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如何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hwyst.hangzhou.com.cn  2013年10月22日 10:56:29 星期二

  总提要

  解说:西湖区试点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给居民开运动处方。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三张处方,为市民朋友建一个健康档案,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开展一些活动。

  解说:全民健身开展十年,如今面临哪些问题?

  奚国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现在有一部分学校已经开放了,但是还没有全部开放。

  董利民(市人大代表江干区采荷街道洁莲社区书记):经常会出现场地不足。

  解说:提升全民健身的积极性,杭州还可以怎么做?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特别是场馆,我们一直主张全部要多功能。

  凌平(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导):政府可以购买公共产品,这个公共产品可以是产品,可以是服务。

  解说:如何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我们圆桌会》人大视窗今晚关注。

  主持人张平: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这里是《我们圆桌会》,各位好,我是张平。2004年《杭州市全民健身条例》,开始颁布实施,到今天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在十年的时间里头,我想我们每个市民都有体会,我们运动的场地、设施、方式,确实有不小的这样的发展和进步,但是这十年来,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的杭州市的市民体质,情况到底怎么样,我们的体育运动设施的投入,情况又到底怎么样,最近杭州市人大对这些工作,进行了一个重点的执法检查,作为他们今年,杭州市人大的一个重点工作,在节目开始之前,我还是想让大家看个片子,在咱们杭州市目前推行一个新的行为叫什么呢?叫国民体质监测这么一个试点,在西湖区进行的试点,这是一套什么样的监测系统,国民体质监测,它对我们整个市的市民的体质监测,包括我们整个的健康、健身运动,有些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先通过一条片子,先来认识它一下。

  VTR1

  解说:家住在古荡小区的颜大妈,来到家门口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想测一下血压,在服务中心的健康E站,颜大妈看到,除了以往一些常规的医疗检测设备,健康E站里增加了很多,体能监测设备,这让她很感兴趣。

  工作人员:你在这儿做的时候,先按这个启动键,哪个灯亮了以最快速度把它拍灭。对对对,就是这样子。

  解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套监测设备,在这里安家落户,已经有近4个月的时间了,为了更好地对居民体质进行监测,西湖区体育局牵头购置了,这样一套国民体制监测系统,并将它设在了,居民家门口的卫生服务中心。

  徐少华(西湖区体育局体育科科长):我们把我们的体育的监测站,和卫生的健康E站结合起来,场地实现了优化,资源实现了共享。

  解说:记者在现场看到,整套系统共有11项检测内容,居民可以来这里进行全面的,免费体质监测,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并得到一份针对个人的“运动处方”。

  徐少华(西湖区体育局体育科科长):通过体卫的结合,能够实现向来参加测试的老百姓,提供3个处方,一个是运动处方,后面增加了一个健康处方,还有一个是饮食处方。

  解说:拿到运动处方后,居民便可以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

  颜大妈(古荡小区居民):做(测试)反应的东西,可以看看老年人的反应能力好不好,知道自己的身体体质到什么程度,反应力当然没有像年轻人这么好,要多做事情,多动脑筋,防止老年痴呆。

  解说:从设立这套监测设备以来,古荡街道已经组织了2个批次,共计200多名社区居民,到这个站点进行了体质测试,这项服务越来越受到,附近居民的欢迎。

  市民: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也是比较方便的,特别是这边最后做完之后,给一个运动处方,这个以前都是另外地方没有看到过的。

  市民:可能这个月我来做过,可能过两个月我会再来做一次,看看我某些方面有没有改进。

  市民:这里就是我们过来测定好、弄好,就给我们一个建议,需要怎么去做。

  主持人张平:这就是一个国民体质监测内容的大概的一些项目。赵局,我想问一下像这个点,是目前只有咱们西湖区有?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现在实际运作的,还是西湖区走在前面。我们是跟卫生局一起,改变以前的,卫生局就做生理生化测验,体育局就做国民体质检测,那么合二为一,给我们的市民朋友提供三张处方,一张叫运动处方,一张叫饮食营养配方处方,一张叫医疗建议处方,这个下一步要在我们全杭州市推开。

  主持人张平:这个除了是服务于我们民众之外,它还有别的作用吗?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它的主要作用有三大项。一个就是为我们国家、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一个技术参数,比如说我们国民体质情况如何,合格率达到多少,不合格率达到多少,主要原因和人群是个什么状况,这是叫做好参谋;第二为我们市民朋友当好参谋,你检测过以后,你知道我的生理生化指标,是个什么指标,我的健康指标是个什么指标,这两个指标未必能完全重叠,所以你在运动方面如何加强,包括营养等等,这是为市民朋友当好参谋;第三也为我们体育部门做好工作,提供依据和基础,比如说我们应该针对哪类人群,开展有的放矢的运动体育的辅导,包括体育的宣传和帮助等等。

  主持人张平:王永皓,知道这套系统吗?你也是今天第一次听到。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因为我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平时我们认为可能,今天一讲到健身,可能就想到小区里面那些设施,那些设施,或者说就想到路上跑跑步或者怎么样,可能还没有想到,政府也好,国家也好,对这个问题已经布到,社区的卫生中心这个点上,进行详细的一个监测,这个倒是第一次,我觉得这个非常好,因为这个体现了一点,我们原来从三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我们只是想到这个人要身体好,吃要吃得好、穿得暖,身体好就行,现在通过我们这个社会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以后,我们已经逐渐的把这个重心,从吃饱穿暖,变成要身体更健康,生活品质要提升,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们觉得这样做,就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另外一点人们的理念也在更新。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我们有个三年行动计划,在试点基础上我们还要总结,比如哪些设备需要,哪些设备还不够,运动处方是否合理,就根据这个样本的分析,三年行动指标行动以后要全面普及,以后我们设想一下,每个社区卫生院,有一个叫卫生健康E站,刚才听到叫卫生健康E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免费的,我自我感觉,我现在有时间,我要去做一个,我自己心里有数,刚才有一位市民朋友说了,两个月以后我准备还要来做,我有没有提高,一方面增强他的信心,第二方面让每个人,我的健康我知道。

  凌平(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导):监测完了以后,你有些时候可以到,国民体质监测这个网站上,把自己的年龄、性别,把自己的身高、体重,把自己的肺活量、握力,有些可能还有体成份分析,它可能就可以告诉你,你现在是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你的脂肪多少,你的肌肉多少,有比如说骨密度多少。

  主持人张平:更全面的认识自己。通过我们这段时间试点以来,我刚才也说了,杭州市一个全民健身条例,到现在已经十年的时间了,通过你们这样的一个,又进一步的这么详细的,一个检测的一个试点来看的话,咱们杭州市的市民体质,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能够出一个数据吗?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大概几个方面,一个就是我们杭州市的国民体质,通过这十年的来的检测、跟踪,我们的合格率提高了17%,当年我们的合格率,只有百分之73点几,现在可以达到90.3%,包括优秀和良好,我们总数是90.3%,从年龄段的情况来看,最差的是二十岁到三十九岁的男性,第三个我们检测出来以后,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国民体质的健康成正比,比如说城区,学习的机会多,交流的机会多,锻炼的机会也多,饮食也注意,所以我们三高在下降。

  主持人张平:城市居民。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城市居民(三高)在下降,农村的居民还在上升。

  主持人张平:我想问一下就是奚主任,咱们这次杭州市人大,把检查全民健身条例这个执法检查,作为我们今年人大的重点工作,大家可能觉得,为什么把它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进行检查呢?

  奚国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因为全民健身活动是国家领导,而且是全民参与,这么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我们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宏伟事业。我们杭州市,从2004年就开始制定了这么一个条例,三年过来了,到底这个条例执行的怎么样,为了把这个条例更好的贯彻执行,而且也是为了把它推进到,更广泛,更深度的,开展一下全民健身活动,所以我们把它作为我们,今年人大一项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主持人张平:我们通过VTR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检查情况是怎么样的。

  VTR2

  解说:自2004年《杭州市全民健身条例》,颁布施行以来,杭州市全民健身机构逐步健全,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增加,据统计到2012年底,杭州市已建成的全民健身点共4827个,人均体育用地达1.27平方米。10月10日,市人大常委组织部分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分别到桐庐县、西湖区,和富阳市、江干区,对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通过实地查看,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首先科学健身的理念和普及率,还有待提高,目前杭州市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35%左右,但是健身锻炼人群以老年人、中小学生为主,中青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偏少,呈现出“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另一方面,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活动需求,与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全市的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仍然偏少,尤其在城市社区,因为受到用地指标的限制,大型体育场地非常缺乏,尽管条例规定,中小学活动场所,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条件下,应当面向全社会开放,但是检查组发现,开放率依然不足,根据10月10日晚检查组的暗访情况,13所中小学中,正常开放的占58.3%,41.7%的学校未开放。

  主持人张平:确实是从我们检查,我们的镜头中可以看到,锻炼的人群也就是老人,和那些中小学生,一头一尾,而且中小学生也是因为纳入,应试里面的内容,没有办法也要被迫的去(运动)。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国民体质检测的样本数是准确的,这个人群是准确的。

  主持人张平:我们样本数体现的也是这个问题。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对。

  主持人张平:奚主任,通过这个检查我们看了一下,几个不足当中,你觉得最突出的问题是哪些?

  奚国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最突出的问题,一个就是我们全民健身的一个理念还要改变,第二个就是我们学校的开放,还要更加广泛,第三个就是全民的,刚才我们赵局长讲到,全民的素质检测,这个在我们西湖区内已经搞了四年,但在我们全市还没有完全推广,在下一步我们人大也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求市政府把西湖区好的试点工作,推广到全市,第四个就是我们体育设施的建设,场馆建设吧,还能够利用一些公园,其它空余的场地,进行更广泛的,设施方面的,不足方面的,能够更广泛的投入一些财政资金,使我们的全民健身工作搞得更好。

  主持人张平:对杭州市我们整个的,体育设施配套的规定上面,我们都有明确规定,是吧,赵局,杭州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是2009年出台的,这么一个,它是要求建立社区体育设施网络,新建居住区体育设施,人均社区体育设施用地,需要达到0.58平方米,是人均的,分居住区,居住小区,基层社区三级来设置,旧区改建当中,社区体育设施不得低于,新区规定面积的70%,就不能低于它这个,0.58(平方米)的70%,且人均社区体育设施用地,不得小于0.30平方米,我们是有这么一种规定的,目前来看其实很多方面,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我们社区书记也来了,采荷洁莲社区的,你们那儿的情况怎么样?

  董利民(市人大代表江干区采荷街道洁莲社区书记):我们是老旧小区,0.3平方米人均,这个应该是达到的,其实我们老百姓的需求量也是蛮大的,经常会出现场地不足,跟我们同一批人在争抢场地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有的,这个一方面是场地不足造成的,还有一个在场地周边的,锻炼或者是健身,对旁边的居民影响也有,还有一方面的矛盾就是,这种健身器材设施,设置方面、设计方面,会产生噪音,影响居民的休息。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这个规定我在这里要说一句话,是09年制定的,也就是根据09年以前的实际情况,根据全国的数据修订这个标准,其实已经是落后了,你想想就是0.58平方米,不打任何折头,0.58(平方米)多少大呀,就这么大呀,虽然我们高于全省0.34个百分点,但是我们忽略了一条,老百姓的健康需求,他的运动方式,又跟09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虽然时间只过去四年多一点,这个四年的发展有多快,比如说汽车占用公共体育场地,这种很多,其实像我们杭州这种城市有可能,别说1.43(平方米),就是14个平方米也不嫌多。一、新杭州人,二、旅游人口,三、原住民,四、大量的等于是流动的人口,都需要体育锻炼,所以我觉得要改变这个观念。

  董利民(市人大代表江干区采荷街道洁莲社区书记):我们感觉到体育设施,其实存在很多问题,几个问题,一个我们觉得布局不合理,城乡、老城区跟老城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乡镇,跟我们老城区布局不合理,还有一个结构也不合理,这种大型的标准的场馆,每个城区都有,但是在适用于我们普通居民,参加进去的要稍微少一点,还有一个利用率也不太高,特别我讲到标准的这种场地,标准的篮球馆,像标准的羽毛球馆,还有标准的健身馆,我们到那个富阳去看,确实政府投入了很多钱,但是参与到里面锻炼的人员,我们感觉到也不是太多。

  主持人张平:刚才赵局说了,我们杭州市整个的人均体育设施面积,在全省还是超过了。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超了。

  主持人张平:可能在全国也算是不错的。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那肯定是在前列的,我只去过澳大利亚,我专门去考察他们的足球场,澳大利亚一个城市叫堪培拉,这个城市里面有2000个足球场,也就是400多万人,看了以后我们就汗颜了,2000个足球场,我们杭州有多少标准足球场,就是把大学的,中学的,小学的,全加起来,我估计超不过500个。

  主持人张平:杭州有这么多吗?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有那么多吗?不怎么标准吧。

  主持人张平:就是大杭州,我们是说杭州市区。

  赵荣福(市体育局局长):大学、小学全加起来,我觉得是两个方面,一个我们要正视我们的不足,第二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开源节流,老设施不能被占用,新设施尽量扩大,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慢慢慢慢我认为有信心会具备。

来源: 作者: 编辑:夏迎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再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年度红旗窗口殊荣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 杭网议事厅“社区服务岗”荣获杭州新闻奖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网友赞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杭网议事厅”走进清波街道 聆听市民需求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