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提要1
解说:电信诈骗案中的受害者,为何以女性居多?
卢秋玲(浙江警察学院犯罪心理学副教授):比较胆小怕事。
魏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比较容易相信别人。
曹日芳(省心理卫生协会主任医师):这个时候他想的问题就比较狭窄。
解说:电信诈骗案集中高发,如何拆穿骗子的招术?《我们圆桌会》广告之后继续讨论。
主持人郑煜:其实我们说到了,刚才从这个个案,还有我们杭州近几年,陆陆续续发生的诈骗案,其实都有相应的一些特点,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条片子,程女士她对自身的一种诈骗的过程的描述,我们来了解一下看看,这期间是否有什么共通点?
VTR2
程女士(受害人):我这个人很在乎名声的,主要原因是以为他是公安,他肯定掌握了我们的心理,爱面子想清白啊,这种心情很迫切,他掌握了。
解说:程女士是个退休职工,一直以正直诚信自豪的她,那天接到诈骗电话的时候却蒙了。
程女士(受害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连续性,在电话里让你听见的,好像里面设备蛮全的,说你不仅仅医保涉及贩毒,而且事情大了,我再帮你接到苏州公安局,然后这其中都让你听见的,使人就这样相信了,他说要去三个月拘留,我们的政策不能变,这样套住你的,其实。
解说:跟一般的电话诈骗一样,虽然是换了由头,但是最终还是让程女士损失了50多万元。
主持人郑煜:我不知道大家,尤其是两位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你们看完这个片子以后,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受害人的内心的一种变化,还有一个诈骗人的心理是怎么样的?
卢秋玲(浙江警察学院犯罪心理学副教授):刚才我看了这个片子,后面这个案子,看到这个女士讲的,她就说她是很注重名声的,一听到他是公安的,她觉得越来越相信自己是涉案了,所以很怕,所以赶快要把这个事情处理好。我觉得我们女性的话,相对男性实际上心理上有个特点,比较胆小怕事,就像遇到这个事情了,很快就想息事宁人,赶快就要把这个事情处理好,心情特别的迫切,这个是一个心理上的,也是一个弱点,这是一点;第二点我觉得她情绪不是很稳定,她遇到这个事情就着急,她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因为情绪着急了以后,就导致这种思维的紊乱,思维紊乱以后,她的行为肯定不由自主的了,对方说什么,她就按照对方(意图),就一步步去做了,很快陷入他这个陷阱去了,这是第二个特点;第三个我觉得我们女性思维,跟男性相比的话,她思考问题的话,她是形象思维比较突出,她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是比较欠缺的,诈骗分子他为什么能够成功,实际上我们说所有的犯罪里面,诈骗犯罪、诈骗分子,他是高智商犯罪,智商是最高的,为什么呢?他把你的钱骗去,你还是心甘情愿的,抢劫我还要把自己的钱护牢,盗窃他是偷偷摸摸来偷的,对不对?诈骗的话,我很高兴的,说一不二,怎么做就怎么做,心甘情愿的把钱拱手给你,为什么受害人能够相信他?实际上他里面就是运用了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就是社会刻板效应,也叫做社会刻板印象,社会上对一类人他的一个固定看法。我们知道前面352万这个案子里面,你看到没有,这个诈骗分子他把自己扮演成什么角色,一个是警官,一个是检察官,我们知道社会上我们说,对警官和检察官这类人,他的一个固定的看法是什么?他是公正执法,是正义的化身,警官、检察官这个电话都打过来了,我还有什么好怀疑呢?
主持人郑煜:在这儿我问一下魏队,刚才谈到了女性受骗容易一些,我想问一下刚才我们在案子里边,352万那个,这个也是个女性吗?
魏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对,这是个年轻女性,可能高校刚毕业不久,事实上女性的话,在我们所有的电信诈骗案分类当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但是我们去分析今年,重大就是50万以上的电信诈骗案,这个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女性,而且是中青年女性,20岁到60岁的这么一个阶段,而且我们整个一个重大案件当中,诈骗的形式都是一致的,都是涉案类电信诈骗,涉及犯罪了,要把你的所有的财产,所有经手的资金,划到某某的安全帐户,这个当中,因为往往我们的涉案类电信诈骗,是所有电信诈骗案件当中数额最大的,那么这个当中我们也在考虑,可能女性这个群体比较善良,比较容易相信别人。
卢秋玲(浙江警察学院犯罪心理学副教授):还有她交往的空间是比较有局限性的,有些比较顾家,可能就是单位里,或者就是家里,有的是退休了就是在家里,所以她知道的信息很少。
曹日芳(省心理卫生协会主任医师):这个就像刚才朱老师就说了一句话,这些人真笨,我倒觉得不是笨的原因,这是她们的普遍的一个心理。
主持人郑煜:普遍的心理。
魏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天性。
曹日芳(省心理卫生协会主任医师):一个心理特征的作用,还有一些其他综合性因素,不是一个单方面,就像刚才律师说的,他们不会相信,肯定的,因为这是他们的专业,是吧,就像前几年核辐射的事情,大家疯狂的买盐,大家也觉得非去买盐是不是很笨,按照我们从卫生学的角度来讲,但是老百姓他很多人不懂,所以这里面就刚才卢老师说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很重要就是什么,这些老年人、女性,他们的信息渠道不是很通;第二个女性和老年人,普遍性就刚才魏队说的,她容易相信别人,这在我们心理学里面叫什么呢?暗示性比较高,容易受暗示就容易相信别人,而犯罪分子他反过来,抓住了我们这些上当受骗人的心理,他是环环相扣,他这个过程是非常的缜密,他首先让你相信,比方说我告诉你一个事情,你脑子里在疑问,他马上要把你这个疑问解决掉,比如说叫你打114,马上叫你核实,上网查询,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刚才卢老师也说到过,犯罪分子他要给你打电话诈骗,首先他要给你创造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对你来说,是一种应激性事件,在我们心理学里面讲应激性事件,就给我们提高压力,比如说告诉你这个事情你犯罪了,人一旦处于一个应激状态,他的心理的判断能力、识别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要下降,包括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这个时候他想的问题就比较狭窄,不像我们在这里坐着,在这里分析问题的时候面面俱到,但是他到了那个时候,他可能就会钻牛角尖了,这也是一个犯罪分子,抓牢的普遍的一个共同的特点。
主持人郑煜:你看两位老师从心理学上,就讲了容易受骗人群,女性,还有老年人,我不知道几位老师和嘉宾,你们听完以后,你们觉得他们在受骗的过程当中,内心是产生这样的(变化),或者你们还有认为,其他不同的一些因素吗?
朱成方(特约评论员):首先这两位老师在说,他们是高科技,是不是很聪明,觉得这两个骗子一点都不聪明,他出的东西很笨,他们那么笨的东西,我们一听就听出来了,他们怎么会上当呢?我觉得我们整个人类人群当中,肯定有几个信息渠道不通畅的,肯定有老人,也有女性,没办法避免的,肯定他是只看韩剧,不读报,也不看新闻,也不看《我们圆桌会》的,这种人有的,存在了怎么办?我觉得关键还是要怎么防,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报案的我发现,没有形成诈骗不立案,形成诈骗以后,钱在国外,查不出来呢?骗了也白骗。这个怪圈怎么形成的,我一直在考虑这个东西,我觉得是不是能再前置,前置到什么呢?前置到还没有出现事情,比方说我们报案了,我报案过的,我听说你也报案过的,报案了没有人管你,这个事我们知道了挂掉了,这样的话我们后面要不要报案,不要报案了 听到之后,哦,你去死吧,你把电话就挂了,因为我知道没人来管这个电话,没人管的话就不报案了,那这个电话就猖獗了,所以我希望公安机关、公安部门,包括网警,我们有网警,网警我原来是觉得很抱希望的,网警好像从来没为我们这些市民,办成事情过。
魏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我们警方一个就是说,只要是我们在杭州报案的,确实受害人已经上当受骗的,这些电信诈骗案,我们公安机关,我们任何一个程序的警方,我们侦查人员都会加大力度,对这些案件进行一个侦查;第二个就是刚才朱老师讲的,报警电话侦查,我们公安机关对这些,个人的私人的一些物品,你是手机号码也好,你是个人的车辆也好,你是等等的相关的银行也好,我们都要有立案手续,才能对这些物品进行侦查。像朱老师刚才讲的,我接到了某某某一个电话,我认为就是一个骗子,但是像你所述的这个情况,我们公安机关是没有,立案的依据是不够充足的,现在我们杭州警方,只是对报警的人群,这个报警数量很大,确实有,我们已经在整个一个报警平台里面,对这些电话进行一个梳理,再把这些电话,跟我们的真实发生的全国的,一些案件当中的电话号码,进行一个碰撞,看看是否真是有案子,有案子的话,我们有立案手续的话,我们相应的后面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