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提要1
解说:错峰限行要不要升级,在场嘉宾各执一词。
谭永朝(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为什么会有交通拥堵?因为供需不平衡。
叶峰(新闻评论员):我反对这样的说法,供需不平衡还是表象。
宋晓春(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叫两只老虎,什么意思呢?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
有脑袋。
解说:《我们圆桌会》广告之后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可能摆在我们城市面前的现实在于,在阵痛期间里面我们要痛,这个拥堵肯定是避免不了要出现的,大家要遇到的,在阵痛里面我们怎么能够使这个痛,通过各种手段,使它
尽量能够舒缓一点,让我们能够稍微,在这样一个局面里面我们能够畅通。
叶峰(新闻评论员):打吗啡啊?
主持人张平:这就是目前大家比较,也就是《我们圆桌会》今天,我们大家要讨论的一个话题,
我们怎么做,才能在这段时间里面,大家稍微运行得通畅一点。
阎浩(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治堵办主任):在两年前,2011年的10月份,我们在推错峰限行的时候,那个时候主城区的机动车保有量是在79万多,80万不到一点,限20%,理论上的20%限了以后,剩下来大概还有60多万,63万到64万辆车子在路上跑,这个时候应该说从整个城市的容量来说,道路的路网来说跑得非常好,但是我们现在两年,就是10月份吧,2013年的10月份,10月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10万辆,110,把它20%拿掉的话,剩下来应该90万不到一点,88万辆可以在路上跑,这个88万辆比两年前的总量还要高10%左右,你想在这种情况下,再指望
错峰限行,回到过去两年前的感觉,肯定是不行的,再指望说把很多问题给解决了,那也是不行的,那么大家觉得这个错峰限行,是不是可以调整呢。
叶峰(新闻评论员):其实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限行的时间要不要延长,限行的范围要不要扩大,无非就是这么个点,这是核心点。我是从今天倒数过去3天,我在我自己主持的广播节目里头做了这个讨论,我做了一个统计,大概反对比例64%,赞成比例36%,大概是这样一个比例,
这个是随机的,没有任何意义。
主持人张平:好的,叶峰,之前《我们圆桌会》的记者也街头随机调查了一下市民,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两难办也在征集大家的民意,看看对此到底是怎么一个态度,我们之前也随意采
访一下市民,我们来听听我们市民们,他们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观点,我们来看段VCR。
VTR2
解说:错峰限行实施两年后,治堵效果越来越不明显,那么如何对原有措施进行调整升级呢,记者日前针对各类人群,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中大部分私家车主觉得,限行的时间应该有所
延长。
私家车主:早晚嘛,可以多增加一两个小时或者半天,都可以的,
私家车主:如果能再延长一个半小时,应该问题不大。
私家车主:延长到两个半小时差不多,三个小时左右吧。
私家车主:四点钟也可以下班了,你说四点到七点这一段时间,可能高峰期。
解说:而大部分出租车司机则认为,延长时间也没多大作用,应该针对单双号实施全天限行。
出租车司机:一整天比较好,3和7,一整天就限下去。
出租车司机:最好是一整天都限。
出租车司机:全面限最好。
出租车司机:要么就干脆一天限掉。
解说:调查中还有市民提出,可以在每天限行的车牌尾号中再增加一个,加大目前的限行力度。
市民:比如礼拜五现在是(限)5和0,再加一个号。
解说:一部分司机还指出不管怎么限行,都应该从根本上对机动车进行限牌。
私家车主:限全天,该堵还会是堵,车太多了,假如有钱人肯定会买两部。
私家车主:我无所谓,我家里三个车子,我无所谓。
出租车司机:你要从根本上把这个车,哪怕跟北京上海一样,把它限牌限掉对不对。
解说:而针对外地车,不少司机认为应该执行更严格的限行举措。
出租车司机:外地车高架桥不要上了。
出租车司机:外地车高架上不能上要好一点。
私家车主:外地车流量减少,可能对杭州城区好一点。
解说:调查中更多的私家车主认为,限行举措的提升,应该以乘坐公共交通方便为前提。
私家车主:我觉得主要是公共交通要跟上,否则的话要开车还是要开车的。
私家车主:全天都限可以,但是关键公交系统要发挥你的作用。
私家车主:首先应该是公交比较方便的情况下,如果升级公交车大家比较方便的话,大家都愿
意坐公交车。
私家车主:实际上公共交通跟不上,跟的上的话,我觉得公共交通我可以接受。
私家车主:如果坐公交的话,现在的公交也不方便,像杭州昨天或者前天,稍微下个雨的话,
公交都挤不上去了。
解说:还有司机认为,职能部门不能一味地限行,而应该在道路设计优化方面多想想办法。
私家车主:我是最好不要限,我觉得交通怎么说呢,主要是政府想办法,它可以在地面下面,
挖隧道或者是建,怎么说呢?
私家车主:杭州道路本来就不行。
私家车主:是的。
主持人张平:这就是我们对市民的一个随机采访,各种意见都有,有几个不同的观点。
叶峰(新闻评论员):众说纷纭。
主持人张平:众说纷纭是这么一个现状,我特别想问一下在桌上的咱们嘉宾,你们觉得赞
成错峰限行的,增加这个幅度,升级的,有哪几位?举个手我看一下。
曹骏(热心市民):我是赞成的。
主持人张平:曹骏赞成的。
曹骏(热心市民):我是个有车族,错峰限行肯定会有时候对我的出行带来不便,但是从理性上来讲,我是赞同这样一个举措的。错峰限行的实质我认为就是牺牲一部分人的便利,有时候牺
牲一部分人的便利,来给另外一部分人的交通通畅创造条件,我觉得这个做法是比较合理的。
主持人张平:叶老师,叶峰不同意。
叶峰(新闻评论员):我是这样。如果增加一部分时间,再增加一部分时间可以,必须有个终结点,应该讲杭州的三个小时的错峰限行,让约20%的车限行,已经是市民做出的贡献了,你应该看到这一点,然后你现在又要叫他们做贡献,又要叫他们做牺牲,而且这个牺牲是无限制的,
不可能无限制下去。
谭永朝(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我觉得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因为我们手段很多,不止一个手段,限行是一种控制需求,为什么会有交通拥堵,因为供需不平衡,路网就这些路网,
基础设施就这个条件,但车子太多了,不停地增长。
叶峰(新闻评论员):我反对,我反对这样的说法,供需不平衡还是表象,核心问题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定位、规划、建设、管理,一系列的弊端体现在这里,你不能光说是人,香港人多不多,
东京人多不多,车多不多,人家怎么没有。
曹骏(热心市民):我认为现在错峰限行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判断,就是杭州的道路承压过大,
承受车流的压力过大,而且还不断有机动车辆进入到。
叶峰(新闻评论员):当杭州不断出现潮汐车辆的时候,你告诉我如果我住在武林门,我上班是
在湖滨,我会开个车出来吗?
谭永朝(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我可以通过几个数据,稍微讲一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我觉得更可以大家清楚地看这个问题,否则的话大家争议都有道理,所谓供需不平衡是有条件性的,就像堵,堵什么?中心区。高峰,晚上总不会堵吧,12点以后也不会堵吧,即使早上堵的时候,外围也不会堵吧,即使靠近市区进城的方向堵,出城的方向也未必堵吧,这就是一个供需不平衡,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一个很大的目的,让供需怎么达到平衡,让整个路网发挥更大的效率,公交优先也是这样,公交优先也好,建路也好,其实是一个增加供给,如果单纯对照,刚才我们叶老师也举外面的数据,单纯比的话,像香港也好,新加坡也好,它就意识到自己设施比较少,所以它限制得很厉害,无非像香港是通过停车费,很高的停车费,它一个泊
位(收费)也很高,中心区平均一个泊位要200万港币。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个也没有可比性。
谭永朝(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最高要400万一个,它是非常高。
叶峰(新闻评论员):他的收入呢?所以我觉得不要光拿人家对你有利的事情来说,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很多部门,我真的讲一句话,两难办不要成为治私家车办,你成为一个,真正你告诉我,
两难办成立那么多年来,你在优化公交线路上,优化公交服务上,提升服务上,你到底做
了些什么事情?动不动就限行,动不动就限时,我是没车的,我说这个话我底气很足。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在这里今天不想陈述我的观点,我也反对简单的说支持还是反对,其实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我不陈述我的观点,我们建议大家也放开自己的观点,放下自己的利益评价标准来看问题,我们看老百姓的评价,我前两天做过两百个调查问卷,书面的调查问卷,很仔细,我们来看看老百姓怎么说,错峰限行是不是应该调整,认为需要的62.27%,我说明一下这个样本,虽然不是很多,两百个,但是这个是学历层次比较高的,而且有的是有车,有的是没车的,具有充分的理性,没有一种情绪在里面,62.27%的人认为需要,认为不需要的37.73%,需要的人里面,认为非常需要的22.64%,认为需要的是39.63%,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16.98%,没有必要的是20.75%,认为需要的占了多数,认为需要的里
面,认为需要延长时间的82%,认为需要全天限行的18%。
主持人张平:这个调查来看的话,大家还是支持的。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接下来我们三个问题,限行区域是不是需要扩大,认为需要的58.5%,不需要的41.5%,对外地车是不是应该一视同仁,应该一视同仁的52.83%,有人认为是应该一视同仁,但是操作比较麻烦,47.17%,赞同对高架,对外地车限行
的63.97%,我用两个月的时间,做了四千份调查问卷,你要看吗?
叶峰(新闻评论员):我愿意拿出来讨论。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们看一下对错峰限行怎么看,错峰限行表示很满意的,四千份调查问卷里面352人,表示满意的1960人,表示不满意的1007人,表示很不
满意的529人,大致相当。
主持人张平:差不多。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个稍微多一点。
主持人张平:满意的相对多一点。
叶峰(新闻评论员):但是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差距很大。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再往后看,老百姓提出的解决交通拥堵的,一些老百姓的意见里面,单双号限行,四千份问卷里面,1069个提出这个建议,错时上下班,四千份调查问卷里面855人,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对原来的错峰限行,应该做一个客观评价,是吧。我手上有一份半年以后实施的错峰限行效果的客观评价,早高峰时速下降5.9%,晚高峰时速下降11.2%,机动车出行量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公交车时速下降7%,特别是上午7点钟开始限行以后,速度明显下降,高峰期拉长,拉长的时间段我们也可以看到,特别是限行结束以后,有半个小时还在拉长,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导致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错峰限行以前是每个月增加1万左右,错峰限行以后1万21万5,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根据这样的一些数据,来做一个全面的评判,然后做一个科学的决策,老百姓投票以后,如果说赞成的比较多,如果要升级的话要注意,上一次错峰限行中出现的一些我们可能预料不到的,或者已经预料到的,但是没有办法去纠正的这样一些情况,或者解决不是很好的,对第一个就是错峰限行以后,是不是真正在错峰限行的时间,能够把机动车的速度提起来,如果说连这个也做不到话,那就没意义了;第二个注意它的高峰期拉长,因为这个是非常非常明显的,特别是晚高峰;第三个因为错峰限行以后,完全有可能导致,人们更多的购买机动车,
这是很坏的消极的一个情况,另外一个就是千万不要,我们限行是因为为了给建设,为了给治理争取时间,比如说两年三年,这是正确的,但是千万不要用限行来替代。
叶峰(新闻评论员):我们当然会有它有利方面的一种预估,也会有它不利方面的评判,首先我觉得这个决策出台之前,你首先是回答老百姓提出那么多,可能存在的不利的问题,你怎么解决,如果你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你的设想预估,再好的预估,再好的前景的预估都等于零,
因为我们那个预估也是可能,而这种不好的状况也是可能。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想特别说一下的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有一种惯性的思维方式,错峰限行以后,限下来这些人到哪里去,直接就想到公共交通,由此带来一点,我觉得这种惯性的思维方式是不能用的,削下来以后,我不能开车以后,肯定是用公共交通来代替,这个代替的程度有多少高,其实不会超过60%,剩下来这些人去坐公交车,不会超过60%,哪怕有60%去坐公交车的话,这个意愿到底有多少,我们曾经有过一个调查,问驾驶员,问老百姓,为什么不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于是他们的回答,就给我们公共交通部门,提出一个很好的参照,为什么不选择呢?排在第一位的是太拥挤,排在第二位的是换乘不方便,排在第三位的是不准时,第四位太慢,最后一位票价太贵,公共交通在错峰限行以后,到底应该怎么
样来更优秀的提供服务,从哪些方面来做。
主持人张平:我们到现在为止,一听说杭州整个局面这么糟糕,拥堵开始要出现,这么一个非
常状态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措施要限行,要限行,没有听到过说公共交通怎么样能够辅
助性地来替代,或者来缓解人们的出行,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听到过这句话。
谭永朝(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治堵部门的话这些工作在做。
宋晓春(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我想风趣一点,扯得远一点。有一首儿歌叫两只老虎,什么意思呢?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脑袋,真奇怪,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的车辆增长的速度18%,全省大概这个数,浙江省最高的年份是2000年,全省增加的机动车辆的增
幅是25%。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2003年。
宋晓春(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我们的公交体系不是特定的公交,包括地铁,包括所有有助于公交的配套的,这个体系只是一只老虎,私家车的递增是一只老虎,这两只老虎跑得一样快的话,可以维持现状,现在这个18%已经出来了,公交体系整个跑多少呢,我现在了解的速度是3%,明显差一大截,这个一大截,我说我们目前的困难是非常明显的,什么时候是乐观的呢?两只老虎跑的时候,公交体系第一次跑赢小汽车的时候,可以得到充分改善。刚才讲了两只老虎,现在再讲一台电脑,是什么呢?民用电脑,速度上不去,什么情况下呢?让它速度提高,带宽充分,20兆50兆的,但现在就4兆,每天你在上面又下载20个软件,速度越打越慢,在这个情况下,我想我们的错峰限时,跟老百姓解释的时候,单一解释说服力不强,我的建议要整体研究,我对这个问题的整体研究,我把它说透。又回到两只老虎,就是什么呢?我给它换一个概念,一条路大客车在前面跑,时速3公里,后面来了个小汽车,时速18公里,就是它们的增长点,这个情况下,几分钟以后是要撞的,我们既然是交通管理,在商言商,什么情况下它们不会撞,大客车速度提高到18公里,什么情况下它们永远是安全的,大客车的速度超过18公里,现在这个本质的事情要说,整体研究跟老百姓解释的时候,错峰限时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步骤或者一个内容,其他的都要有一个解释,比如说我们在今后,看得见的三五年当中,公交体系怎么来提升,比如说一辆公交,相当于五百辆小汽车,要把这个事情解释清楚,因为
一天的运载,相当于可以解决五百辆小汽车。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是理论值了。
宋晓春(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理论值。但你一定要在这个上面有所展现。
叶峰(新闻评论员):我回应宋局长的言论,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如果是18%和3%的话,怎么样让公交这个车能够快起来,这是我非常期盼的,但是这样的一个期盼,我迟迟见不到大的动作,也许管理部门会说,这样吧,把你们的公交车,把你们的私家车通通关掉,我们就让公交车可
以畅通无阻了,是这样吗?
曹骏(热心市民):我觉得整治交通跟治水的道理是一样的,无非是两手,一个是堵,一个是疏,
疏没有这么快,我们讲把路造好,把隧道造好,各种各样的高架,它有一个建设期的,它没有这么立竿见影见效的,在这样的状况下,稍微的限一下也是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