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新闻发布>最新发布
 
“历保”十年 杭州八成历史建筑已修缮
hwyst.hangzhou.com.cn  2014年10月30日 14:03:49 星期四

    “作为一个文史工作者,作为一个老杭州人,我要由衷地向历保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在近日召开的杭州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专家咨询会上,86岁高龄的著名文史专家毛昭晰讲到动情处,突然起身,向对面杭州市住保房管局的工作人员鞠躬。

    “历保”,历史建筑保护的简称。一个城市的历史建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一旦失去这些建筑,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必将损失太多的文化内涵和色彩。

    在今天的会上,杭州市住保房管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10年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的工作情况,小河直街、孩儿巷98号、南宋御街、五柳巷、大兜弄......一个个在杭州人心目中变得光彩、生动的地名,展示着历保工作十年来保护下来的历史建筑之深邃和美丽。

    这样的地方,杭州已经抢救保护了336处。

    杭州是怎样做到的?

杭州西湖湖边邨建筑群

    法制先行 理顺历保工作新格局

    杭州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知道一个已经成文的规定,那就是50年以上或有特定价值的历史建筑不得随意拆除。这是杭州推动健全政策体系,推动有法可依的一个极好注脚。如果说,杭州历史建筑保护走在全国前列的话,如今杭州在历史建筑的法制化保障也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早在2004年起,杭州市就相继出台了“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及“保护利用规定”等系列配套政策,市政府成立了历史建筑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在市住保房管局下设立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负责全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修缮整治等的专业管理与指导。2013年以来,更是颁布实施了“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使杭州市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进入了法制化的新时代。

    “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意义重大。它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撑起法律上的保护伞,为工作开展扫清了诸多障碍,条例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及其他条文,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以及历史建筑整修、使用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杭州市住保房管局依章而行,全力开展抢保工作。先是对全市老建筑开展地毯式巡查,并逐一登记,摸清“家底”。搭建起老建筑“大骨架”后,再向纵深前进,扩大保护范围和类型,将“疑似”有价值的建筑,包括工业建筑、教育遗产等均纳入保护名册,以“应保尽保”的思路和“先保护,再论证”的原则,尽量做到保护“零遗漏”。

    这样做的成果非常显著。厚厚的保护名册,记载着一个个已经和即将重新焕发光彩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命运。

   

清波桥河下近代建筑群(修缮后)

    创新保护 延续丰富杭州人文史脉

    在咨询会上,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虞晓芬对杭州历保工作中注重文脉的保护和传承、创新大加赞赏,她认为杭州目前取得的成就,已经不止止是对建筑本身的保护和修复,而是通过成就一批文化遗产,延续并丰富了杭州的历史文脉。她举例说,桥西地区、五柳巷、大兜弄等地,在未进行历保工作之前,人气凋零,死气沉沉。而在历保工作开展后,这些地区都恢复了生气,并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均有质的飞跃。

    据介绍,市政府公布的336处历史建筑保护单位中,已有八成得到了精心修缮和保护,重新焕发昔日风采,通过“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形成了以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杭州模式”,为“美丽杭州”增添历史韵味和人文光彩。

    在历保工作中,住保房管部门创新技术,积累了一整套具有杭州特色的突破性成果。外墙面的“拉丝”技术、“老旧房屋墙体防潮技术研究”课题、在保护性修复的同时引入现代科技内核等等,技术手段的大量创新,为杭城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全国树立了行业标杆。

    创新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模式上。共治共享理念的提出、百人志愿者队伍的辛勤劳作、“还历史于民、还文化于民、还景观于民”的思路和实践,这一切都体现了杭州住保房管部门的科学态度和群众观。“专业性和群众性的结合,轻松横跨权威严肃和合理生命力之间的平衡,是历保杭州模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所在!”长期关注杭州历保工作的新华社资深记者方益波如是说。

    保护、改善、整饬、拆除、更新、保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杭州历史建筑的“活态”保护,历史存真实,风貌显完整,市井生活和人文自然融合,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下狠心”和“使巧劲”的基础上的。

    理念提升 以保带改融合发展惠民生

    杭州这300多处历史建筑中,大部分都曾住着普通市民。所以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到居民的住房调整问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从2004年就跟踪杭州历保工作,她觉得经过这些年的宣传和认知,目前杭州各个层面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在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初步形成决策领导者、住保管理部门、普通市民三位一体的共建共治格局,并在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居民住房改善之间,寻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和平衡点。

    历史建筑保护是一项在居民“家里”运作的工程,工作的开展必须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原有住户的配合和支持。杭州住保房管部门经过常年实践,以民为本,探索出一条文脉传承、民生改善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新路。

    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民生改善之间,有矛盾,但处置得当,也是对历史建筑生命的一种展现。杭州创立了“分类保护,综合保护”模式,尊重合理民意,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多赢。创造性地将历史建筑保护和西湖、运河南宋皇城遗址等市级重点工程相结合,实施综合保护有机更新,在对建筑进行修缮、恢复历史风貌的同时,还合理增配厨卫、排污、消防等设施,创造性地将现代环保技术运用于老房子中,提升了房屋的安全性、功能性和舒适性,实现了老建筑、原风貌、新价值。在一些历史建筑的保护工程中,杭州住保房管部门将历保与住房保障相结合,有效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形成多赢局面。在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中,街区285户住户居住条件大幅改善。而对一些不愿意外迁的居民,也予以充分尊重,“允许自保”,即使所花费的单位面积费用比外迁高,也照样予以落实。

    正如市住保房管局局巡视员李天太说的,历保工作维系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不解决,历保工作不可能顺利开展。

    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为改善民生和城市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短短几年内,杭州历保3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方志华 通讯员 房轩中  编辑:徐洁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获2013年度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网议事厅”再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年度红旗窗口殊荣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 杭网议事厅“社区服务岗”荣获杭州新闻奖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网友赞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新浪微博: @杭网议事厅
微信ID: hzwhwyst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