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平:太厉害了。好,所以我在想,实际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非常多的我们成人世界,大家很随意的行为,我们就说一个大声说话的问题,这可能是我们中国人,很典型的一个代表,我们就说最简单的东西,其实我们真的是无意识,
陈波(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处副处长):我觉得还是无意识的为主,因为他从小在这个环境生活,习惯了,一下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就像黄老师说的,他没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他就无意识的表现出来,
毛小榕(特约评论员):你是在替他们开脱,导游一般都会提醒游客,我们要进入下一个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国家有什么样的习俗,你们可能会碰到哪些不安全的因素,你们要有一些什么注意,不要妨碍别人,不要怎么样,导游都会说的,
麻侃(特约评论员):毛老师,这个恰恰说明什么问题呢?恰恰说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明建设,实际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习惯的力量很强大,你提醒他的时候,他可能认识到了,说着说着开心了,嗓门又大了。
黄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当我们进入到现代文明的空间当中,一个规则的意识,我们接受的规则的教育的不够,这是产生我们(不文明行为的原因之一),第二个还有一个传统强大的惯性的力量,我们的教育,我们文明的教育应该说,当然现在可能比较重视,但是总体上来讲,文明的教育还是不够的,特别是我们文明,刚才这个小朋友说的不妨碍他人,不妨碍他人用我们的专业化来说,那就是叫规则意识,你不守这个规则,我们很多人就不遵守规则,这个跟我们的教育的缺失有关系,第二个还有跟我们国家,在整个转型过程中,急速的这样一种快速的现代化(进程),我们都把精力放在建设上去了,但是从个人的点滴的文明的,这样一种守则的规范的意识,我们做的的确是不够。
叶建忠(叶丰硕爸爸):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中国人刚刚富起来,很多人还不习惯富起来,富起来应该怎么样,需要一点时间,他可能潜移默化的会改变,其实看看过去还是有一些进步的,比方说在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到的,打赤膊、看电影喧哗,外面吵吵闹闹、打架、说脏话,这些行为现在有是有,但是确实少了很多,但有一些不文明行为,过去有 现在有,甚至可能比以前更加的严重,现代人尤其是发达城市的人,他有点浮躁,他感觉时间不够用,他要去为了自身的利益,他闯个红灯节省时间,他要去办事情,这种就不大可能,让他主观的去改变了,我觉得这种行为,可能确确实实是需要,我们制度去约束的。
分提要2
解说:如何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叶建忠(叶丰硕爸爸):制定一本文明的手册,
麻侃(特约评论员):这样的行为能不能再往前走近一步,纳入到法律的管制,
黄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要长效机制。
解说:《我们圆桌会》广告之后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其实不久前我们的记者,也对我们杭州的市民做了一个采访,想问问看你在这些细小的方面,你做的怎么样,你觉得你够不够文明,我们来听听我们这些市民,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样的?我们看段VCR。
VTR4
解说:针对各种各样的不文明行为,市民们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呢?在我们的采访中,大多数人都给自己打了高分,都在80分以上,
市民:85分吧,
市民:我觉得应该有90分的。
市民:我95分吧。
市民:我自己给自己打80分。
记者:80分,觉得做得还可以。
市民:可以。
市民:我自己也不算很文明,也不算不文明,不过我走路是很遵守交通规则的,
市民:80分吧,在交通规则方面,可能还是稍微做得有点差,
解说:很多市民表示,一些行为除了跟个人素养有关之外,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周围的人都是遵守规则的,自己也不好意思带去头违反,
市民:实际上看环境的,环境干净了你会乱扔吗?环境不干净,你看看垃圾桶又找不到就乱扔了,有时候不方便,是不是?
解说:而当问到有什么办法,减少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时,有人建议加大处罚力度,更多的人建议要加强宣传教育,
市民:要么就扣钱、罚款。
市民:罚过三次还会犯这种错误的,你不能光罚钱,要么你把罚款的比例提高。
市民:公益广告什么的多做一做,像社区服务里面,可以加入教育这一块。
市民:在比较热门的一些节目里面,我们不再做推销的广告,而是做一些公益广告。
市民:上前制止。我觉得靠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比较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