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提要2
解说:人性化、规范的标识系统,应该是怎样的,如何完善景区标识系统?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们的公交车站多少庞大,多少标识,多少广告,多少灯红酒绿。
许振晓(杭州市旅委规划处博士):对于外国标识就怎么说,把他们好的地方给我们看图片,在国内就把差的东西挖出来。
解说:我们圆桌会广告后继续讨论。
许振晓(杭州市旅委规划处博士):针对一个部门已经提出了导则,但是在建设的时候,由于多头的建设,引发的这种标识标牌不一致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三江两岸的,标识系统建设,已经给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三江两岸绿道标识系统的,具体的一个设计的导则,我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这是全新的,这是绿道的一个导则,由于市政府非常的重视,各区县市非常的配合,建设效果非常好,看这个图就非常的明显,任何一个游客到了这样一个地方,他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你在哪里,全程有多长,从哪里到哪里,哪里又有哪些主要的景点,都非常的清晰。
智晨岩(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这就跟国际接轨了。
许振晓(杭州市旅委规划处博士):非常先进,在我们导则的指引下,下沙这个经济开发区,已经在绿道的进行当中,非常的完善了。
主持人郑煜:下沙有一个图片我们来看一下。
智晨岩(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已经建成的现场的照片。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单独来讲没问题,肯定是一个进步,三江两岸是自己一个系统,西湖又是自己一个系统,和导则两者的差异性大不大。
许振晓(杭州市旅委规划处博士):这个吗?这个是专门针对三江两岸做的。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那就是两个系统。
许振晓(杭州市旅委规划处博士):不管是哪个系统,只要符合五个原则就行,不管是任何材质,任何款式,任何形状,任何颜色,都必须包含这五个最基本的信息,英文、中文、方向、距离,以及所指示的是一个庙,是一个古镇,是一个湖,还是一个瀑布。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提一个建议,除了五个要素以外,那五个要素当然是很规范的,也是很有必要的,能不能够在这五个要素之外加上一点,历史文化恒久性,让人家一看就是历史上积淀下来的,这就是杭州。
许振晓(杭州市旅委规划处博士):要一个LOGO。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问一个问题,有没有几十年一直,遗留下来的一个LOGO,有吗?有几十年来一直延续下来的,这种色彩的元素或者样式,有没有?许振晓(杭州市旅委规划处博士):西湖有。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西湖有。
许振晓(杭州市旅委规划处博士):三潭印月。
智晨岩(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西湖是三潭印月。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所以杭州搞了这么多的雕塑,请问杭州雕塑最漂亮的是哪个?还是那个最拙的,充分体现古朴之美的三潭印月。我们要问,这么多的教育,这么多的财富,这么多的资源花进去,我们给这个城市带来的,能够留下什么?最后还比不上祖宗的三个潭。
智晨岩(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其实LOGO是很重要的,我举一个例子来讲,既然三潭印月是西湖景区,多年以来一直恒久使用的一个标识,那就不要放弃,也就是说只要人们走到了西湖景区,你脚下的这片土地,已经是西湖景区了,你看到的任何指示牌上面,就应该出现三潭印月这个LOGO,也就意味着说,客人都明白了,我现在已经在西湖景区了,比如说你到了刚才说的三江两岸,那上面如果有一个标识,是三江两岸固定常用的,大家就知道这是三江两岸,比如说西溪,但是我说的这个是可以体现差异性,但是你的LOGO,应该可以去体现不同的特色,这个我突然想到了,是我忘了在欧洲哪个国家,它的每一个区的LOGO是不一样的,可能就是颜色和图案,你过一条街,你发现它的标牌的LOGO就变了,可能你去查地图你会发现,他可能从上城区已经到了下城区了。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觉得杭州的城标已经泛滥成灾了,到处都是。
智晨岩(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我说的是景区。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景区也不用,有准则的,第一规范,第二协调,第三层次,第四连续,第五易读,第六简约,第七美学和历史价值,看看国外吧。主持人郑煜:我们来看一下国外的。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美国人是比较大大咧咧的,他没有太多的情绪,不像欧洲人这么优雅,但是他很高效,非常清楚的指出,地铁口下去以后是什么,这里有什么东西,他不太注意形式,但也不像我们这样乱点,它很清楚,一条路,一条路,很小的牌子,那是很大了,这块已经算是在美国道路上,可以看到的标识已经非常非常大了,我们比它大几倍。澳门几百年留下来的路牌,简简单单的陶瓷,保留一种历史性和恒久性,一看就是澳门。OK ,下一张。什么叫简约主义路线?曼哈顿的公交车站,我们的公交车站多少庞大,多少标识,多少广告,多少灯红酒绿,花花绿绿。再下一张,我十多年以前到澳门去,它的路牌是白的,就这么一块,十多年以后去,这个牌子还在,没换过,不变性基于良好的设计和规划。这是英国,丰富生动,什么叫优雅,什么叫给人以美感,美的东西才会吸引人去看。好,这是,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公共标识,它很小,单行线,不会变,商业性的标识,它不需要规范的,它就很有特色,于是规范性、丰富性、多样性,结合在一起以后,展现出这种城市的美丽。
许振晓(杭州市旅委规划处博士):本人在加拿大待了一年,也走访了美国五大城市,以及东海岸、西海岸,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就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我不认为西方的设计是很好的。首先我们也看到,从它的信息上来讲,你要找一个地方依然找不到,方向都没有,尽管它可能在个别的路,每个路段在电线杆的这边,设置了往这边走这边走,但是它好多条街都是,比如说往东走往西走,那你这条街到底,在下一个第几个路口呢?它没有。另外一点我不否认,在欧美,特别是欧洲几个城市,他们的设计,确实非常有设计感标牌,你看他们的建筑就非常有设计感,但是设计感,不能代替我们信息的重要性,你刚才也看到,所有的(标识)只有名字,而没有方向,没有距离,没有图案,我在国外我不认为是很容易找到,尽管我的英语水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我认为国内可能对我来说,更容易接受一点,当然国内确实路牌太多了,我们在三江两岸,走访考察下沙他们也提出来,我们搞了一个牌子竖在那边,城管又搞块牌子,很让人迷惑,不知道看哪块牌子,存在牌子过多的问题。
智晨岩(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大家注意这些标识,这些标识不是为了让你找到,好像说离哪些多远多远,它是在地图上很容易找到的,因为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标识,是让你一看到就要知道怎么样走,它因为要配合着地图。
许振晓(杭州市旅委规划处博士):你们就是不同的标准了,对于外国标识就怎么说,把他们好的地方给我们看图片,在国内就把差的东西挖出来,其实你走在南山路,我还特意真的观察了一下,最近上班在那边延安路,你知道吗?在南山路上所有的标识标牌,都有五种文字,中文、英文、日文、韩国,还有一个是西班牙文,这五种文字游客认为,在西湖周边绕一圈,没有任何问题,它都标的非常的清楚。当然刚才我们也在视频上市民(反映),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你不能否认,我们这个景区在建设当中存在着一些,非常值得国外借鉴,甚至外国人到我们这里来,都觉得非常的美。
周少雄(杭师大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景区标识乃至延伸到城市的标识,乃至于交通标识,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越来越大,有一点大家都有关注,就是游客为中心,以人为本,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还是基本要在,把杭州的景区标识系统,如何把它变得更好。主持人郑煜:对,如何完善。
周少雄(杭师大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如何完善起来。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向西湖景区学习。
周少雄(杭师大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要以人为本,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觉得应该叫什么,要与时俱进,现在交通指示系统,其实刚才我们讲了那么多,现在用手机系统来讲,用谷歌的系统,用这个东西很多问题,它其实也是,我们今天觉得很重要,过段时间很多的游客,已经不需要依托这个东西,来解决问题,他就已经能够到达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关注叫与时俱进,还有一个我觉得,应该吸收国外的国际的优秀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它的指示系统,这永远是我们杭州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主持人郑煜:在这儿我想问一下余茜,你觉得怎么样会更好一些?
余茜(热心市民):首先设置路牌的时候,你是真的要让游客找到为前提、为目的来设置路牌,不是其他的咱们说的那些,这儿要有,我就设置一个。就像周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有一些设置路牌的人,他真的在走的过程中,甚至组织一些人去体验,发现这儿真的需要一个路牌,以这样作为一个前提,或者来设置这样,这是比较有用的。再一个咱们这种路牌,文字毕竟还是有一些模糊性的,其实我觉得倒不排除,加一些人工的提示,比方说我们去国外玩的时候,大家都去过迪斯尼乐园什么的,他们提供问询的一些工作人员,是非常多的,到处都有,你可以去问他,我想去坐什么电梯哪儿坐,他们就会提供,刚才视频里面有一些市民也说了,说去问保洁员什么的,我想咱们在景区也可以这样,也可以给保洁员,干脆就给他做一些培训,附近到底有些什么,我们市民或者游客去的时候,看不清楚的时候再问问也行。
主持人郑煜:你觉得是可以互为补充。
许振晓(杭州市旅委规划处博士):我有什么想法,余小姐提到由人工来指引,我倒是有一个想法,因为咱们现在提倡的是智慧旅游,除了我们固有的这种,用铁制的或者木制的,这种标牌以外,其实我们现在西湖周边,也可以发现很多的,有电子多媒体显示屏的,一个触屏系统,叫做智慧旅游,随着智慧旅游这样一个工作的推进,通过触控的形式,在主要的路口设置一些,多媒体的触控,你想去哪里,都可以完全的给你显示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最智能化和最前沿的技术,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在同样的一块标识上,不同的人对他的指引的功能,发挥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我们需要普及地理教育。
周少雄(杭师大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提到杭州现在通过这种电话,96123这种服务,不识字的人都能够看得懂,其实我就由此想到一个,假设外国人到了我们中国国内,其实他就等于是处于这么一个水平,这不是对外国朋友不尊重,你到了其他语言体系(国家),比如俄罗斯,你就会发现真的是文盲,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这种指示系统,也就针对这种的游客,可以提供一些很好的服务。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现在是市民化的社会,标识应该让不认识字的人也看得懂,不仅仅是给高级知识分子看,也不仅仅是给设计者看,它的惠及程度一眼看过去,不识字的农民工都能够看得懂,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我个人认为这么多的景区做下来,应该西湖景区还算是不错的,所以能不能以西湖景区为主要的,元素进行延伸,同时西湖景区,这些大大小小存在的一些,并不是不能改的错误,如果能够把它尽快地纠正的话,它已经是国内的典范了,虽然我们跟国外可能还有一些差距,我觉得这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方法。
主持人郑煜:一直在探讨有关于杭州景区标识清楚与否,和它的信息量够不够,足不足或者是有多余,一直延续到了我们的城市标牌,包括城市文化等等,小小的一个路牌指示标牌,它体现的是一种人文,是一个城市的一个底蕴,包括设计者以人为本的一个理念,最终它体现的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在施政过程当中,管理的一种水平,所以千万不可小视,一个小小的路牌指引。好的,感谢收看本期的圆桌会,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