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杭州的地下铁早已是一番沉寂,轨道里依旧亮着灯光,不是很明亮,却足以照亮检修工人脚下的路。
地铁轨道里边几乎不通风,工作不到10分钟,背后就开始冒汗。凌晨2点左右,他们或俯下身子、或蹲着,低头忙碌。
卓建华,安徽人,今年37岁,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轨道工作,铁轨在他的生命中存在了19年,他的足迹遍布了1号线近100公里的轨道,每一个夜班工作,他每走几步都要弯下腰来进行测量、检修。
“我们晚上的检修就是为了白天更好地服务乘客。不应该让大病害出现,所有的问题消灭病害在萌芽状态。”卓建华说。
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号线正式运营,意味着杭州进入了地铁时代,时光荏苒,杭州地铁1号线已经2岁了,每天地铁列车从湘湖到临平,以风驰电掣般地速度运送着杭州南来北往的乘客。
对于白天运营的地铁1号线,我们早已熟知,而当夜幕降临以后,地铁和地铁人的工作可能鲜为人知。这些地铁人昼伏夜出,在杭城深处的地底下,穿梭在1号线的脉络里。
我们一起走进黑夜进入1号线地铁轨道,去了解杭州地铁幕后的那些的事儿。
11月16日凌晨,杭州的地下铁早已是一番沉寂,轨道里依旧亮着灯光,不是很明亮,却足以照亮检修工人脚下的路。能否想象,你沉睡以后,杭州大地深处的“管道”里的一群“超级马里奥”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卓建华,安徽人,今年37岁,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轨道工作,铁轨在他的生命中存在了19年,而最近的2年的时间都贡献给了杭州地铁1号线,他的足迹遍布了1号线近100公里的轨道,每一个夜班工作,他每走几步都要弯下腰来进行测量、检修。
初见轨道检修员卓建华,穿着工作装,戴着安全帽,笑容可掬。所有检修工一样,头盔、荧光衣、绝缘鞋这套装备是绝不可少的。
到这里,不得不提到闻名世界的管道工马里奥,大鼻子、头戴帽子、身穿背带工作服、还留着胡子,离英雄的形象相差甚远,但是他的形象却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
凌晨1点,我们原以为会很冷,重新装备后随着卓建华一起下轨,原来地铁轨道距离地表有20、30米左右,里边几乎不通风,冬天时温度高达20℃,不到10分钟,背后就开始冒汗。我们听说有时候检修工具重几十斤,甚至整一段的铁轨上百斤都要靠他们人工搬运。
凌晨2点左右,他们或俯下身子、或蹲着,低头忙碌。作为一名热爱管道工作的“马里奥”卓建华,也总是不知疲倦地“跳跃”在轨道里,在憨厚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奋进的心。
晚上10点钟到第二天凌晨6点钟,通常都是卓建华要打起精神工作的时间。此时我们稍显疲惫,眼皮已经开始打架。
10点到12点前做准备工作,12点到4点半就要“下轨道”开始正式检修。哪里有“病害”、哪里要整改,每一天工作结束后都要进行登记、写工作报告,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我们晚上的检修就是为了白天更好地服务乘客。不应该让大病害出现,所有的问题消灭病害在萌芽状态。”卓建华说,1号线两年来的检修都是不允许出现大问题的,防治结合、预防为主。
“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轨道高低、水平、方向以及轨距的测量和调整。”卓建华告诉我们,检修员不仅要负责检修轨道,还要考虑怎样保养让轨道减少磨损,寿命更长。
在卓建华眼中,地铁关系到市民百姓的出行,一刻也不能延误,尤其是刮风下雨,检修员们要及时赶赴现场,“平时我的手机都要24小时开通,就怕发生问题,露天高架部分就怕遇到雨季。”
“我们有先进的检修仪器,但不能全部依赖仪器,虽然人工速度比较慢,人工检修是决不可少的。”1号线每48小时全部轨道都要巡查一次,单线约有50公里。卓建华和同事们对这100公里的轨道已经很熟悉了,常常一个晚上就要走7、8公里,相当于5站路左右。检修员们已经摸透了轨道的“脾气”,哪里问题多,哪里需要倍加呵护,哪里容易“生病”。
过去的17年,卓建华也是从事轨道工作,但是由于工作调动性较大、离家又比较远,因此换到1号线。“我离开家人工作也为了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家人都很理解、很支持。安全方面,不用他们过多地担心,自己能够照顾好。”如今,他能够每个月回家一次,去看望妻子和两个十多岁的孩子。
凌晨3点,当我们离开时,“马里奥”微笑着朝我们挥挥手表示再见,转过身后依旧要在轨道里继续他的检修工作,夜复一夜。
你可能会感兴趣:夜幕下的杭州地铁末班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