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城市 为啥越来越热?
hwyst.hangzhou.com.cn  2013年07月29日 15:11:47 星期一

VTR1

解说:杭州名列“四大火炉”城市,高温天不断增多,热岛效应对此影响到底有多大呢?7月22号记者随部分市政协委员,对市中心区域和城边区域,进行了温度测试和比较,测试时间为11点30分至14点,这个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当天气预报最高气温为36度,那么在热岛效应相对明显的中心城区,会出现高于这一数值的温度吗?

陶群(致公党员):地表的温度刚才看了一下,接近是52度,然后空气的温度是38摄氏度,就觉得真的是一个字就是热。

孙晓萍(杭州市绿化管理站总工程师):看到周围的高楼大厦也比较多,也就是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一个地方。

解说:西湖大道的温度,让大家感到这里应该是城区最热的点了,可接下来的测试结果却恰恰相反,温度数据不降反升,在南山路上的停车场,测试出了最高温度达到40度,西湖文化广场的平均温度也在39度,委员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时间越来越接近正午,市中心区域更密集的汽车流量,也是重要原因。

毛爱东(市政协委员):车在停下来的时候温度会有升高。

钟琛琛(致公党员):车辆越多,行驶得越多,它散发的热量越多的时候,我们的温度计是浮动的,可以差不多到1度左右这样的一个空间。

解说:主城区的测试温度,都要比当天气象局,公布的最高温度36度高,那么城边区域的温度如何呢。

钟琛琛(致公党员):刚才是11点50分,按照道理讲现在的温度应该比刚才要高,但是现在比刚才要降了5度,可能同等条件下,相比较来讲的话,这边温度可能还是要偏低

 

主持人张平:好,这是我们政协委员,分别在杭州几个主要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一个实测温度的差距。今天在我们的嘉宾当中,我看两位委员参加过前天的实测,一位是毛委员,还有一位是孙总,所以说当时的情况是不是就这样?

毛爱东(市政协委员 中国致公党党员):是,非常热,就像在蒸笼里一样,但是到树荫下温度唰就下来了。

主持人张平:刚才一位微友提出,不断提到杭州越来越热,城市的这种热岛效应,他要求扫盲,热岛效应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这么一个事物,很多人都想了解热岛效应,它是什么原因促成的?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城市热岛它的定义上来讲,它是城市的市中心的温度,跟郊区的温度有一个温差,城市的中心就是城区部分,就像岛状的一个区域一样,我们就叫它城市热岛,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热岛它的剖面结构,它下面是一个平原,上面是陡坡,陡坡之后就是高原,高原就是高峰,这个我们可以看出,乡村区域基本上温度,平原比较稳定的,城郊结合部它这个陡坡往上走了,在高原这个区域如果有公园,那它就又往下低一点。市中心它一般来说,这个是高峰这个阶段,所以说我们讲的热岛强度是指,就是高峰的温度气温减去乡村的气温,这就是热岛强度。

主持人张平:基本上城市的规律都这样,城市肯定比乡村热,这是肯定的。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对。

周春雨(市政协委员 杭州市气象台台长):从我们对整个城市的,气象观测数据情况来看,城市热岛是在晚上比白天要明显,如果像这几天的中午的最高气温,我们观测数据情况来看,我们主城区跟郊区的差别倒不是太大,晚上的话因为太阳下山以后,郊区的话冷却就比较快,但是主城区因为热量散发比较慢,所以它降温速度就比较慢一些。

主持人张平:热岛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热岛几种因素影响它的?你们可以在题板上写写自己的看法。

汤海孺(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我想主要是有三个方面。一个就是我们的生产活动,另外建筑本身是要耗能的,要用空调等等,还有一个是我们交通的出行,所排放的尾气产生的热量。

孙晓萍(杭州市绿化管理站总工程师):我认为主要是一个是城市化,主城区建筑太多、人口密集、车辆太多,这个就造成了热岛效应,还有我们的硬质铺装太多,硬化地太多。

张和平(市政协城建委副主任):跟她差不多。

主持人张平:下垫面。

张和平(市政协城建委副主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城市的这个下垫面,由原来的自然状态变成了人工状态,人工状态又是以柏油、水泥为主,柏油和水泥的热量很大,吸收的也快,反射的少但是辐射很多,走在路上也很热,辐射出来,到了晚上它又大量的放出热来了,所以说这个下垫面,就是起到一种荒漠化的作用。

毛爱东(市政协委员 中国致公党党员):树少、车多、没风。

主持人张平:树少、车多、没风。好,很简洁,周台。

周春雨(市政协委员 杭州市气象台台长):关于城市化,我想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这里面我们讲的,包括前面我们张主任讲的,下垫面属性的改变,这个是其中的一个;第二整个城市的高楼大厦的增多;第三个作为一个城市,人是比较集聚的,人口是比较集中的,人为的这种热源的排放也是比较多的,另外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往往比我们郊区要严重,污染物里面往往是带有温室气体,这种温室气体的话,对整个城市的上空是起到保温作用的,所以它这个也会反过来。

主持人张平:像个帽子似的盖在那里。

周春雨(市政协委员 杭州市气象台台长):像个棉被一样盖在上面,所以可能也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加,还有第五个城市的风通道问题,这个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主持人张平:风通道,城市风道。

周春雨(市政协委员 杭州市气象台台长):对。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一个我觉得城市化这个。

主持人张平:我看你写的是城市下垫面。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下垫面同质化。

主持人张平:同质化。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相当于以前有水面、有耕地、有林带,现在同质化都是水泥、沥青,它的本身之间温差也很小,那么就是温度也非常高。

张和平(市政协城建委副主任):城市化导致的三个问题,一个是下垫面的温度高,一个是城市大气的污染堆积,第三个就是城市热源增加。

主持人张平:这造成了一个目前整个的热岛,我们来看看城市热岛有这几个因素?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我们人为很难去控制它的,不可控的一个变量,还有一些我们形成这个城市,人工自然的一个混合体,它里面也有一些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建筑材料如果是黑色的,那么它吸热的,或者地面沥青是黑色的,它就是吸热的,它这个可能也会有影响,还有一个是绿色的植被表面,植被表面也是需要,要多重的一个结构,它的生态量比较高,它这个对热岛的降解也很重要。

主持人张平:我们来看一下,王老师前一段时间做了一个,城市的一个剖面图是吧,整个温度的剖面图我们来看看。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一个是我们从北向到南向的一个剖面图,一个是南北向,一个是东西向。

主持人张平:一个是从余杭到萧山,东西。南北是从哪里?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也是从余杭到萧山湘湖。

主持人张平:这一带,这个剖面图,我们来看看这张图的温度变化。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我们可以看到余杭这边。

主持人张平:这些都是温度值是吧?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这边都是地表温度。

主持人张平:地表温度值。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地表温度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像拱墅的城北这块,它的市区这块温度都是非常高的,京杭运河相对来讲就是要低一点,但是钱塘江一般都是20度以上,一般20度左右,可以发现运河的。

主持人张平:运河、钱塘江,有水的地方相对(温度)低一些。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宽度不一样,它这个(温度)也不一样;流速不一样,它的温度也不一样。

主持人张平:这是东西向。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这个东西向的,东西向你看像西溪湿地这块,(温度)相对低一点。

主持人张平:西湖又有个低谷,钱塘江(温度)最低。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对,就是这样。

主持人张平:到萧山哗又上去了,萧山工业经济开发区的温度,全上去了,这是整个城市大概温度的一个分布图。我们刚才微友说了,说是杭州有山有水是吧,有江有湖,是不是水能够对温度的消解有点作用。目前来看的话,从我们王老师的这几个调查来看的话,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好像很细微的作用,但是实际上整个温度,它也是没法有大的影响的。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现在城市化,还是把水面有一个破碎化。

主持人张平:破碎化。

王伟武(浙大建工学院副教授):破碎化就相对于越来越小了水面,有些变成死水了。可以说是这样说,剩下几条河,水面很小的这种情况下,其实它的水面温度,对周边的调解其实是不起作用的。

张和平(市政协城建委副主任):我们城市规模很大,河流水体比较小,就像拿个空调放到室外,你想把气候改变过来,改变不了,功能不够,但是它起到一定的作用。

主持人张平:可见我们城市当中这种流动的河流,对整个城市的调解还是蛮重要的,这一块是吧。

周春雨(市政协委员 杭州市气象台台长):讲到调解其实像这种河流,它夏天是属于降温的,到冬天它是属于保暖的,所以这个作用是相反的,所以刚才这副图,它是属于夏天,这是一个;第二个肯定是晴天,在这样的情况下反映出来的一张图,所以冬天跟夏天完全不一样。

主持人张平:非常好。对城市来说水,流动的水是非常重要的。

张和平(市政协城建委副主任):城市空调。

主持人张平:对,就是城市空调。

毛爱东(市政协委员 中国致公党党员):冬暖夏凉。

周春雨(市政协委员 杭州市气象台台长):冬暖夏凉。

主持人张平:所以说对城市水源的保护,真的是提在我们的这个,要是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的话,我觉得对它的保护,一定要好好地保护的。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沈霖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连续四年荣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年度红旗窗口殊荣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 杭网议事厅“社区服务岗”荣获杭州新闻奖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网友赞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杭网议事厅”走进清波街道 聆听市民需求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