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平:我想问一下,我们红色预警发出之后,那么多的响应部门响应,响应的程度到底如何,他的工作有没有做到位,他工作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具体的一个指标 标准,或者有一个督促的机构,或者有一个检查的机构,来检测他这些工作做得如何,这个目前有没有?
何爱芳(杭州市气象局减灾与法规处处长):我前面讲到了现在的很多预案,翻出来就会发现会缺这个环节,这个里面本身预案的严肃性的问题,昨天我也翻了上海的(高温应急预案),上海是8月10日新出台了一个,高温的应急预案,它是在2009年出台应急预案以后,重新的修订,也是紧急情况下修订出来的,刚好他上半年已经在做相关的工作了,他这次的预案就很明确的在最后讲到,一旦进入到紧急情况,市政府会成立紧急指挥部,指挥部分几个组,监测预警组由气象局负责,他会动员社会力量,还有一个宣传组,由宣传部来负责,负责检查的,各部门的预案执行情况由应急办负责,他这个执行性会更好,这次预案的修订我们非常美好的期望,就是像香港一样,像包括我们国内的深圳一样,只要预警信号一出,各部门都知道怎么干。
主持人张平:所以我就说我们在整个,面对灾难的应急的措施当中,对他的问责 监督这一块,相对比较缺失的,比如说马路上的遮阳篷的问题,一直那么高的温度,迟迟搭建不起来,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怎么处理,有没有人来承担这样的一个责任,到底有没有督察它,你必须要在什么时候给我搭起来,都没有 都不知道,但最后还是搭起来了,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但至少最后是哪些单位承办的,他到底最后有没有承担这个责任,我们都不知道。
朱成方(特约评论员):再比如说社区两个老人死在家里,死在家里有没有人应该追责,我觉得应该追责,它本身就是居家养老的一部分,这两个人死掉了,他有没有根据这个城市预案来做,有没有做好 是哪些事情,也没有人追究了,本身就造成,我们这个预案的严肃性不够。
卫龙宝(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我就觉得这个预案,像这种应急的预案,我们也不能讲预案要包含一切,比如说纳凉的问题,还有老人死在了公寓里面,这种事情是不是跟我们预案不灵,或者响应程度不够有关,我觉得不太有直接的关系。
朱成方(特约评论员):高温预案当中应该是有的,孤寡老人的照应这个应该有,特别是空巢老人,社区的话假如你出了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当然应该有(在预案条例中)。
何爱芳(杭州市气象局减灾与法规处处长):所有的预案里面,只要涉及到自然灾害的,它都会涉及到弱势群体。
朱成方(特约评论员):那么你这个预案没执行好,你说没关系,那肯定有关系,在这段时间,在预案时间里面,在警报时间里发生了事情,当然是跟这个预案有关的,怎么会没关系呢。
胡税根(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实际上政府在民政工作,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对这些孤寡老人,弱势人群它本身有常态化。
卫龙宝(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如果不常态化没用的,这两天你管了平时呢。
胡税根(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而且杭州在这方面,总体做得还是很不错的,按照我们国家突发事件总体预案,或者我们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的应对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就是应急的准备;第二个阶段监测与预警;第三个是应对,应对与处置,具体的处置;第四个阶段是恢复与重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些预案,有的问题是什么呢?他强调响应,强调响应的话,实际上就是强调第三个阶段,我们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对,这一块我们现在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比较重视了。
主持人张平:刚才我们何处说了,比如用电为什么可以有序,因为它已经常态化的管理了,才会很有序,这一次的高温,可能它虽然是一个突发的灾难,但实际上它给我们很多的警示,比如说像美国的芝加哥这个城市,它也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最后它做了哪些工作呢,我们来看一下,有请我们信息小灵通,给我们介绍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