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千年古海塘 壮观钱江潮
hwyst.hangzhou.com.cn  2015年04月07日 13:47:38 星期二

  【总提要】

  【省钱塘江管理局主任科员邢云】:古海塘全长大概是317公里。

  【省钱塘江管理局主任科员龚真真】:条石与条石之间再用那个铁锭来连接。

  【市政协特聘委员姜青青】:技术的一步步发展体现了我们当地人的一种创新。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朗旭峰】:其实还是跟城市的扩展有关系,先修海塘再筑城墙。

  【市政协特聘委员王其煌】:更重要的是杭州因塘而存。

  【市政协委员周震】: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立法。

  【江干区政协委员王勇军】:古海塘的这些遗址可以变成现在我们要求的公共绿地。

  【解说】:钱塘江海塘和长城,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作为人类建筑工程的奇迹,古海塘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又有着怎样的的文化特质,我们圆桌会政协视点,今晚关注。

  【主持人郑煜】: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欢迎收看我们圆桌会,我是郑煜,在今年的两会上面,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同志,他提出了一份,关于钱塘江古海塘和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的一份建议提案,一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今天我们的节目开始之前,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这个提案的内容。

  【VCR】

  【解说】:钱江潮是举世闻名的天下奇观,钱塘江海塘则是保护杭州城市,和西湖及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免受洪潮侵袭的重要屏障,与长城大运河,并称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叶明提交了,《关于钱塘江古海塘(包括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叶明】:这个问题,我们市政协已经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目前)保留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遗迹,包括一些遗址,另外一方面也在不断遭受着破坏,所以这个要抓紧进行保护,在这个提案里面,在这个建议当中,我们也提出来了,一个方面希望国家文物局,列入我们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再另外就是提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的名录。

  【解说】:目前钱塘江两岸古海塘总长300多千米,有自先秦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类型的海塘遗存,也不乏与海塘治水镇潮有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千年的沉淀,目前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海塘遗迹,如杭州市的五代吴越海塘,明清海塘和海宁的清代鱼鳞海塘,都是中国海塘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实物遗存,时至今日,部分钱塘江古海塘,仍为捍卫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钱塘江古海塘历时弥远,沿线两岸人民在建设经营海塘中,也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留下了大量与钱塘江和钱江潮,有关的文献资料文学作品,和风俗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弄潮儿勇立潮头,奔竞不息的精神,至今仍是,流域社会文明中的重要文化基因。

  【主持人郑煜】:通过这个短片,我们也看到了,钱塘江的古海塘,和我们的长城以及大运河,是我们古代人类的,三大奇迹的一个建筑工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在想,钱塘江的古海塘,它到底有哪些价值呢,又体现在哪里呢,它本身又具有怎样的一些文化特质呢,今天圆桌会政协视点,就来关注这方面的话题,今天在我们现场,其实我们知道很多的,委员和我们的嘉宾,打小和我们钱塘江的古海塘,是比邻而居的,我在这儿想请问一下几位,王委员,您对于钱塘江古海塘和你的生活,您有哪些点滴记忆的故事。

  【江干区政协委员王勇军】:我因为是工作在彭埠,江干区彭埠,整个江干区它和古海塘紧密联系,比如说从我们最西面的观音塘,观音塘实际上原来从塘字来说,它是属于海塘当中,这里原有一个观音庙,再往上三堡四堡五堡六堡七堡八堡九堡,一上去这些地名,从南面往北面走,杭州城除了城外,这里从原来,比如说我们有南肖埠,南肖埠这个埠字,它原来是个商埠,这个埠它原来就是在江边,古海塘这里,比如说我们的新塘高塘,这些地名都是说明,这里和钱塘江海塘是有紧密联系的,而且比如说像我们这里,新塘这个地方,明代的时候有一次大潮把原来的海塘冲毁了,冲毁了后来在现在的新塘路这一带重新修了个海塘,所以叫新塘,就在我们江干这个区域这边,这个区域这边的塘基本上,都是和海塘联系在一起的。

  【市政协委员王恺华】:我是萧山瓜沥人,瓜沥是北海塘经过的地方,我从小出生和长大的那条街叫做塘头街,明清以前塘头街,它是属于北海塘的一段,但是慢慢地钱塘江北移,它就融入到了城市里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也很有趣,我们要上一趟街的话,就要走过一个长长的而且有点陡的斜坡,就好像是一条山脊,它躺在整个平平的镇中间,所以这样的感受让我觉得非常奇特,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

  【原转塘文化站站长王洪根】:我是文化站的,原来一直是文保通讯员,我住也是住在转塘,你打小住也住在那里,而且住在王安埠的自然村,有些故事说,王安埠王安埠,以前乾隆皇帝好像到这里来过,上来过王安埠,我们小的时候,海塘上面很高,两三米三米的样子,我们经常在海塘上面爬上爬下。

  【主持人郑煜】:刚才几位在谈到海塘跟生活,包括海塘跟我们现在地名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我想问一下这个古海塘,它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为什么要建造这个海塘。

  【省钱塘江管理局主任科员邢云】:具体钱塘江的海塘,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其实这个不可考,而且有争论,我们文献上,我们觉得王老师可能知道,像我们华信筑塘,但是说华信筑的黄海大塘,也是隔绝西湖和钱塘江的一个塘,并不是说为了抵御潮灾,为了抵御涌潮,修建的这个海塘,我们现在指的海塘,主要还是洪潮,抵御洪潮灾害的,但是其实涌潮形成到现在也就2500年。

  【市政协特聘委员王其煌】:我们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杭州所谓江海之间,两浙之间,所以它在这样的地理位置,当然潮水经常涌来,所以原来最先我们杭州的先民,他只能够住在很高的地方,比如现在灵隐山中,比较山里面的,所以最早秦朝当时的,秦始皇那时候山中小县,再下面像我们今天上城下城这一带,根本不能住人的,一方面是海平面的改变,另一方面的确是人们不断地把这种堤,就刚才邢云讲的,那种堤和今天不是一个概念,包括华信筑塘也是一样的,把洪水拦起来,拦起来以后,水大的话进来了,钱塘江水本身自己退过去,这里也可以住人了,当时我们杭州这个城市叫钱塘城,塘在说文解字上,塘什么意思,就是大堤,大的堤叫塘,塘的概念叫大堤,而且我们这座城市,就是不断和外面的涌潮潮水,不断地斗争,不断地战胜它,做成的一个城市。

  【主持人郑煜】:造塘造城。

  【市政协特聘委员王其煌】:造这个城市,造塘一个就是给人生活,一个就是农业灌溉,真正是今天现代意义上的塘,到了唐朝,唐朝为什么,经济大量发达,发达了以后人口增加,所以不能再住在山坡和高地的地方了,而要在现在今天上城下城这种,原来潮水涌进的地方就要住了,那怎么办,那就挖堤,开始挖堤倒还不是按照这种塘,还是很被动的,挖河,譬如说我们现在说,我们杭州的居民注意没有,大的河都是南北向的,为什么,把东边的水退出去,从西面到东边造河,我们最早的河,比如说明清河,后来才有中河,造一条河就把水可以挡一下,这个是被动的做法,后来才有东河,后来茅山河,再一直过去,你看我们的历史是从西到东过去的,慢慢过去,到唐朝的时候怎么办,光靠这样被动是不行的,所以正式开始做塘,今天的概念叫塘,塘在今天现在还存下来,我们讲的池塘也好,海塘,是唐末五代的时候,五代时候钱鏐。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朗旭峰】:有筑塘的记载,应该是唐代就有了,但是当时应该还是一种泥塘,或者土塘一种形式,唐代末期就是910年,也就是后梁开平四年的时候,这个年代是非常确切的,钱鏐当时为什么要筑塘呢,其实还是跟城市的扩展有关系,当时就决定先修海塘,再筑城墙,它是这样子的,它里面是,这边应该朝着海潮的一个位置,里面堆的是沙土,用竹篱笆把它隔起来,外面是打上一排排的木头,中间又用竖起来的木头,把它做成一个格子状的,里面就填上石头,填上石头以后,外面就用竹笼装上小石头,把它压住,外面再填上土填上草,再一层一层上去,我们这里看到的这一层,这一层下来是五代的海塘,上面还有北宋时期,北宋初年重新修的一个痕迹,整个海塘的跨度将近有40米左右,这是上仓桥的,这里面还有竹篱笆,这段是竹篱笆的痕迹,这一道也是竹篱笆。

  【主持人郑煜】:这个是在什么时候修建的。

  【市政协特聘委员王其煌】:五代,公元910年修建的海塘,和历史上的记载完全符合。

  【省钱塘江管理局主任科员龚真真】: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建筑材料用上了石料,为什么要用石料,根据史料记载,当时钱镠建塘的时候,先是做土塘的,但是他说百筑不就,就是没有成功,为什么没有成功,杭州这一带是沙土,非常容易被潮冲掉,因为在那么强的涌潮作用下,他就没有成功,后来他就才想到了改用竹笼来装石头,来做这个海塘。

  【省钱塘江管理局主任科员邢云】:唐代以前是土石料混合塘,直到钱镠筑的钱氏捍海塘,是一个非常大的,相当于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对于海塘技术来说是一个飞跃,因为他做的竹笼石塘,它有前面的滉柱来削浪了,就是说保护主塘的辅助设施,但宋代其实它是做了非常多的研究的,有很多人做了很多的研究,包括宋代有一个(人),他做了直立式的石塘,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明代黄光升,他修建了几米五纵五横鱼鳞石塘,台风来的时候没倒,然后就觉得,这个海塘的形式比较好,但是它费料,就是非常费石头,所以在清代朱轼在海宁在一段,又发明了鱼鳞大石塘,就是说这个鱼鳞大石塘,比五纵五横鱼鳞石塘和双盖石塘,都节省石头而且坚固,这就是鱼鳞大石塘,但是我们杭州这边,杭州北岸基本都是鱼鳞大石塘,南岸受灾相对会少一些,就是它的灾害会轻一些,所以建的是条块石塘,也叫丁由石塘,就是说它比较简单,前面塘身只有两层,一丁一由两块石头,后面全是碎石,基本上我们的塘型就是这样演变的,到民国的时候又有一个材料的转变,也就是说混凝土来了,它就用混凝土塘,包括它的桩也做混凝土桩,以前都是木桩,但是混凝土桩,他也做了形式的转变,他也发明了斜坡式,所以我们现在,包括现在杭州的南岸,也有很多斜坡式的混凝土重力塘,当然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是直立的、斜坡的这种海塘的结构形式了。

  【主持人郑煜】:我想问一下郎所长,现在到目前为止,据你们考古,目前我们钱塘江沿岸,还保留着古海塘大概有多少段。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朗旭峰】:总的来说,钱塘江老的海塘,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海塘,应该说整体还都是保留着,明清都保留,其他还有吗,就是说五代海塘,我们现在知道的就是在,江城路沿线,秋涛路以西的复兴路沿线,可能还会有,我们也在做一个调查,主要在江城路这段,应该还是有的,但是不长,因为史料记载说是很长,从艮山门到六和塔,但是是否是这样的,有待于我们考古进行调查,明清时期海塘保留得相对来说,相对完整,因为它有的是在,像转塘那段都在田里面,包括乔司九堡那段都在田里面,复兴路包括秋涛路,包括我们一直沿着,三堡四堡五堡过去的话,一直到七堡,那一条线上面,都在道路底下。

  【市政协特聘委员王其煌】:这个实际上都还要待考古的发掘,因为它大部分都在(地)下面。

  【省钱塘江管理局主任科员邢云】:明清时期钱塘江两岸,古海塘全长大概是317公里,就是说不止是包括杭州段,但是现在临江的,目前存在的临江的明清时期的古海塘,一共大概是40公里,杭州大概有5.1公里,在西江塘这里还是明清的,主要还是在海宁。

  【主持人郑煜】:对于钱塘江的古海塘,其实我们的政协委员,也到转塘和海宁进行了一个实地考察,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VCR】

  【解说】:现存的钱塘江古海塘,包括北岸海塘和南岸海塘两部分,其中明清古海塘的遗存,主要位于钱塘江北段,大致西起西湖区转塘镇狮子口村,经梵村闸口南星桥碑亭边,再沿秋涛路杭海路一直到九堡乔司,终点在嘉兴平湖,这一段海塘保存较好,遗产点丰富,在北岸古海塘起点,转塘狮子口村,我们看到了这只高大威武的石狮子,石狮子坐西朝东,昂首挺立,高约2米,全身呈灰褐色,令人惊叹的是,石狮子边上还保留着,一根与狮子相同高度的石柱子,村民称“镇海柱”,上面刻有“斯于万年”的字样,而一旁那株满目翠绿的古樟树,也已经在这里守护了四百多年,仿佛在诉说着年代的久远。

  村民:就是说以前是围起来,大水就不会涨过来,比方说两块接起来的地方,像这块这两块接起来的地方,这块跟这块,都有一个绊牢的,这样绊牢的在下面,如果再走过来一块,这个地方有一块是中间小一点的,两边是这样子宽的,这么长,上面绞牢的一块一块都弄牢的,我们小的时候,他们挖出来我们看见的。

  【解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涌潮蔚为壮观,却也害苦了两岸的老百姓,从汉唐以来,历代王朝都动用了,大量人力财力来固堤御潮,筑塘技术从土塘柴塘,发展到石囤木柜塘,可是海塘屡建屡毁,直到明朝嘉靖年间,鱼鳞石塘在海盐诞生,开启了钱塘江海塘建设的新纪元,这种古海塘建设十分精巧,塘基用的是5米多长的粗木料,打成“马牙桩”“梅花桩”等,不同类型的桩,塘底垒石最厚的有23层,最少的也有18层,都用上千斤的重条石逐层上叠,从侧面看塘身,层次排列如同鱼鳞一样,所以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鱼鳞石塘”,在海宁盐官这里的鱼鳞石塘,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也是目前钱塘江古海塘保存最完好的一段,直到今天,它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水利作用。

  【杭州市政协委员余樟春】:古代在建筑过程中,它的质量是很讲究的,所以从申遗角度上来讲,我认为意义非常的重大,它传播着我们钱塘江两岸人民的,智慧劳动和创造。

  【省钱塘江管理局嘉兴管理处党总支书记任火良】:加强宣传加强保护,还有一个就是从海塘建造的文化历史这方面去挖掘。

  【主持人郑煜】:通过这个短片我们了解到了,我们现在这个古海塘它的演变,跟我们的筑塘的技术是分不开的,节目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提到了,我们说这个古海塘,跟我们的长城运河,堪称古代的人类建筑的,三大奇迹,我们就特别想要知道,它的演变过程中,它这些技术,它这种奇迹的发生,其实是技术的不断革新,或者是智慧的沉淀,在座的专家,能不能给我们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能举几个例子让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它就会成为人类的奇迹之一呢。

  【省钱塘江管理局主任科员龚真真】:在光绪年间,我们当时有一位修塘的官员,他叫李辅耀,后来他在光绪34年,担任了首任的浙江海塘工程总局的总办,就是我们钱塘江管理局的前身,那是在清代,那么他在光绪6—8年,负责修建了海宁那边,念汛口门那一段,就是说把它修复回去,因为它原先的塘,经过很多次的潮水冲击以后,又被毁坏了,毁坏了把它修回去,修完以后他又把它这个过程,把它记录下来,刻了一本书,叫《念汛口门二限三限石塘图说》,这里面就讲得非常地细致,从桩木怎么打桩,到上面用三合土,再上面再铺条石怎么铺,纵横怎么排列,多少层,里面分什么规格,里面还用了,我们现在有水泥了,他那个时候没有水泥,怎么办呢,让条石怎么样,能够连接得更好呢,他就使用糯米灰浆,然后最上面,条石与条石之间,再用铁锭来连接,今天我还带来了实物。

  【主持人郑煜】:来给我们看一下。

  【省钱塘江管理局主任科员龚真真】:大家看一下,就是这样,这块东西很沉,大概我称了一下有5斤左右。

  【主持人郑煜】:这一块有5斤左右。

  【省钱塘江管理局主任科员龚真真】:对对对,还有比这个更大的。

  【主持人郑煜】:这个铁锭是什么样的作用,在这里面。

  【省钱塘江管理局主任科员龚真真】:它就是用来连接,两块条石的,其实我们的海塘,它这个结构,并不是完全是刚性的,它是和这个环境相契合,建在沙地上的,它是会发生沉降的,但是它虽然发生位移以后,它还是连接在一起,它是带有一种柔性的结构,所以说我们也许,可以了解到更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主持人郑煜】:其实这也是一种创新,原先一直都没有。

  【市政协特聘委员王其煌】:这个是刚才讲的,笼子竹笼,但是它在靠前面,十几米的地方,还有滉木打下来,就是滉柱,滉的意思实际上是隔的意思,它这样先要水进来,要用滉柱,用滉木把水拦住,把水的能力给分了,这是一个,还有在这个里面,它再做石头塘,是三层,石堤石头的堤塘,是这样三层,这边水冲过来以后,就按照记载“沙越重,渐积,堤越固”,就是堤越来越坚固了,所以古代人很聪明,这种方法本身,实际上到后来的鱼鳞塘明清,实际上初始都是这种状态,都是一个演变,最先的都在这里,甚至今天我到秦山核电站那边去看,那个防固堤,也吸收了这个,它把能量吸收了,先是滉木把能量大量吸收,再把后面的塘筑上,实际上都是这样的,所以这个遗产价值非常高。

  【主持人郑煜】:也就是说之后的塘的演变,其实都是从这里来发源的。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陈浩鼎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 荣获“2014年度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省政协常委陈琪一行考察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走进市民之家聆听新年新期待
·2014年记者节 杭州网记者进社区
·“杭网议事厅”获2013年度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网议事厅”再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年度红旗窗口殊荣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