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提要2
解说:生态补偿机制,如何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庄国泰(环保部生态司司长):生态补偿机制应该是说最最重要,最最基本的一个机制。
徐文光(杭州市副市长):你做得好的,我们(补偿资金)多一些,做得不好的不够好的,那(补偿资金)就少一些,甚至你就不能拿。
吴贤德(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不仅仅做生态设施建设,还要给他过日子。
解说:美丽城市,市长圆桌会。广告之后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这点来说的话,应该说杭州,我们杭州可能做了这方面的探索,是吧,徐市长。生态补偿机制,首先我们来通过一段VCR,先来认识一下我们杭州这个城市,我们再来探讨这个问题,请看VCR。
VTR4
解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浙江省会杭州,是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中心城市,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山水自然之美,是它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的人类文化积淀,是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名胜荟萃之地,山水相依、湖城合璧,大运河与钱塘江穿城而过,这就是世上最美丽华贵之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杭州坚持环境立市、生态兴市,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构筑城市“一屏六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在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水源水质,促进产业转型,整治两岸环境,修复岸线生态,倡导低碳生活,率先在全国开展垃圾分类和清洁直运,提倡绿色出行,建成全国最早,也是最大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阿里巴巴高居中国电子商务首座,杭州也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城,完善体制机制,出台低碳新政60条等十多项,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在全国率先构建生态补偿体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更加扎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使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要求,杭州市通过了建设美丽杭州的决议,颁布了美丽杭州建设的,实施纲要和行动计划,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先行区。美丽杭州,让我们共建共享。
主持人张平:好,这是咱们杭州共建共享。我们刚才说到了,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怎么样能够使大家共同,来做好这件工作,其中补偿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利益共享,咱们这一部分,咱们杭州当时在什么样的契机之下,我们推出了生态补偿这么一个机制的?
徐文光(杭州市副市长):2005年杭州就出台了生态补偿机制,当时每年是5000万,到2009年以后提高到6000万,对区县市进行考核,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分配,大家看到5000万、6000万,(累计到现在)我们是4.5个亿,这个其实是一个最直接的,但是也是最少量的,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是专项资金的一个支持,整个杭州乃至浙江的母亲河,就是我们三江两岸,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它其实是一条江,大部分同志知道,整个这条江就是我们进行大规模的,全流域的整治,除了各个区县市,沿岸的努力以外,我们市里边,市委市政府也是出台专项资金,这其实又是一个转移支付,对吧?又是一个补偿资金,差不多的一个性质,每年两个亿,这样三年下来已经6个亿进去了;第三一块就是对西部五县市,每年10个亿,重点就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治理,我们杭州的情况,我还得补充说明一点的是什么呢?因为浙江是省管县体制,也就是说西部五县市,财政跟省里发生关系的,他没有钱上交给市里,但市里就这么多钱给了五县市,因为整个西部五县市,整个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流域,是整个西部的生态的一个大屏障,是整个西部的我们生态屏障,也是整个一个保护区吧。
主持人张平:徐市长,我想问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投入这么多的补偿资金给他们,有什么条件我们可以补偿他呢?他做到什么程度我们补偿他呢?我们是有什么标准来补偿他呢?
徐文光(杭州市副市长):我们区县上一年度的,你这一年度的资金,你是根据上一年度的,考核的一个情况,你做得好的,我们(补偿资金)多给一些,做得不好的,不够好的,那(补偿资金)就少一些,甚至你就不能拿。
主持人张平:就是生态保护的指标。
徐文光(杭州市副市长):要根据考核挂钩,我们有五项考核,比如说污染物减排,河流的交界断面水质,一些环保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等等,推进落实的情况,综合考核五项指标再来拨付的,另外刚才说的是专项的是全面的,其实(资金)全部是根据项目走的。
主持人张平:今天我们这个论坛是在桐庐,桐庐我知道好像是已经给了你们,8300多万元的补偿资金了,是吗?今天桐庐环保局的领导,是不是也在现场,我想来核实一下,把话筒给他。
徐建宏(桐庐县环保局总工):8年多来我们应该桐庐先后,大概应该是,杭州给我们生态补偿资金,应该是8300多万吧。
主持人张平:这个用在什么地方了呢?
徐建宏(桐庐县环保局总工):主要包括一些前面讲到的,桐庐率先实施的县域全范围的,183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这是一方面,第二个还有一些,乡镇集镇的污水管网,乡镇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程建设,还有就是我们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这些工程等等。
主持人张平:全用在这些地方。
徐建宏(桐庐县环保局总工):对对对。
主持人张平:好,我们现场的这些观众,还有媒体记者,可能也有些问题要问,这位先生把话筒给他。
郑雷斌(杭州市民):我想作为一个杭州的普通市民,老百姓最关心政府的钱袋子,我想问一下徐市长,我们杭州生态补偿机制的钱,是哪里来的,还有我们老百姓投了这么多钱,刚才提到的4.5个亿,桐庐8300多万,我想我们作为一个老百姓怎么看,这个效果体现在哪里,还有一个政府是如何评估的。
主持人张平:一连串的问题。
徐文光(杭州市副市长):谢谢。一个钱,这就是财政资金,政府的钱都是财政资金来的,第二个就怎么来保证呢?刚才已经其实回答您了,它是根据项目来的,根据你实施的绩效来的,满意不满意。我觉得最后您说得很对,我体会你的意思,是让市民,让老百姓说了算,有时候我们力图想表明,我们做得很多,我们投入很多,我们已经有很大进步了,很大改善了,但老百姓不买账,我完全赞同,老百姓是讲实际感受的,其实拿掉这顶帽子,我也是一个老百姓,我也是市民,很多时候我也很有意见,但确实政府,我个人体会还是很努力的,就像桐庐非常不容易,上游兰江水,金华、兰溪过来,兰江水过来的是三类水质,到了桐庐以后,桐庐出境断面水质,交给富阳的水是二类水质,出境断面好于入境断面,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它(桐庐)真的已经做到这一点,整个一个覆盖全县的生活污水处理,这些小沟、小渠、小溪都已经清了,所以排到大江大河,排到富春江这个水质是保证的,所以这个我觉得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而且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感受来说话。
主持人张平:桐庐有这样的做法真了不起,我们也是第一次了解,进来的水是这样,出去的水竟然会那样,确实很难,这样的话8300万算什么呢?是吗?徐市长。
吴贤德(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刚刚讲补偿机制,实际上我们很早就做了,我们1998年开始做补偿机制,而且真金白银,我们上面有两个水源地的县,我们每年从1998年开始,都给他两个亿的钱,我们给他钱,不仅仅做生态设施建设,还要给他过日子,他才能够安心地部发展,你不能让他说,大家上山当猴子没饭吃,他必须要靠我们发达地方,得到好处的地方给他钱,他才能够不做这个事,所以这个方面机制,我觉得非常重要,它不是一个方面,应该是综合性的思路设计的问题。
主持人张平:听了他们的介绍,这些具体的做法之后,两位专家、庄司长,你们有些什么样的感触?
庄国泰(环保部生态司司长):我是从1993年开始,参与推动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在有些地区相对要容易一些,像咱们发达的地区,政府拿出一笔钱来补偿,但涉及到一些跨省的,涉及到国家的尺度会面临很多问题,再有一个对我们国家来说,涉及到一些老少边穷地区,为什么呢,我们国家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大部分是在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方生态功能重要,但是又都比较贫穷的地区,包括它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这些东西,所以这个体制我们在推进过程中,感觉难度很大,但是各地都在探索,而且这个制度必须建,为什么呢,十八大报告里面的生态空间格局,国土开发空间格局,这里边肯定是什么重点开发区,是赚钱的,禁止开发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肯定是要受损,这是国家整体的战略布局,必须这样来布局,一是我们要给那些受损的区域,要有一定经济的机制来做保障,所以这里边涉及到,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的,所以为什么说生态文明要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其中背后也有这些因素,所以生态补偿机制应该是说,我们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里边,一个最最重要最最基本的一个机制。
主持人张平:对。
庄国泰(环保部生态司司长):这是一个,包括我们要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如果没有生态补偿机制做基础的话,有些东西是很难实行的。
主持人张平:就是利益共享。
庄国泰(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对。
谭湘萍(浙江省环科院副总工程师):实际上生态补偿这个制度,实际上它也有,很多的补偿方式、补偿模式,现在主要还是一种是政府主导,像财政转移、支付,还有环境保护的一些专项资金,还有一种相当于市场形式的补偿,比如说把在大江东的一个开发区,就放了一块淳安的开发区,淳安可以发展,是这样。
徐文光(杭州市副市长):叫什么飞地。
谭湘萍(浙江省环科院副总工程师):飞地,就是异地开发。
徐文光(杭州市副市长):异地开发,异地给他提供一个发展平台。
谭湘萍(浙江省环科院副总工程师):把这个税收就返回到淳安。
徐文光(杭州市副市长):关键输血还是要造血。
谭湘萍(浙江省环科院副总工程师):把输血型的变成造血型的这种方式,实际上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是一种资金的补偿,实际上生态补偿,并不仅仅是一种资金补偿,它有一些政策补偿,是吧?也是在这个里面,政策的倾向性的补偿,还有一种就是技术性的补偿,就为他提供一些技术、人才,还有一种实物的补偿,包括对生产要素、生产力,生活要素的这种补偿,当然还有一些项目的补偿,所以实际上方式是很多的,所以实际上方式是很多的,但是我们在去下面,到一些源头地区去调研的话,绩效的考核可能现在还是有难度的,另外一个现在实际上生态补偿,你补多少,现在基本上还是一个系数而已,但是你补多少这个标准的确定,确实非常难,还有一些生态补偿的意识的提升,我觉得相对来说也非常的重要。
主持人张平:好谢谢。目前来看的话,生态补偿机制应该是多样性的,资金是一方面,政策,包括授人以渔的那种关系,都很多种,大家都在进行探索,今天我们这个论坛,针对这几个关键词,生态红线、生态制度保障,以及我们这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深度的探讨。蓝图绘制出来了,基本的这样一种理念已经有了,路引也有了,具体看我们怎么走,而这些城市都在大大小小,多多少少,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而这些实践的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它可以说是给予我们很多的借鉴,另外在我们整个的生态环境保护当中,还有很多的方面,比如说城乡统筹,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我们的大气治理、空气污染,各个方面的这种具体的实施,也是我们老百姓非常关注的。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这个论坛,我们先谈到这儿,但是另外的内容,在我们明天的节目当中,我们继续探讨。谢谢各位,明天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