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R1
解说: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所谓游学,就是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学生在游学期间到国外,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真正做到学和游的结合。目前游学一般有三个种类,语言类游学、特色游学,以及根据个人需要的定制游学,在中国最初开拓市场的是旅游公司,他们以看名校为噱头带学生旅游,之后留学中介,教育机构陆续进入市场,这些机构运用自己海外学校资源,逐渐成为游学市场的主角。在内容安排上,游学除了必要的景点参观以外,往往还包括,展现西方的互动教学模式,体验当地传统的体育活动,参与所入住地区的社区公益活动,在一些旅行社和游学中介的宣传中,游学的功能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见世面、练口语、体验生活、认识朋友、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另一个功能是把游学,当成是留学的前奏,判断今后是否要选择留学。
主持人张平:这就是游学的大概的一个解释,今天在我们这个现场,有两位学生都参加过游学,是吧?一个叫仲秋阳,还有一位叫钟皓是吧,怎么样?你们参加过游学的感受,你们觉得最有意思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仲秋阳(参与游学学生):我觉得到外面游学等于说,我当时去的目的就是想看一下,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毕竟你在国内听到的都是别人说的,都不是你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我就是想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包括当时我妈有打算把我送出去读书,所以就想让我自己去经历一下,觉得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
主持人张平:那时候你是读高一、高二。
仲秋阳(参与游学学生):是高一的暑假。
主持人张平:你当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仲秋阳(参与游学学生):我觉得应该是自信心方面,因为当初你国内讲英语,毕竟都是老师在上面教,下面你自己在那边学,你也不知道老外到底听没听懂你在讲什么,你也不知道自己的英文,到底是一个什么程度,但是我出去了以后,跟别人交流一下,觉得没什么特别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自信心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钟皓(参与游学学生):我和他也抱着同样的想法,我也想去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出去看看世界到底如何不一样,去开拓一下我的视野,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去练一下我的口语,因为首先我觉得,练语言是要在一个大环境下的,而且需要你不断的磨练,不断有对话跟老外,而且再一点我还想去了解一下,对方国家的文化什么之类的。
主持人张平:你通过这样的游学你目的达到了吗?
钟皓(参与游学学生):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
杨慕光(春蕾中学教师):从这两个同学身上,应该说游学的这些特征是表现出来了,游学它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体验式学习,所以刚才那个同学讲的很好,你只有在那个环境中间,你才能够体验,这儿老师讲得再多,讲英语、讲美国的生活,讲英国的生活怎么样,你不到那儿你很难体验。
黄拥军(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我对游学的理解是这样的,游学它是长远的距离,去变成一个求学的目的,学是主要目的,路途的过程是一个旅游的过程。
周骏健(家长):刚才没有讲到的其实还有一种,就是以学为主的,基本上是没有游,我的小孩子当时就是这样的,是一个名校的国际夏令营,这些夏令营是由学校的机构来主办,参加的学生是全世界各地的中学生。
主持人张平:多长时间?
周骏健(家长):两个星期。
主持人张平:全在那个学校里头?
周骏健(家长):就在学校里 每天上课,所以我就说是只有学没有游。
侯公林(社会心理专家):目前谈到的游学最多的是什么呢?实际上是我们的孩子,跟着某一个团队,我不管这个团队是学校组织的,还是旅行社组织的,更多的是旅行社组织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到外面去以游为主,几乎是不学的这么一种过程,实际上让他去逛一圈。
主持人张平:这样的一种状况,比如说盲目的也好,光是一腔热情的也好,但是你是阻挡不了游学的热潮的,在咱们杭州这方面就不得了,这几年我们来看段VCR,看看杭州这两年游学情况,是怎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