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想象一个场景:你的孩子放学之后兴冲冲地拿起IPAD,你正要去收缴,却发现他不是在玩游戏,而是不紧不慢点开一个APP,浏览一段课堂视频,补足自己薄弱的功课。
在很近的将来,这将在我们身边成为可能。
风靡于网络的哈佛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刮进了校园,催生出一个新名词:微课。
12月23日,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在杭召开,记者从会议获悉,到明年年底,全省将建成100个微课程和1000个微课资源。
微课正在走进校园(网络图片)
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灵活、合理运用教育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等教育教学目的数字化资源集合。
为什么要做微课?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建设微课资源是我省力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举措之一。今年可以说是我省微课建设的元年。还举办了浙江高校微课大赛,涌现了一批受师生喜爱的微课资源。
杭城高校和中小学“试水”情况如何?作者做了走访。
安吉路实验学校:微课助力信息化校园建设,核心是互动
作为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先锋,在微课的施行上,安吉路实验学校同样走在了前列。
记者采访了安吉路实验学校办公室上官主任和分管技术的祝主任。后者告诉记者,浙江省此次将评选包括高校在内的200所“信息化校园示范学校”,安吉路很有机会成为杭州市入选的20所学校之一。
公办学校不能补课,微课是用技术手段破解难题
祝老师说,公办学校绝对不能补课,这是政策规定好的,但是作为一些名校,怎么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这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微课的使用,实际上是用技术破解这一难点,是基于外界的环境和教育的发展做出的尝试。
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作为一种长度在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微课怎么拍?拍什么?祝老师说,微课在设计时,先将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分解,主要针对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掌握的知识进行摄录,学生可以在网上“自选”学习。
“比如孩子的个位数加减法不过关,那么就可以强化这方面的练习。”
有的放矢,是微课设计的初衷。
“如果全程将课程录下来,一个没有重点,另一方面,40分钟一堂课,大多数孩子也看不下来。”
PC端到移动端,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了解到,安吉路实验学校目前已经采购了大规模的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并储存了一些课程在非编系统里,明年将全面推向社会。
“前期硬件投入大概在50-80万,后期还要100万左右。但是假如能达到实效,真正服务于学生,我们认为性价比也非常好。” “我们有个长远的计划,首先把学校的平台建好,然后逐步开放移动的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