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343天,今天六和塔整装一新,重新迎客。
屋面漏水是“硬伤”,屋面维护、更换碎裂瓦片,是这次维修的重点。
屋檐翘角连接处是霉烂 “重灾区”,新上任的“勾头”和“滴水”在冷柜中冰过24小时。
杭州网讯 2013年5月2日,六和塔主体进入封闭状态。这次保养工程是六和塔建国以来又一次较大规模保养性维护。
今天,它整装一新,重新开塔,已经是整整343天未与人谋面了。
一座13层的塔,为何要修缮这么久?这一年,它又经历了哪些变化?在专家的带领下,记者登上六和塔,仔仔细细看了个究竟。
13层高的六和塔 用去了40层高楼所需的脚手架用量
钢管23100根,总重约为44万公斤。13层楼高的六和塔用掉的脚手架数量,可以抵得上一座40层楼的普通高层所需脚手架数量。 据介绍,光是论证脚手架搭建方案,就花费了半年时间。论证好方案后,搭脚手架也搭了3个月。
为什么这么费时费力?
六和塔高59.89米,想让它得到360度无死角的维护,脚手架就必须和它具有相同的“身高”——相当于20层高楼的高度。
而且,六和塔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为了与塔身更贴合,便于维修,这个脚手架还得搭成“微锥形”的。第一层的脚手架还可以搭建在地面上,再往上脚手架的受力点放在哪里?这是一个难题。就和搭积木一样,越往上越难,还要顺次搭出弧度来。
“六和塔作为文物建筑,无论是其木构外檐还是砖构塔心,原则上都不允许接受外力的拉接。”钱江管理处副主任黄飞燕告诉记者。“而且为了保护塔的内部设施,维护所需要的所有材料都会在塔外运送,所以脚手架必须牢固给力。”
既要高度,又要造型,脚手架成为了修缮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
“我们从古塔保护、力学、结构学等专业角度,经过反复的计算与论证,最终我们采用了‘满堂脚手架’的方式,保证所有的支撑力都落在地上,而不再让塔身负重。”黄飞燕满意地说。
屋面漏水是“硬伤” 如何让水汽出得去,进不来?
屋面维护是本次六和塔保养维护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建国后几次修缮的记录来看,维修的主要原因都在于屋面漏水,此次六和塔保养维护工程亦不例外。
六和塔屋面上一次整体维修是在1991年,因六和塔地处江边,风大、冬季严寒,因风雪的侵蚀,每层的瓦片均有不同程度的冻裂。
“2008年初的那场大雪,对六和塔瓦片的损伤尤其大。有些已经完全破碎,人工都无法整块清理下来。”黄飞燕介绍说,根据六和塔屋面打开情况来看,除了第一层屋面因08年曾重新翻修而保存较好,其他各层屋面望板及椽子均有不同程度的霉烂情况,比较集中的是塔第2至7层屋面,特别是靠近背阴的东北方向的三个面最为严重。“这个方向属于背阴面,潮气不易散去。”
屋面的维修完全执行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工艺是老底子的,材料也是老底子的。
新更换上的木材都是旧杉木,不易开裂、腐烂,所有木料都经过防虫防蚁处理。
》》》》下页内容提示:
新上任的“勾头”和“滴水”在冷柜中冰过24小时
光纤光栅实时监测 全国古塔应用中尚属首例
2.38米高的防雷塔可以抵御13级台风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