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开还是不开?这是个社会问题
说起自己在康康饭店的执法经历,杭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江干分局秋涛工商所侯所长感概良多。
“最早一次是98年6月份,江干区政府联合执法扣除了康康饭店的炊具桌椅,”侯所长说,那次执法是现场直播,关注的人很多。之后几年陆续也搞过,效果都不好。
“他们也是弱势群体,我们要执法,也不能不讲人情”。侯所长表示,虽然“没有营业执照”一条就可以让底层的商家关门,但由于老小区配套没有那么完善,那些开在底层的小吃店、菜店、文具店、理发店等确实给居民们带来许多方便,只要不是特别扰民,居民们都是可以接受的。
侯所长拿出一份由市规划局2005年6月8日拟定的《关于加强杭州市区底层住宅从事经营活动管理若干意见(试行)》,这条在五年前就出台的意见其实没有发挥多少效力。
一面是监管执法涉及部门众多,需要通力配合;一面是小区居民对便民配套设施的需求与出租底层带来的利益诱惑,侯所长只能无奈地表示,“这是个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