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说的是5月12号“防灾减灾日”前夕,记者在南京某小区随机采访30个人,只有一位家里有急救包,还是主人留学日本时带回国的,包的背面写的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多么令人叹息的一幕,三十分之一的概率,还是在别的国家受到他们的影响之下才作出的准备,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国民防灾意识在哪里?我们的防灾教育演习又在哪里?
汶川大地震后,国民防灾问题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我们似乎只有在付出了这样惨痛的教训之后才会有一点点醒悟——但是效果如何呢?今年4月,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文健组织的课题小组专门在南京300名市民中做过一项随机调查,当问到地震时如果你在四楼以上,怎么办?有很多人选择走楼梯或走电梯,但殊不知这些选择都是危险的。
虽然从无到有、从不重视到重视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一年中仅有的一到两次防灾演习能起到的作用相信确实有限,防灾首先是意识上的问题,其次才是行动上。有“地震国”之称的日本对于防灾十分重视,他们通过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国民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定期组织防灾演习等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防灾减灾体系,将防灾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渗透到国民基础教育中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有到过日本的朋友给笔者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看到日本两户邻居之间的墙有一面是木板做的觉得很奇怪,就问主人,主人告诉他这是为了防止一户家中起火,方便邻居“破木逃生”用的。
好一个“破木逃生”,好一个方便邻居,与三十分之一的急救包相比,我们自愧不如。从去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被设立为“防灾减灾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防灾减灾演习,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各级政府行动起来了,各大媒体行动起来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全体国民的行动,让防灾减灾成为日常生活中紧紧牢记的观念,一刻不放松的弦。不是为了迎接灾难,也不是为了演习而演习,我们希望的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能泰然自若临危不乱,每一个人都可以安然无恙防灾自救。
“5·12”防空警报已经响毕,我们心里的警报每天都要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