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提要2
解说:除了错峰限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叶峰(新闻评论员):晚上20秒一个灯次,有什么不可以。
阎浩(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治堵办主任):大路口想办法给它做小,小路口想办法给它做大。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信息公开、信息透明、信息对称。
解说:《我们圆桌会》广告之后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我们想问一个问题,也是叶峰不断在强调的一个问题,私家车的老虎跑得太快了,公交系统的老虎,我们不说地铁,就说目前杭州的公交,公共交通,就说公交车能不能稍微快一点,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现行的道路资源,比如说优化、管理,道路的挖潜,包括我们交警部门这方面,怎么样能够把管理上跟上去,这块我们是不是也有潜力可挖,而不
是一味的只是说限、限、限,可能这就是叶峰到现在为止一直在,你想说的是不是这个问题?
叶峰(新闻评论员):对。
曹骏(热心市民):叶老师他是反对片面的限。
叶峰(新闻评论员):无限制的限。
主持人张平:我们下面就来讨论这个问题,目前限是不是其中一个手段之一,公交怎么提升,
手段之一,还有就是我们的交警部门的管理。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知道还有很多手段的。
主持人张平:这些方面是不是也是手段,这些是我们应该讨论的实质性的问题。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是对我们目前为止推出来的,交通拥堵整治的这样一些措施,有些是在省里的计划任务书里面的,有些是我们杭州推行过的,所有的这些措施满意度,整体来看的话,可能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稍微多一点,这就需要我们来反思了。
主持人张平:我们来看看不满意当中,数字最大的是什么?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不满意之中最大的,我后面有统计的,老百姓认为交通拥堵情况是不是可以改进,认为不能改进的只有8.5%,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是认为是可以改进的,这是第一点;交通拥堵整治以后,目前交通状况跟以前比有改善吗,认为有改善的占了25%,其他的是负面的一个评价,交通治堵有效果吗?认为非常有效果的4%,比较有效的36%,这两个加起来肯定性评价40%,后面三个否定性评价60%,还有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是一样的,比以前更差的是4%;拥堵状况什么状况呢?62%的人选了两到三个灯次可以通过,三个灯次可以通过,谭主任你们知道的,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在拥堵级别评价里面,政府在交通管理方面有没有做好,认为有做好的是24.9%,治堵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什么?很有意思,我们十几个选项里面,公共自行车选票22%,做得最差的城市道路建设24%,我选的是第一选项,治堵最应该治理的是什么?交通道路组织与管理,老百姓提出来交通拥堵整治,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增
加公交和地铁,就是张老师讲的,叶老师也讲了,科学布局规划,这是排序,交通设施
合理配置。
主持人张平:信号灯、斑马线。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增加监管力度,比如你们阎局你们今年搞的风暴行动,得到支持的程度很高,对购车进行限制,严惩交通违法,错时上下班,交通意识培养,提高停车费,提高停车费请注意是排在很后面的。四千份选票里面只有304份,还有一个增加出租车数量,这是老百姓选的,对于未来,对于现在我们的治堵措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老百姓又有意见,我们来看一下,制定方案以前没有充分征求市民意见,同意的占了2920份,部分治堵措施,为群众出行造成不便2700多份,方案执行过程得不到保障,实施效果差,三千
多份,重视专家和市民意见,适当调整治堵措施2873份。
主持人张平:这可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民意,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叶峰(新闻评论员):从吴老师所提供的数据调查当中,我更看到的是,不是说我们没有做好工作,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还可以更多的去听群众的满意标准,要求在哪
里,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我简单举个例子,刚才讲到交通的信号灯的改进,我每天早上是6点钟左右,从家门口出发,等一个红灯,在某一个路段上,一个红灯1分30秒,也就是说75秒钟,当我南北向的车,我等在那里的时候,东西向的车,包括左右,左转弯的车,我给它数过,最多一次20辆,最少一次5辆,就1分20秒的时间,我就只有通过这么一点车,可我的车还要停在那里等,这个有没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呢?再比如说晚上的时候,我们刚才讲晚上20秒一个灯次,有什么不可以,这样的问题有很多,我想说的是当这些问题,如果穷尽了解决方案,你再去考虑所谓的限牌、限行,可能老百姓在心理上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做了很多事情了,实在是无潜力可挖了,弟兄们,共克时间,我们一起渡过。
主持人张平:所以我在想,当我们在说私家车或者机动车的错峰限行,这样的措施的时候,我们也更希望听到另外的配套设施,比如说我可以限了,或者说我不开车了,但是我要出去,有没有办法能够让我出去呢,那个办法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说是保证这个行动,能够顺利执行的前提,而这个前提到现在为止宣传也好,我们听到的非常少。
阎浩(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治堵办主任):我前面就说了,治理城市拥堵的话,市政府已经确定了十字方针的,综合施策的这么一个方针,比如说严管,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精细管理和严格管理,精细管理我们现在对道路,整个潮汐交通的现象,我们进行梳理以后,我们设置了潮汐车道,我们在很多的路口,我们把这个路口做区化,大路口想办法给它做小,小路口想办法给它做大,把它做到最合理化,里面有待时区,有很多功能性做了很多调整,还有单行线,我们现在的单行线都是以区域,以区域的方式来组成,这么一个单行线组合的措施,既解决了支小路通行的问题,又解决了它和主干道,比它等级高的道路之间的衔接问题,同时的话还可以解决,它里面的内部停车问题,像这个都是组合拳。在严格管理方面,刚刚吴老师也说了,你看我们现在的路口三百米的严管,同时影响和干扰,交通通畅的也有很多因素,刚刚叶老师也说了,行人的问题,非机动车的问题,还有道路不匹配的问题,我们前段时间一直在做什么呢?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这个工作,像建网也是一样的,市政府确定了建两张网,一个是快速路的路网,一个是地铁的网,这个大家都看到,大家觉得一个见效可能比较慢,周期比较长,还
有一个我的感受不是很清楚,我一定要有一个,让我一下子能够感觉到的。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怎么来为明年,乃至以后的交通拥堵整治,能够提到更高的水平上,我想提几个建议,第一个我们是不是还是要以老百姓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第二个在交通拥堵整治的一些措施方面,我一直在提这样的建议,能不能以提高综合效率为引领指标,现在我们发现有很多的交通拥堵整治的措施,在建设和效率这两个方面,认为自然而然是可以挂钩的,但是事实上这两者之间的挂钩,是需要很多的配套的,所以不要把治堵的目标,看成是建设的目标,这是第二点;第三点部门协调始终是个大问题,这是体制问题,甚至观念也不一样,建议成立交通管理委员会,同时纳入市民和专家阶层;第四点有关部门是不是能够信息公开、信息透明、信息对称,提供的信息是不是能够科学一点,完整一点;第五
交通管理和交通拥堵整治,实际上应该是全民参与;第六点遵循基本原理,少搞那些自以
为是的创造,否则的话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阎浩(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治堵办主任):我们交通管理的话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它的及时性,第二个是他的公众性,不能让道路上的事件影响交通,通行也好,安全也好,这种事件长时间发生,及时地处置它,这就是及时性;第二个就是公众性,交通涉及到千家万户,只要出行都和交通产生关联,就像吴老师做的这四千个样本,这很说明问题,他的问题全是交通的问
题,他很多人当中,有几个人在研究交通的,有几个人在管理交通的,其实一个都没有,但
是他可以给出很令人感到挺兴奋的结论,这就是交通的公众性。
曹骏(热心市民):我觉得形成我们今天杭州交通拥堵局面的城市病,原因是很多方面的,而交警能做的措施肯定是限制性的、管理性的,可能会带来一些群众的不解,甚至是一些疑议,所以我觉得交警能做的办法,也只能是一些比方说,延长错峰限行的时间、扩大范围这么一些,
所以我们市民也要对他们支持,要理解。
主持人张平:我们是针对错峰限行在征集民意,但是讨论到现在,我们大家可能更希望看到说,刚才阎局也说了广征民意,大家提更多的点子,是不是能够在公共交通方面,在这次当中他们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也征集民意,到底怎么能够绿色出行也征集民意,我们的公共自行车到底该怎么样能够更合理,也征集民意,我们的交警部门对于道路的组织管理,精细管理方面,他们也能不能征集民意,让大家都参与到这样的一次民意当中来,是不是能够这么去做,我们在这儿呼吁,在全城市掀起广泛的各个方面的征集民意,这样共同来治理,我们共同来共渡难关,
走过这段非常的时期,好不好?由于时间关系,非常感谢各位嘉宾,这么热烈的讨论,也
感谢电视机前大家收看,我希望大家都有这方面的思考,再见。
|