点难道都是正确的吗?
【初中学生阮辰阳】:这里才叫真正的读书,以前那不叫读书。
【小学生陈南锦】:成功的教育,应该是远离功利。
【主持人张平】:你的这些理念在你学校里实行了吗?
【小学生陈南锦】:我两条腿走路。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侯公林】:最重要的要改变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式。
【配音】:究竟孩子们的压力来自何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孩子的成长?我们圆桌会,今晚继续关注:花样年华,有着怎样不能承受之重?
【主持人张平】: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这里是我们圆桌会,各位好,我是张平。在昨天节目当中,我们就孩子们为什么不快乐,这个话题我们进行了一些展示和一些讨论,那么我们今天接着这个话题,再进一步进行讨论孩子们为什么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到底怎么样才能使他们快乐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好好议议的这么一个话题。那么在节目当中,我们的嘉宾当中也有不同的观点,有一部分嘉宾认为,在这么多压力当中,家庭的压力可能占的比重更多一点,而一部分观点认为是学校的压力给孩子们更多一点。所以我们节目开始,咱们就这个问题先探讨一下。我们编导也对一些家长和老师随机进行过一次采访,问问看,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那我们听听他们又是怎么说的。
【VCR】
【高中生家长】:现在的小孩,应该还是读书的压力。
【高中生家长】:应该还是高考。
【高中生家长】:主要在学业上。
【高中生家长】:主要还是学习。
【高中生家长】:我们小孩一般在这里上课,外面还要上培训班,因为大家都在上,你不上也不行。
【高中生家长】:,压力点还是父母亲给的。
【高中生家长】:因为现在就一个小孩,他成功也是百分之一百,失败也是百分之一百。
【高中教师】:可能在学校里就是成绩方面或者在升学方面可能压力更大一点,包括社会上给小孩子的一些压力,比如说小孩子在社会上,外面上的补习班,包括家长之间相互对小孩子期望值太高,家长之间相互的一种攀比,可能导致给小孩子的压力就更大了。
【高中教师】:我有时候觉得他们的想法,跟父母还是有代沟的,所以有时候跟父母沟通起来,这个方面是比较容易让他情绪上波动。
【高中教师】:因为有些时候,不一定非要用语言,包括身体也是一样的,同样小孩子一个学习在比较,比较的时候就说,这个小孩子怎么样,挺好的,然后这边他说没有学好的话,(家长)就说:嗯,是的。就这种感觉,就跟其他人一样,不理解他的人一样,表现出来这种腔调,那么让小孩子无形当中,就觉得我不会相信你,你哪怕回过头来鼓励,我儿子最棒之类的,其实已经来不及了。
【主持人张平】:这就是我们对老师和家长的一个随机的采访。这个压力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状况?侯老师,你可以先说说你的观点。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侯公林】:其实通常发生极端行为的时候,引起的因素通常是来自家庭,就是说一旦孩子认为我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没有满足家长对我的期望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就会有一个很失落的感觉,他认为我没有脸来见你们,这个时候往往会导致一个,很极端的一个行为产生,你不爱我了吗,孩子实际上最怕是爸爸妈妈不爱自己。有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没有搞清楚,就会说人家的孩子怎么样,其实当你说这个话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都跟我说,他们(父母)是不是喜欢别的孩子,而不爱我了。我认为实际上真正导致孩子不快乐的因素跟家长是有关系的。
【主持人张平】:好吧,我们再来做一次举牌吧,好不好,现场,就是大家认为就是孩子不快乐的这个因素或者是焦虑的因素的来源,认为偏重于学校教育这一方面的,请举牌。在现场当中我们有16位嘉宾,我看一下赞同这个观点的,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位是赞同在压力的来源当中可能大部分是来自于学校的教育,那么我们让认同的嘉宾说说你们的理由。吴老师。
【浙江图书馆教育中心主任初阳书院发起者吴志坚】:我觉得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因为非常显然孩子是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他觉得不快乐,那么家长已经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了,学校事实上在承担一个教育的主要责任。那我不知道为什么还会说是赖到家长头上是要一个主要责任,我不这样认同,虽然我是在办学校。如果我的学校有孩子,心理非常不健康非常不快乐,我会认为这主要是我的责任,而不是家长的责任,这毫无疑问的。
【学生家长钱雪慧】:其实我只能从我自己的一个感受来说,我们家孩子(小学二年级),讲个笑话,有一次看了他爸爸买来一本书,那本书是教人如何戒烟的,然后有一次我孩子跟我说,他说妈妈给我一根烟,我当时听了就觉得很奇怪,我说为什么,他说妈妈我要考试了我很紧张。因为他看到他父亲那本书上面,如何戒烟,因为那个书上面先说抽烟有什么好处,可以缓解压力嘛,所以他看到一半的书,他就认为这个是可以缓解压力。在那个时候我感觉到,原来他对考试有这样一种压力感。所以我觉得我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孩子很多的压力是来自于学校。
【学生家长阮亚军】:我这样认为,很多现在可能城市的(人)相当一部分都接受过教育,那么你从农村来讲,一部分人他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教育,那么你让他教孩子,他教会什么?他放到学校里,就是希望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道德思想观。我认为重要的是在学校。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侯公林】:农村的家长教起来可能就差一点,城市的家长可能学历高一点教起来好一点,其实不是这么个概念。就关键是什么呢,要搞明白一点,就是学校是教什么的?那么家长是教什么的?这中间要有一个界限,学校实际上,你说到学校去教你什么呢,第一个教你知识,第二个教你大道理,是学校教的,但是有很多我们所说的,一般的这种跟生活有关的,跟自身发展有关的,实际上是家庭教的。家庭是个性化教育而学校是什么呢,是一个普及性教育,学校是不管一个人的,是管很多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在哪里,是在家庭。
【主持人张平】:这位同学反对。
【初中学生周弈聪】:如果说学校它,比方说像教这种知识,可以看书,像教大道理书里也有,那细的书里有吗?明显细的就是要靠老师去教。论语里面像孔子就把他所有学生全部聚集起来,他说你们应该怎么怎么样,有这么说吗?没有。他问同样的问题,他给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答案,因为他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给他自己不同的方法。
【浙江图书馆教育中心主任初阳书院发起者吴志坚】:我非常赞同我的学生的这个看法,他事实上反对刚才这位老师说的,学校只是提供一个很多人的一个标准化的教育,为什么要这样?学校也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为什么把学校教育标准降那么低呢?我觉得不可思议这个事情,我完全反对。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侯公林】: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你要给它有一个定位。因为一个老师他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来,一个一个按照你的个人个体来进行教育。因为他说实在(话),了解(孩子)的话,通常没有父母了解那么多,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如果说,你把那个所有的任务都交给学校的话,那父母干嘛呢?个性化教育在哪里?在家长。
【热心市民田思宁】:我是这样认为的,作为一个学校的话它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文化的地方,它更多的责任是教孩子怎么做人,这个是最最重要的,是很综合的。比如在香港,他的幼儿园,从三岁的那种幼托班开始,他根本就不知道教小孩子学文化什么的,没有的,他就是教小孩子做人,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别人碰到你的或者你碰到别人了,你就要说Sorry(对不起),是不是,他就是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在美国,美国总应该是教育方面是非常发达的一个国家,他们最贵最贵的一个贵族学校,他们是教孩子什么,教孩子全部都是农村里的事情,种东西养东西。我们中国有一个华人他到了美国之后,他家庭条件比较好,他希望给他的儿子受贵族教育,他打听到美国最贵的一个贵族学校很好,他就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了。送进去之后,就有一天他儿子回来了,跟他妈妈说学校里面有一只羊怀孕了,但是刚好是放假了,所以要生了,老师叫我把这个羊领回来。结果他妈妈说,我们又不会给羊接生的,他说老师教过我的,我们课都上过的。然后这个羊就在他们家里面,真的就是生产了,那么整个生产的过程,他父母是给他做助手。通过整个接生的过程当中,孩子对生命的感悟非常非常深刻。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侯公林】:你实际上刚才说了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说的,幼儿园的那个故事,这恰恰是一个标准化教育。我跟你说幼儿园,有一个基本教育是什么呢?在教育里面不能奔跑,第二个在幼儿园里面不能大声说话,这都是标准化教育,这不是个性化教育,我跟你说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你说的那个,羊的那个问题的话,就比如说到农村去的话,恰恰也是标准化教育,只是学校的文化是什么呢,它是这样的,我跟你说真正的家庭教育实际上是包含了基本道德,文化教育,性教育,不是生理,而是什么,性道德,性责任,这个都是家长教育的。当我们对老师有各种各样要求的时候,给他那么多责任的时候,你在想老师每天要批那么多作业,批完以后还要根据我们班里面有40个学生,每一个学生我要知道你们怎么样,我还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样,因为学生都不一样的,然后你这样教育的话,哪个老师吃得消。学校没有这样的责任,你不能把这样的事情都交给老师。
【学生家长钱雪慧】:刚才我听到他说,老师每天批很多作业已经很辛苦了,哪有时间来关注孩子他的特点,其实我想讲一下法律上的规定,因为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到法律它给出一个什么界定。我们国家的《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明确规定了,首先监护人有家庭的教育责任,其次学校也有学校的教育责任。
【热心市民陈文晶】:我是从三年前我朋友的儿子上吊自杀以后,我就特别关注1112岁到1516岁孩子的心理问题,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三个很特别的特征,一个是独立的自我,一个是假想的观众,还有一个自尊心是非常强的。如果一旦在这里面出现一个小挫折,他会无限放大,放大了之后他就可能会感觉,我对不起家长,对不起老师,坏了我的名声,(朋友的)孩子就是这样,第二次自杀成功了。前面真的有征兆,但他家长都没有注意。我们每个家庭,在孩子们小学以前就应该要上好三堂课,一个是生命教育,第二个通过游戏和竞技让他能够赢得胜利的时候很开心,让他感觉到我输的时候的挫折感。跑步(等)竞技项目,我们故意让他赢再让他输,让他感觉这个社会有很多人比你强。第三点,有意的让他去参观一些敬老院,福利院,农村贫穷的地方,让孩子们感觉到还有这么多贫困的地方,有很多生活条件不如你的地方,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感。等到他碰到小挫折的时候,跟他说,你看还有这么多人比你的困难大多了,他们怎么生活?难道他们都要退缩,垂头丧气了,可能动了自杀的念头了?所以这前面都是要叫他提前我们做好这个课,当然另外还有我们家长的沟通,学校里有什么挫折的时候,我们一起跟他分享,我单位里也有挫折,你帮妈妈出出主意,我帮你出出主意,这个挫折,这种烦恼,每个人都会碰到。
【省社会心理学培训中心主任顾俊峰】:三堂课很好,那么我想问的问题是这三堂课是由学校来完成还是由家庭来完成?
【热心市民陈文晶】:按道理说,最先给他上课的是我们家长。
【主持人张平】:你对孩子三堂课的教育是家长给他上的。那么关于这方面的教育,学校有没有上?
【热心市民陈文晶】:学校应该也有,但是它没有这么早。
【主持人张平】:我想问一下你们三位同学,你们在原来的学校里面生命课的教育有吗?
【初中学生周弈聪】:具体的是没有的,大概的讲,所谓的系统教学,在初一上册的科学书里有。
【学生家长钱雪慧】:其实我觉得现在有一个误区,很多都看到分数、成绩,而没有注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里面是有明确规定的,学校要承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有生活、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这些都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如果我们对法律更多地去了解它的话,就知道学校的底线、责任在哪个位置上,家长的责任在哪个位置上。
【杭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主任宋健男】:虽然说现在学校建的体制很系统,但是我们学校所谓的德智体美劳,有没有实施呢?你虽然有这个系统,其实没有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